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社高二《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二单元《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曹雪芹描写探春是"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相似文献   

2.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高中语文第四册·必修)一文,人物出场描写,文字精彩,为人称道,毋需赘述。而其中单就人物外貌描写而言,可谓匠心独运,有着无穷艺术魅力,颇堪玩味。林黛玉投身贾府,这位“绛株仙草”现身,是为贾府上下注目,黛玉首次亮相在贾母众人面前,作者却没有去描写她的外貌形象。这是为何?黛玉年幼丧母投靠贾府,一路舟车劳顿,终于见到了外祖母,一种找到依傍的感觉油然而生;贾母见到外孙女,自然想起女儿贾敏早亡,对黛玉的怜爱之心倍加,祖孙两人见面,此时难免抱头痛哭。可想,这时作者是不可能腾出笔墨去写黛玉“形…  相似文献   

3.
杨娜娜 《语文天地》2011,(10):50-51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是苏教版高中语文的必修篇目,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该文作为全书的序幕部分,按照适当、适时的顺序一一展示了贾府中的重要人物,包括身份、外貌、性格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文中曹雪芹对人物的描写堪称经典,不仅描写精准到位、生动形象,而且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令人赞美和惊叹,堪称“人物出场亮相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4.
陈琼 《学语文》2013,(2):52-53
《林黛玉进贾府》(苏教版必修二教材)是《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的主要部分,它在《红楼梦》全书的艺术构思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文章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展示贾府的尊贵豪华以及与皇家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是红楼梦通篇之大关节,作者借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展示了豪门贵族的奢华,所谓“三等仆妇,吃穿用度,以示不同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在写林黛玉弃舟登岸到进入荣国府见到老祖宗,有一段路是坐轿子的,根据作者的描写,仅仅坐轿子走的这一段路,就换了三批轿夫。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教材节选了《红楼梦》第三回里的一段——《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在人物描写、性格塑造方面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也是学习的重点。王熙凤作为整个《红楼梦》中一个重要的人物,作者对她的塑造是不遗余力的。在节选的这一节里作者除了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为王熙凤的登场营造声势外,还不惜笔.圣地描写了她的衣饰、容貌、体态、神情,再通过语言描写、行动描写,淋漓尽致地向读者展现了她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什么时候作者的心“贴”不住人物,笔下就会浮、泛、飘、滑,花里胡哨,故弄玄虚,失去了诚意。作为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边城》正是“贴”住人物来写的典范。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册选了《边城》第三章到第六章,翠翠丰富而复杂的情思感想,总借绣口传出来。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语文读本》(必修五)《左忠毅公逸事》中的“微行入古寺”一句.编者注释“微行”为“皇帝或官员穿平民衣服出行”。原人教版高级中学《语文》(必修)第四册则注释为“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而其他古文选本的解释大多也与此类似。  相似文献   

9.
彭跃为 《学语文》2008,(1):14-15
为了能让中学生更早地欣赏到《红楼梦》中的精彩的篇章段落。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中特地选取了该著作中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即《林黛玉进贾府》,这也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的是,老教材(2003年4月版)是把该文放在第四册课本(高二下学期)中,而新教材(2004年6月版)将其放在必修的第三模块(高一下学期)中。  相似文献   

10.
谢朝春 《语文知识》2005,(12):31-32
人教版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三册第24课是苏轼的名篇《赤壁赋》,文中有一描写月亮的名句:“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对于“斗牛”,教材是这样注释的:“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这个注释虽然语焉不详,但本身并没  相似文献   

11.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极具特色的人物,作者对她的刻画入木三分。本文单就《林黛玉进府》(高中语文第四册)的语言描写试做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江有志 《语文知识》2001,(12):13-13
在选入高中语文第四册(必修)的《林黛玉进贾府》中,课文的预习提示告诉我们,林黛玉是一个“细心多虑与自尊”的人物。因此,节选的课文中涉及到了她的很多心理描写。然而,节选的课文却未告诉我们林黛玉进贾府时年龄有多大。假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选定苏教版为必修教材,人教版为选修教材,因此,“选文撞车”的现象偶有发生,特别是某些经典篇目。例如,北宋苏洵的《六国论》几乎是中学语文几十年来雷打不动的选材,苏教版将其放在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专题中的“后人之鉴”版块,与之配套的《读本》上选用了苏轼和苏辙的《六国论》,目的是指导学生在疏通文句的基础上,初步弄懂文章的意思,体会作者将古今对接,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选定苏教版为必修教材,人教版为选修教材,因此,“选文撞车”的现象偶有发生,特别是某些经典篇目。例如,北宋苏洵的《六国论》几乎是中学语文几十年来雷打不动的选材,苏教版将其放在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专题中的“后人之鉴”版块,与之配套的《读本》上选用了苏轼和苏辙的《六国论》,目的是指导学生在疏通文句的基础上,初步弄懂文章的意思,体会作者将古今对接,  相似文献   

15.
王丽丽 《语文天地》2011,(19):50-51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是苏教版高中语文的必修篇目,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该文作为全书的序幕部分,按照适当、适时的顺序一一展示了贾府中的重要人物,包括身份、外貌、性格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文中曹雪芹对人物的描写堪称经典,不仅描写精准到位、生动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甲戌本)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之一:人教版第四册教材经过一头一尾的压缩后改题为“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在全书中的地位显著,是《红楼梦扩楔子“的一个组成部分,此回第一次对小说的典型环境(贾府)进行了直接描写.小说的一系列重要人物像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也相继登场,尤其是宝黛的会合,可以说此回拉开了小说人物活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17.
洪美惠 《广西教育》2010,(13):30-31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限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稚”“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第十二册第15课,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义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相似文献   

18.
《三顾茅庐》(苏教版小语教材第八册)一课的第三节中描写了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情景:  相似文献   

19.
杨大忠 《现代语文》2014,(12):72-73
高尔斯华绥的《品质》出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小说的主题相当深刻:“小说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客观地描写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出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同时借这个形象,揭露了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见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参考书》第77页)文中有一个地方非常耐人寻味:与格斯拉共同开店的哥哥在小说中似乎是个若有若无的人物。全文重点突出的是这位哥哥与弟弟格斯拉长得很像,似乎仅此而已。  相似文献   

20.
张凤芝 《学语文》2011,(1):68-69
自居易《琵琶行》作为课文,编进了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第三册。课文中有几条注释颇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