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陈琼 《学语文》2013,(2):52-53
《林黛玉进贾府》(苏教版必修二教材)是《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的主要部分,它在《红楼梦》全书的艺术构思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文章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展示贾府的尊贵豪华以及与皇家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陈石林 《现代语文》2007,(11):30-31
人教社2006年第2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教材中,选编了《柳毅传》、《促织》、《药》、《项链》、《陈奂生上城》、《守财奴》、《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失街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根据教学计划按散文→小说→戏剧的顺序施教,下文书名简化为一或三个字)等古今中外的十篇经典小说,占了全册二十四篇课文的近一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第四册《林黛玉进贾府》选自我国古典白话长篇小说《红楼梦》,所节选内容为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阅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9月版《红楼梦》(以下简称“1979年版”),对照课本文字出入很大而且量多。从有利于高中语文教学与研究角度出发,拟就课本所选版本、  相似文献   

4.
《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以林黛玉初进贾府为中心事件,让生活在富丽贾府中的主要人物逐一登场,人物形象刻画是这一回中最为出彩的部分,也是进行教学的重点内容。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是众多人物中作者集中刻画的三位,刻画的方法也有差异。其中王熙凤、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甲戌本)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之一:人教版第四册教材经过一头一尾的压缩后改题为“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在全书中的地位显著,是《红楼梦扩楔子“的一个组成部分,此回第一次对小说的典型环境(贾府)进行了直接描写.小说的一系列重要人物像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也相继登场,尤其是宝黛的会合,可以说此回拉开了小说人物活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目前很多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选用了《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作为课文,如人教版必修第三册,苏教版必修第二册。“……作者以林黛玉的行踪为线索,展示了荣国府的里里外外,描写又有重点,将贵族家庭的荣华富贵初步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些描写与人物描写相互辉映,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艺术天地。”(苏教版必修二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相似文献   

7.
《情境化学:应用化学到社会》(Chemistry in Context-Application Chemistry to Society)(以下简称《情境化学》)是由美国化学会组织编写,McGraw-Hill公司1994年出版的供美国高中生使用的化学教材,亦可作为文科生的选读教材。自第一版问世以来,经过几次修订,第四版已经发行。本文研究的是2000年修订的第三版。  相似文献   

8.
1996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第30题第小题是有关《四书》构成的填空。这确是高中学生应该熟知的概念,因为除去中国历史教材不论,单是在高中语文课本内它就至少出现了三次:①第三册第十课《祝福》;②第四册第十五课《林黛玉进贾府》;③第五册第六单元知识《学点古代文化常识》。  相似文献   

9.
《林黛玉进贾府》为《红楼梦》的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介绍小说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在这一回,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的性格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兰瑞平 《教育艺术》2010,(8):60-61,59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作为高中语文教材的典范篇目,其教学设计可谓不可胜数。当人教社的"普通高中教程改革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又一次把它选入"阅读鉴赏"第一单元(中外小说)并位居鉴赏第一后,其文学地位、阅读鉴赏价值以及深入审美的教学地位也就更进一步地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1.
王燕 《现代语文》2007,(8):86-86
高中语文第二册(鲁教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对《西江月》二词的解释是:“这两首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的手法揭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教师用书》上也说“应当从正面理解贾宗玉的叛逆性格。”对此我不敢苟同。在我看来,《西江月》二词是贾宝玉的真实写照。别的且不论,“愚顽怕读文章”确是事实。综观《红楼梦》一书,  相似文献   

12.
张博 《学语文》2008,(3):15-15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选文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具有独到之处。本文拟就其刻画主要人物时对比手法的运用问题谈谈自己阅读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湖南省开始进入新课改,高中历史教材统一采用人教版。恰逢人民教育出版社经过一番大的修订后,发行了《历史》教材第三版,与此前版本相比,精简和调整了不少内容,进步不小。然而笔者仍然发现有值得商榷的内容。这里仅以最新的人教版《历史1(必修)》(2007年1月第三版)第51页“鸦片战争”内容为例,谈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4.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极具特色的人物,作者对她的刻画入木三分。本文单就《林黛玉进府》(高中语文第四册)的语言描写试做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今年高一《经济常识》上册教材(2006年3月第3版)的三、四课有局部调整,不同于旧教材(2003年6月第2版),具体表现如下: 一、第三课的变化 (一)第72页 1.第二段第三行的变化 旧教材:“股东以自己所持股份的数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教材中《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着重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小说的主要人物也在这一回中出场亮相。曹氏苦心孤诣,不仅在人物出场设计上工于匠心,而且在特定场合中人物情态的描绘、性格的揭示,其用字用词的分寸拿捏也妙到毫颠。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二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展开作了必要的交代。欣赏《林黛玉进贾府》,不能不熟知贾府的众多人物及其错综复杂的关系。而从贾府上上下下的人物姓名中,我们可以窥见曹雪芹命名艺术的高超卓绝。正所谓以小见大,因微知著,《红楼梦》的思想主题得到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18.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编入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师在备课时,应当根据小说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1830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戴维斯翻译了《红楼梦》第三回片断,发表在英国皇家亚细亚学会杂志第2卷上,题为“中国诗歌”。这段《红楼梦》译文不仅将原小说第三回“贾雨村黄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黛玉初见贾宝玉的场面译了出来.而且还介绍和注释了小说中“讥评”贾宝玉的两首《西江月》词。  相似文献   

20.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92年版的《红楼梦》第三回 ,在第一段中有这样的文句 :“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的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 ,复抬起轿子。”而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5 7年 1 0月第 1版《红楼梦》第三回此处的文句是 :“另换了四个眉目秀洁的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抬着轿子。”此版本是以程乙本为底本点校的。比较二处的文句 ,有两点不同 :( 1 )前处的“三四个”“衣帽周全”在后处作“四个”“眉目秀洁”。 ( 2 )前处的逗号、“复”字在后处没有。在其他版本的《红楼梦》中 ,此处文句或同前或同后。《红楼梦》自写成即广为传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