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言外行为     
Austin言语行为理论实质就是有关言外行为的理论.言外行为包括言外确切意义和言外行为结构,本文即从这两方面对言外行为进行了初步分析、论述,旨在解决交际过程中我们该从哪些层面去理解话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言语行为理论包括:话语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与言外行为相比,言后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语言交际者的互动性出发,结合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台词分析,探讨言后行为和交际效果的关系,借此引起人们对交际中言语行为现象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在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中,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的核心地位一直倍受争议。言后行为目前已逐渐进入学者们的研究领域。交际意图是语言交际的基础,而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都要以交际意图为参照点。本文旨在通过对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概念上的诠释,阐述言外行为的核心理论地位以及言后行为和交际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交际英语中,间接语言的使用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基于此,从语用学角度,用实例分析间接语言的话语功能和使用目的。间接语言就是语言使用者通过实施一种言外行为来实施另一种言外行为。作为一种语言交际形式,使用间接语言能够达到多种交际效果,并提高交际效率。  相似文献   

5.
言外语境对语篇连贯的构建有着积极的作用。交际中,我们需要借助言外语境来理解话语,获得语篇连贯的整体语义特征。本文在对言外语境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分别从情景语境、共有知识语境、社会规约语境及心理认知语境四方面探讨它们与语篇连贯构建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195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文艺学习》是一份重要的文学刊物,在文学青年中曾产生过极大影响。《文艺学习》"编者的话"通过"说什么"、"对谁说"、"怎样说"等各种途径实现了编者的交际意图。本文运用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阐释其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及言后效果,从而揭示"十七年"文学期刊话语潜在的"以言行事"的话语功能。  相似文献   

7.
称呼语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是语言交际的重要部分.文章结合奥斯丁的言语行为理论,对称呼语的言外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称呼语的转换与相应的言外行为的关系,并讨论语境对称呼语言外行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称呼语的言外行为表现为指令类和表达类.语境和称呼语的关系密不可分,语境影响称呼语的选择和使用,而称呼语的各种言外行为也要在不同的语境中才能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8.
在语用过程中,言外语境中的多种因素能推动话语表达的意义发生转化。话语表达的意义在表层义与深层义、整体义与分解义、特指义与常规义、基本义与滋生义等之间,会因交际双方言外语境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特征,或朝着一致的方向顺利地转化,达成编码与解码的和谐对接;或发生转化不一致的现象,出现编码与解码的不协调。  相似文献   

9.
语用模糊是指在交际过程中使用不明确的话语,以传达数种言外行为或言外之力的现象。作为一种以人物对话为主的艺术形式,戏剧中人物会话的含义往往超越话语本身,作家借此达到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走向高潮的目的。基于关联理论的视角,以田纳西·威廉斯《欲望号街车》中的人物对白为语料,通过对剧中的语用模糊分类,探讨其对人物刻画、剧情发展的作用,以期揭示语用模糊背后的认知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谈谈跨语交际中的语用等效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奥斯汀的言语行为三分说理论出发,通过探讨奈达的“等效”论与立足于言后行为效果的语用翻译在理论上的同一性,论证了跨语交际中翻译的语用等效原则问题。同时指出,由于文化的差异,当言后之果与言语行为产生矛盾时,以交际为目的的语用等效翻译对言内行为乃至言外行为进行改变的必要性。文章最后阐述了语用翻译与语义翻译的区别,并指出语用翻译的意义及其广泛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王菁 《考试周刊》2014,(67):17-18
说话人在实施某种言语行为时必然要体现某种交际意图,拒绝话语行为就是交际者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实现"拒绝"的交际意图。本文从对拒绝话语行为的分类入手,以直接拒绝话语行为为主,对拒绝话语行为的结构形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从语用学的角度,根据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和Leech提出的礼貌准则,对唠叨话进行深层分析探究.唠叨话,之所以通常被认为是失败的交际话语,是因为其严重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归属于竞争类和冲突类的言外行为,唠叨话常常违反了礼貌原则中的策略准则和赞扬准则.  相似文献   

13.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包含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的三种言语行为,分别蕴含于说话者的言语表述行为中。言内行为表达着言语行为的表层文字意义,言外行为传递着说话者的言外之意,言后行为隐含着话者言语行为的真实意图。本文通过典型实例,分析言语行为在言语交流中的具体体现、应用,可促进大学英语四级的四级短篇听力理解教学和学生英语言语行为交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称谓从语用学角度来看,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行为.通过交际实例分析影响称呼的语用因素、语用失败和语用补救措施,从而探讨言外行为在中英称呼行为中的体现和运用,得出称谓是一种有"言外之意"的言语行为;良好的称谓是交际行为的润滑剂.会加深交际双方的好感和印象.  相似文献   

15.
话语交际过程中听的反应是受化影响的,它也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在日美化中,听的话语反应均被认为是重要的交际行为,但对此重要性的认识存在着度的不同。在跨化交际过程中,不同化对于什么是恰当的听话策略之不同认识、听使用话语反应的频率以及所选用的话语反应的类型之不同都可能导致误解和(或)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1)从语用学的观点看,语言是行为。一个语言行为又分为三个组成部分: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致行为。言内行为指话语本身具有的含义,也就是字面的意义。这种意义在特殊的语境中会弱化甚至消失。言外行为指说写者利用言内行为传递的实际信息,也就是言外之意。这个意义是说写者为了达到说写的目的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句子加上去的,它可以和句子的字面意义相联系  相似文献   

17.
连贯就是看话语之间是否有关联或语义联系,而误解的产生取决于听话人是否正确理解说话人的话语意义。然而话语中出现的偏离式连贯尽管使得话语之间保持语义联系,但非说话人意欲表达的含义,误解不可避免。对言外行为的含意不充分误解或含意过度误解,会产生偏离式弱连贯或偏离式强连贯。  相似文献   

18.
言语交际是一个涉及交际主体的双向互动过程,包括说话者的话语选择和听话者对话语的理解。预设在言语交际话语选择和理解的动态过程中充当着一个变量,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交际主体的言语行为。因此,言语交际主体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应在充分考虑预设因素的基础上随时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避免给交际带来负面影响,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9.
由语句内特定词汇和结构表达的命题意义叫言内意义,言内意义对听者或读者造成影响的意义叫言外意义.同时具有言内意义和言外意义的话语叫言语行为,而出于礼貌考虑间接执行请求、拒绝或抱怨等功能的言语行为就是间接言语行为.表示同一言外行为的言内行为,异彩纷呈,各具特色.文章选取一段极具个人特色的电影台词作为案例,介绍间接言语行为等一系列有关概念及其相互横向和纵向关系,并且探索与言内行为有关的各个翻译原则及其横向、纵向关系,从而从一个侧面展示语言学课程如何解决理论和实践联系这一个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尝试从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解释蒙城方言歇后语的语义构成,并根据言外之意体现的不同对蒙城方言歇后语进行了分类。同时从交际语境的角度重点分析了蒙城方言词汇意义和民俗文化对歇后语言外之意解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