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志静 《中学文科》2009,(16):64-65
古人云“文以载道”。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通过语文常规活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挖掘语文的人文底蕴,力求让语文贴近学生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在心灵体验、激情燃烧、思想碰撞、精神对话的过程中,让学生接受人类传统文化和高尚精神的熏陶,引导他们求真、求善、求美,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健康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语文教育该承载更多的德育功能,应该着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与学生的情感、生活贴近。语文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一个读书写字的工具,更应该是工具和人文教育的统一。我们可通过语文常规活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挖掘语文的人文底蕴,力求让语文贴近学生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在心灵体验、激情燃烧、思想碰撞、精神对话的过程中,让学生接受人类传统文化和高尚精神的熏陶,引导他们求真、求善、求美,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健康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科除了工具性之外更具有综合性、人文性,语文教学肩负素质教育、健全人格养成的重任,应当是学生精神活动的乐土和灵魂的家园。因此,高中语文教学通过传统文化教育、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挖掘语文课程的人文底蕴,力求让语文贴近学生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让学生接受人类传统文化和高尚精神的熏陶,引导他们求真、求善、求美,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新课堂上,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什么?应当使他们有怎样的收获?我想,除了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更应当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人文灿烂的阳光,以此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新课堂上,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什么?应当使他们有怎样的收获?我想,除了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外,更应当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灿烂的人文阳光,以此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相似文献   

6.
正注重人文关怀是指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情感精神世界,促进他们自由全面的发展,让他们拥有健康强健的体魄,更拥有健康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学在这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关怀,可以让语文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让学生愿意、喜欢学习语文,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优秀的文学作品经得起学生反复揣摩,学生也在反复揣摩之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精神世界的丰富,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说教学,是  相似文献   

7.
肖冬云 《语文天地》2012,(17):58-59
"人"的教育,特别是弘扬传统文化、捍卫生命尊严、彰显自由本质、倡导民主精神的教育,应该是语文学科最显著的人文性特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挖掘教学素材中的人文底蕴,创设人文性的育人环境,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的传授,实施人格教育,引导学生注重文化内涵,追求美好人生,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品质,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发展,让更多的学生最终成长为大写的"人"。一、加强文学经典的阅读指导,引领学生传承文化和滋养精神如今的中学生,大多经历单一、思想单纯、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文以载道。"在教师、文本、学生三个阅读过程的主体经历体验、碰撞、对话后,让学生接受人类传统文化和高尚精神的熏陶,引导他们求真、求善、求美,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健康的人格品质。教学应该是一种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文本(作者)与教师、学生自我心灵的沟通对话。如何更好地综合"人本"与"文本",我觉得事关"一种意识、两个前提、七点做法"。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得德"二字."得",就是让学生熟练地应用祖国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而"德",就是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其对生活本身的科学态度,体现语文的人文性.众所周知,语文是我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字里行间都闪烁着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人文思想光辉.因此,学生学习语文,老师不仅要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还要用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和素质,教育和引导他们做好人、做能人、做贤人,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此,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地提出了人文教育的要求.由此看来,语文老师在责无旁贷地传授技能的同时,也应义不容辞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的渗透,引导他们知美丑、识善恶、明是非,辨真假,铸就其完美的人格,使之沿着正确的人生轨道阔步前进,从而创造人生的辉煌.  相似文献   

10.
李卫东 《教学随笔》2014,(22):21-22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论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地位,同时不能单纯强调二者中的某一方面,应在二者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交际工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是"人类文化",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深远,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执教者不能将教学目标停留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也不能脱离语言文字来生硬地灌输人文思想,而是抓住其间的结合点,引导学生通过各环节,从而实现心灵与文本、心灵与心灵之间的真诚对话。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中古诗文为传统文化的植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要充分发挥古诗文教学"立德、启智、怡情"的教化功能,把语文教学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相结合,以此来完善学生的心灵世界。教师可以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中凸显道德教育,以增强学生心灵世界的厚度;以传统文化启智,开掘学生心灵世界的深度;以传统文化怡情,拓展学生心灵世界的广度,从而引领学生去鉴赏传统文化瑰宝,汲取精神营养,完善心灵世界,让他们诗意地栖息在这个美好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正所谓"语文文化素养",就是以语文运用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以及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呈现出来的内在品质。小学阶段是培育学生文化素养的黄金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是十分必要的。一、潜心吟诵,让学生心灵在诗意教学中得以浸润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要历经一个比较漫长的积累、丰富、发展和创造性的过程。让小学生在潜心吟诵中来接受语文元素的丰富涵养和滋补,不仅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课程学习情趣,而且是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而语文教育对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作为一门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为一体的学科,肩负着为学生打"精神底子"的重要任务。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融入学生的人格教育,才能引发学生对真理与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他们拥有辨别真善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慢教育符合教育的规律,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促进心灵的交融。语文学科的主要目标是充分掌握母语,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精神。高中语文教学注重的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而素养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无法立竿见影。慢,语文才能丰满起来,才能展现其独有的魅力,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得到心灵的濡养。因此,高中语文也需要慢教育,需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教育的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因而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造一个温馨的人文环境,用深刻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渴望,用师爱点亮学生的心灵之灯。在现行职高语文教学的大方向上,我们力求让职高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力求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全面健康地向前发展;力求让职高学生成为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这些都凸现出语文教学"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本文将对职高语文教学中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学科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是传扬优秀民族精神的根据地。小学语文课本的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饱含着人文主义精神。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既是语文教学课程的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革新教学模式,随时随地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成长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精神参与、精神享受的过程,学生只有徜徉其间、浸润其中,以情悟情、将心比心,才能在阅读中得到精神的滋养,享受生命的愉悦。这就需要让学生在有精神参与的阅读中展开心灵对话、积淀人文素养、获得审美享受、激发生命意识、传承民族文化,实现与语文本体教学的和美共生。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语文教学要注重用一些真、善、美的东西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灵,完善他们的人格。笔者尝试在《陋室铭》一文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挫折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这些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  相似文献   

19.
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教育.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具有人文性、科学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等特点.文以载道,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和思想,有很强的凝聚力、感染力和扩张力,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潜心诵读文本,使文本中优秀的文化就像涓涓细流浸透学生的心,如春雨般"润物细物声",潜移默化,滋润心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朱蕴朴 《现代语文》2010,(4):160-160
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和思想性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从而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不仅要让文本内涵熠熠生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从中受到熏陶,接受教化和心灵洗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