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斥责教育与感化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斥责教育有危害性,而感化教育则有良好的教育效益。感化教育应是整个教育界提倡的重要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2.
"以罚代管"的教育方式被很多人严厉斥责,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教育懒政",有人认为这折射出教师的无能,是教师黔驴技穷。窃以为,"以罚代管"的方式虽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归根结底,它显现的是当前教育的无奈。管理的进步只能靠管理方式的灵活化,而不是靠"粗暴管理",以罚款代替感化教育是图方便。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虽然规定:"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但是班主任行使批评教育权也不意味着可以对学生任意  相似文献   

3.
后进生的教育 ,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对他们的教育倘若一味采取批评、斥责、惩罚乃至冷嘲热讽的方式 ,只会更加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导致他们心灰意懒 ,自暴自弃。因此 ,笔者认为对后进生的教育应以厚爱为起点 ,以情感为基础 ,用爱心、诚心、细心、耐心、信心这“五心”去温暖感化后进生的一颗“凉心” ,使他们在教师春风化雨般的关怀下得到进步。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 ,既是师德的集中表现 ,又是教师育人的动力源泉 ;既是感化学生的基石 ,又是教育学生的催化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热爱学生。”…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许多人有各自的看法。这些看法无外乎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激发人的潜能,或者简而言之是将人唤醒。教育的方式通常都是感化的、温情的、慈爱的,但是,并不是说震撼不能成为教育的方式。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所谓感化,即用行动影响或善意劝告,使人的思想、行为受感动而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爱的教育     
吕杳珍 《辅导员》2014,(6):44-44
在从教生涯中,我经历过形形色色的学生个案,从中真正感悟到原始、粗暴的教育方式已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只有真爱才能教育人、感化人。只有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才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  相似文献   

6.
一、转化“差生”,应以心换心,“差生”思想活跃,反应很快,如果教师方法简单,他们不能接受,则会适得其反。对“差生”的转化教育,需要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去加以感化,切忌简单粗暴,具体必须做到两点:一是相信每一个“差生”都可以转化为优生;二是千方百计寻找“差生”的闪光点,加以点亮。  相似文献   

7.
正批评是班主任教育学生时常用的方式,但批评多了、批评过了、批评狠了,学生便会产生"批评免疫抗体",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但教育不只是一味地批评、斥责、怒骂,更需要善意的提醒和真诚地帮助其分析犯错的根源,由此及时指导学生改正错  相似文献   

8.
一、感化教育及其心理依据 所谓感化教育,是指教育者用行为影响或善意劝导,使受教育者被感动,而在思想或行动上,向好的方面转化的教育。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感化教育是矫正青少年学生过错行为的一个重要教育方式。落后生或后进生,往往由于偶尔或经常出现某些过错行为,而产生一系列具有连锁性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具有这些过错行为和不良心理的学生,对老师、同学、家长等周围的人们,常常保持一种戒备的心理状态,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教育者首先要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征,这是教育的前提。 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对后进生采取压服…  相似文献   

9.
龙祖胜 《家长》2008,(1):30-30
成长中的孩子是极易犯错的。面对孩子一次次的犯错,大多数家长轻则言语斥责,重则连打带骂。这样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只会扼杀孩子的个性,扭曲孩子的心灵,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益。成长中的孩子是极易犯错的。面对孩子一次次的犯错,大多数家长轻则言语斥责,重则连打带骂。这样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只会扼杀孩子的个性,扭曲孩子的心灵,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益。  相似文献   

10.
郑文 《江西教育》2007,(11):46-46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深圳一名学前班的老师教育调皮的学生有一种特别的方法——有学生淘气时,他就用教鞭狠抽自己,借此感化学生,这位老师认为,这种自我体罚的方法只适用于10岁以下的小学生。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解读感化教育的基础上,阐述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确立感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依据,简述了实施感化教育的基本形式,论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感化教育的基本途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爱心"教育是要给学生一份爱、一份尊重和理解。孩子是可爱的、淳朴的,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特别是有着明显个性的孩子,他们更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对于班里所谓的差生,要用宽容的胸怀去包容,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  相似文献   

13.
最近看到《中国教师报》上的一篇文章《教育无痕是一种智慧》,读完后,很有一些想法。无痕的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就像武侠小说中说的剑术的最高境界是人剑合一。这是一种美好的追求,但面对现实中的教育问题,我们还是要清醒地看到,无痕的教育对于一些情商较高的孩子是非常有用的,教育效果是最好的,影响是终身的,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实际上老师都有这样的教育智慧,这种艺术的教育方式也一直在应用着,但是笔者觉得教育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是复杂的、纷繁的,需要我们应用多种教育手段与方式来教育学生,单一的教育方式是满足不了现实的教育状况。  相似文献   

14.
教育势是教育领域不同事物间的关联和互动,并呈现出的内部潜能和相互作用的总和。它是教育深入人心且感化人的一种力量,是经由教育过程和活动所蓄积的潜能和效力的统一体。教育势包括外在信息势和内在情感势。教育势具有客观性、内隐性、层次性、持续性等特征,并按照差别联系原理、激发认同原理、动态生成原理和伺机突破原理运行。认识和遵循教育势的有关原理和规则,才能营造教育大势,建设教育强国,乃至成就绵延万世、广开太平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微笑教育     
宋云芳 《教育现代化》2006,(11):111-111
都说教育学生,一流的教师用眼神,一流的教师用语言,三流的教师用惩罚。这眼神就是用艺术化的方式.用爱心去感化学生,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还有人将学生比作冰块,把惩罚比作寒风,把爱心比作春风,寒风再猛也无法融化冰块,春风微拂却轻而易举地融化了冰块。从教13年来,我一直在探索一种受学生欢迎的教育方式,微笑教育就是我这些年来所找到的最好教育方式。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无言的微笑传达的正是信任与理解、  相似文献   

16.
“五爱”教育和美育同属教育系统的子系统,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教学的任务之一。地理学科以其独有的特性而成为“五爱”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发挥地理学科这方面得天独厚的主渠道作用,长期以来,广大地理教师研探颇多,成绩斐然。在此,我仅想借地理美育来谈谈它对“五爱”教育的感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情怀与美德,是一种无私与慈爱的表现,也是一种健康豁达的心态。著名文学家雨果这样说到:“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这是对宽容的赞美。宽容是一种大度、一种涵养、一种真诚,宽容心教育是一种对学生尊重、关爱和信任的教育,宽容心教育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她能使学生内心受到感化,激发出学生自我教育的热忱,使他们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我们面对学差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做一个宽容的教师,要宽容在成长过程中有缺点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在这个棘手事件中,鲍老师因为无法破案,又感化学生自首无果而陷入了骑虎难下、不知所终的迷途。似乎不能破案、感化没有成功,就无颜面对学生了。其实大可不必,能够感化成功,促成犯案者“自我拯救”、被盗物失而复得、众学生受到教育的结局固然美好;但是,如果理想化的结局落空了,我们也不要不知所措。事实告诉我们,现实是复杂的,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的。  相似文献   

19.
情感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先导,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疏导方针的先决条件。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人格魅力,增强情感教育感化力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教育感化学生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批评教育学生的方式也是层出不穷的。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只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把握住学生的心理,掌握好批评的火候,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教育、引导、感化、挽救学生的目的就一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