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兆安 《辅导员》2010,(20):25-25
学生的成长需要三方面的关注: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三个方面中,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在学校教育中,如果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把家长叫到学校,这无可厚非?因为家长有知情权,更有教育权,但是,如果“叫家长”成了老师的一个惯用杀手锏,那就要另当别论了。  相似文献   

2.
说到家长会,普高生会想到什么?老师把学生的考试试卷发到家长手里,让家长仔细看看上面有多少把鲜红的“X”。最了解学生在校情况的班主任把学生在学校的负面表现一点不漏地汇报给家长。家长会后,有多少学生被家长批评甚至是打骂。  相似文献   

3.
怎样开好家长会已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课题。由于持有不同的教育理念,有些学校和老师认为家长会的主要任务是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及时通报家长,便于家长采取适当措施配合学校的教育管理。有的学校和老师认为家长会的主要目的是把学校教育管理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及时告知家长,以求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推动学校教学效果等等。因而,家长会往往是一言堂,校长的讲话可谓放之四海皆准,老师的介绍也是千人一面,家长们也认为家长会不过是例行的探亲会。笔者认为,要开好家长会必须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切实把学生摆在中心位置,让学生充当家长会的主角,将家长会打造成一个展示学校教育成果的平台。笔者谈谈这样做的几点认识和理由:  相似文献   

4.
一、中职生主要存在的影响群体和谐的心理倾向和障碍 (一)逆反心理 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主动型逆反心理和被动型逆反心理。主动型逆反心理一般表现为学生有意识地与老师或家长的意愿对抗。如有的学生信奉“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处世哲学,事事处处表现出玩世不恭的心态;有的表现为发泄对老师的不满,与学校作对。被动型逆反心理多是在老师或家长的言行刺激或其它条件直接的影响下,表现出来的与教师和家长意愿相违背的心态。  相似文献   

5.
潘志贤 《成才之路》2009,(34):I0015-I0015
学生违纪,家长请客送礼就能不了了之;学生按成绩排列座位。家长可以通过打点老师把座位从后往前调;学生有事请假,要先给老师塞现金……这些学生反映的问题虽未经证实,但我相信,此类现象在某些学校确实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点击新鲜事     
老师家长一线通近期,北京市海淀区使用“老师家长一线通”技术,开创性地把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引入校园网,把学校的校内资源网与家长之间通过普通电话线紧密结合起来。无论什么时候,打个电话或进入校园网,家长可随时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表现和学校的工作动态, 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目前,10 所学校止在试点。  相似文献   

7.
家访是教师、班主任了解学生日常表现和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家长和学校取得联系的重要手段。它既可以使教师体察学生的成长环境,以便因材施教,又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从而激发积极向上的决心。  相似文献   

8.
“家长义工”是指家长义务性协助学校进行教学管理等活动。这种现象在国外教育中出现较早,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学校教育制度。在国外,家长义工的工作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家长可以帮助老师批改学生作业;协助老师指导学生做活动;帮助老师做课前准备和课后工作;还有的去学校图书馆整理书籍。尤其在美国学校中,家长义工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9.
葛良萍 《考试周刊》2015,(8):183-184
班主任在工作中有时候要换一种思路,从学生那里找突破口,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可以解决家长和学校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各种矛盾。  相似文献   

10.
家长会是班主任与家长联系沟通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家长会,可以使家长了解掌握孩子在学校的具体情况,同时也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在家的实际表现,使家长和老师沟通思想,从而形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达到更加有效教育孩子的目的。众所周知,传统的家长会通常是学...  相似文献   

11.
近期。一种被称作“家校通”的系统正在快速涌进校园,在一些地方的中小学普遍推广。学生到、离校时在终端设备上刷卡,就可以把信息发送到家长手机上。同时,老师可以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家庭作业、活动通知、考试成绩等一些家长比较关心的信息发到家长的手机上。  相似文献   

12.
史峰 《教书育人》2006,(4):62-62
家长们有时要到学校里找老师谈话,询问学生在校情况,学校有时也会请家长到校处理学生事务,因为没有专门的接侍场所,所以,接待家长一般都在老师办公室里。办公室是个公共场所,在这里谈问题,一是台影响其他老师办公,二又因一些谈话内容的隐私性让家长尴尬,如牵扯到学生的成绩、错误、家庭状况等内容,有时为了避免这种尴尬,许多家长就只好与老师在室外会谈。  相似文献   

13.
作为教师都会不自觉地把表现好的学生视为“掌上明珠”。这些“掌上明珠”是备受重视的群体,学校的鼓励,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家长的宠爱,凡此种种,似乎都为这些学生的成长铺平了道路。但在现实学校生活中,他们往往在学习成绩优异的背后,存在着一些特有的心理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我们这些“掌上明珠”的心理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怎样开好家长会已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课题。由于持有不同的教育理念,有些学校和老师认为家长会的主要任务是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及时通报家长,便于家长采取适当措施配合学校的教育管理。有的学校和老师认为家长会的主要目的是把学校教育管理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及时告知家长,以求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推动学校教学效果等等。因而,家长会往往是一言堂,校长的讲话可谓放之四海皆准,老师的介绍也是千人一面,家长们也认为家长会不过是例行的探亲会。笔者认为,要开好家长会必须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切实把学生摆在中心位置,让学生充当家长会的主角,将家长会打造成一个展示学校教育成果的平台。笔者谈谈这样做的几点认识和理由:  相似文献   

15.
李卫东 《中国德育》2004,(12):34-35
不久前,有学校对全校600名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在“最害怕老师说的话”一栏里,“明天开家长会”排在第3位。为什么学生这样怕开家长会?因为在学生眼里,家长会就是老师在家长面前对他们进行的批斗会、揭短会、告状会,往往父母开完家长会后要对他们实行“秋后算帐”,所以他们不敢、甚至不愿家长参加学校的家长会。于是,就出现了学生不通知家长、以种种借口说家长没空来、  相似文献   

16.
孙娜 《贵州教育》2012,(12):25-26
学生“日常表现回馈单”,顾名思义就是平时老师、学生和家长三方问的沟通记录。所以它和传统的评语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的评语一般只能是学期末由班主任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定。但是“日常表现回馈单”却是不同,他可以完全不受时间的限制,在平时的任何时刻,你都可以就学生的某方面来写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给家长和学生本人。  相似文献   

17.
何尤 《教育艺术》2005,(1):39-39
家长会是学校、老师、家长相互交流信息,相互理解支持,达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家长会,教师了解了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状况。家长也通过家长会了解到子女在学校的学习、守纪等情况。然后教师、家长共同研究,寻求互相配合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教书育人》2007,(7):58-58
从小学到大学,每个学校都非常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创建“平安校园”。为了确保安全,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家长都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教学设施的维护、学生集体进出的秩序等都有专门的老师负责,有的甚至把学生当成是襁褓中的婴儿来看待,衣食住行样样都要老师过问。学校、教师都处于高度的戒备状态,班主任们更是诚惶诚恐,不可终日,唯恐有什么闪失,“吃不了,兜不走”。  相似文献   

19.
家访是教师、家长、学生联系的纽带,教师走访学生家庭,可以增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了解,也可能会使家长和学生对老师产生不该有的误解.其实,如果教师在家访中讲究制度、风度和适度,很多误解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20.
<正>在英国学校考察期间见到这样两个情景:学生写作业时,千姿百态,有的用左手写,有的歪着头写,有的趴在桌上写;一个学生鞋带松了,他走到老师面前,把脚伸给老师,老师帮他把鞋带系上……学校校长和随行专家告诉我说,英国的教师和家长特别尊重学生的兴趣、个性、需要。学生喜欢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老师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