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孔丽娜 《考试周刊》2011,(16):78-78
现行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3.
唐华 《教书育人》2013,(2):24-25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要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要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这就需要我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要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应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并在  相似文献   

5.
王玲 《陕西教育》2007,(9):49-49
数学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地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初中数学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旨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创新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学中要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并对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由此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新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同时也使学生掌握自行研究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以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学会学习,为他们的终身持续性学习奠定基础。现代教育理论和心理学也强调“发现学习”的重要性。数学家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搽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培莽学尘的创新意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唐华 《教书育人》2013,(5):20-2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要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要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这就需要数学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与反思,笔者对  相似文献   

10.
新的“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应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本人在具体教学中,始终遵循这一宗旨,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断地进行探索,新的追求,现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谈谈这方面的粗浅做法。  相似文献   

11.
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那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教学目的”中增加了:“初中数学要培养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在数学教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表明:数学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创新更多的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所学知  相似文献   

14.
创新意识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和研究的创造性心理倾向.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分析、思考,探索、发现,体悟、升华,让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把握数学规律的内在本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下面通过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关于培养创新意识的看法和体会,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6.
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第一次把“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写入教学目的,并指出:“初中数学中要培养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的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教育注重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创造活动去发现知识,发展技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18.
对于创新意识,数学教学大纲作了这样的界定:创新意识主要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和研究。由此可知,创新意识包括三个要素: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能力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一、“提出问题”对学习数学的意义新的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 ,不断追求新知 ,要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 ,要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学会“提出问题” ,对培养创新能力的意义和作用 ,或者说它的教育价值 ,正愈来愈引起广大师生和专家的重视。首先“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其次 ,“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好奇心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