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来,一些医院推出的“胎儿写真”服务,让那些渴望提前看到孩子长相、神态的准妈妈们梦想成真了。不过,人们也质疑,这个做法会不会影响胎儿和孕妇的健康?是否会泄露胎儿的性别?  相似文献   

2.
母亲:“我的孩儿,你听得见吗?” 胎儿:“我在哪里?” 母亲:“啊,孩儿,你听见了?我是你妈妈啊!” 胎儿:“妈妈!我真是在你的肚子里吗?我周围都是水……” 母亲:“孩儿,那是羊水。”  相似文献   

3.
胡亭 《科教文汇》2008,(2):127-127
侵害胎儿利益的侵权行为,与一般的侵害人身权行为相较具有特殊性,在此种侵害行为中,胎儿的身体、健康等利益会遭到侵害。对此,应当在人身利益延伸保护的基础上,对胎儿活体出生后的损害进行特殊救济。  相似文献   

4.
侵害胎儿利益的侵权行为,与一般的侵害人身权行为相较具有特殊性,在此种侵害行为中,胎儿的身体、健康等利益会遭到侵害。对此,应当在人身利益延伸保护的基础上,对胎儿活体出生后的损害进行特殊救济。  相似文献   

5.
孕妇与咖啡     
秋水 《百科知识》2010,(21):36-36
西风东渐的影响使很多国人都喜欢喝咖啡,并把这种行为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尤其是白领丽人。可是,如果当你知道咖啡因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后,还会不加限制地饮咖啡吗?不仅如此,研究人员甚至规劝,为人母者应当远离咖啡。  相似文献   

6.
隽武 《科学生活》2011,(8):9-12
说起邻苯二甲酸酯,相信读过本刊今年第5期中《腹中胎儿缘何变性?化学污染竞为推手》的读者一定会有点印象,文中介绍了世界上一些腹中“胎儿”被变性的病例,并且指出造成这种畸形的元凶之一正是邻苯二甲酸酯。  相似文献   

7.
《科技新时代》2002,(12):32-32
来自父母两性的基因会在控制胎盘营养方面发生争执,并最终影响胎儿的发育。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命科学时代的到来,胎儿及其法律保护将成为21世纪的"时代课题".由于胎儿没有民事权利能力,其人身利益一旦受到侵害,无法以民事主体身份获得法律保护.对胎儿利益的保护不是胎儿有无权利能力的问题,而是胎儿能否就其出生前的侵害请求损害赔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民法对胎儿的民事权利的立法忽视,导致很多涉及胎儿合法权利的案件得不到有力的法律支持,这和我国追求现代法治精神背道而驰。完善对胎儿民事权利的立法保护是我国民法典起草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信息》2004,(5):26-26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发现,接触铅、麻醉剂和酒精会导致发育大脑中的神经细胞自动凋亡,这将可能帮助解释胎儿期的酒精综合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神经发育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1.
对于胎儿权益的保护各国的立法例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分析各种观点,对于我国的胎儿权益的保护提出几点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彭文 《百科知识》2011,(8):10-10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说,孕妇吸“二手烟”,会增加胎儿死亡和新生儿出现先天缺陷的风险。研究人员对欧洲、亚洲和美洲各地大量相关研究资料的综合分析显示,如果孕妇自身不吸烟,但是经常因配偶或同事吸烟而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胎儿死亡的风险会增加23%,新生儿出现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先天缺陷的风险也会增加13%。  相似文献   

13.
科技快递     
彭文 《百科知识》2011,(18):13-14
7周胎儿可辨性别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通过检测孕妇血液中是否存在男性Y染色体脱氧核糖核酸(DNA)片断,就可以在妊娠7周时鉴别出胎儿的性别,这一研究成果对患有伴性遗传病的父母具有极大意义。伴性遗传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遗传给男婴,尽早知道胎儿的性别有助于及早医治。目前检测胎儿是否患有伴性遗传病普遍采用羊膜穿刺术这样的“侵入式检测法”,但这种方法可能导致1%~16.67%的受检孕妇流产。  相似文献   

14.
“我想吃冰淇淋!”、“我想吃巧克力!”、“我想吃葡萄!”……即使是一位平时不好吃的女孩,怀孕之后,也会变得要吃这要吃那,得不到满足的话,还会很着急,那样子是非吃到不可。再加上一般人不能理解的其它现象,人们或许会认为孕妇是不是在撒娇或故作姿态啊?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男性利用腹腔孕育胎儿的实验,已取得重大进展,这一技术如能得到推广,将改变几千年来由女性承担孕育胎儿的传统习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儿宫内窘迫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11年1月~2011年12月拉萨市人民医院分娩的1216名孕产妇中,79例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占6.5%,其病因包括母体合并贫血、脐带绕颈、胎膜早破、重度子痫前期、羊水因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盘早剥、性传播疾病、产程延长等。结论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加强产程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邓子玄  周健 《科学生活》2014,(11):78-79
每个人都有生儿育女的权利,1型糖尿病绝非妊娠的禁忌症。做好孕期准备,科学地进行孕前准备及孕期管理,1型糖尿病女性患者也能生一个健康的宝宝。 1型糖尿病患者的孕前准备 由于怀孕期间孕妇和胎儿的能量都靠孕妇提供,导致葡萄糖需要量增加,使得怀孕期间的1型糖尿病病友的血糖控制难度增加。而血糖控制不良可能会导致自然流产概率增加、易合并感染、发生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胎儿在子宫内过大进而难产、胎儿畸形等不良妊娠后果。同时,怀孕会极大地加重孕妇的心血管负担,导致高血压、蛋白尿甚至子痫、心衰等危急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大众科技》2008,(6):10-10
一项在1.3万多名儿童中展开的大型研究发现,母亲怀孕时使用手机会严重损害胎儿的健康,容易导致孩子日后产生多动症等行为障碍、情感障碍、关系障碍和品行问题,而如果儿童自己使用手机,那么产生以上问题的几率将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9.
防范铝超标     
赵瑞芹 《百科知识》2006,(4X):40-41
铝是一种低毒金属元素,它并非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不会导致急性中毒,但食品中含有的铝超过国家标准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人体摄入铝后仅有10%~15%能排泄到体外。大部分会在体内蓄积,与多种蛋白质、酶等人体重要成分结合,影响体内多种生化反应,长期摄入会损伤大脑,导致痴呆,还可能出现贫血、骨质疏松等疾病。尤其对身体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儿童和孕妇产生危害,可导致儿童发育迟缓、老年人出现痴呆,孕妇摄入则会影响胎儿发育。  相似文献   

20.
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通过最新的研究发现海豚或可以探测到孕妇子宫中正在发育的胎儿,回声定位的本能使得海豚具有这一特殊的机能,从某种角度上看,海豚可以“看到”胎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