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教学中的一个“发现”谈起,由于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中学生过着一种“家一校”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这种单调生活又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他们写作范围的狭窄和内容的肤浅。据此,提出“做健全的人,写健全的文”之观点。  相似文献   

2.
高考改革热点2014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已向社会公布,今年将60分的作文一分为二:第一题为微写作,第二题为作文题,并首次明确“微写作”占10分。  相似文献   

3.
近三年高考命题逐渐摆脱了以往作命题的重重限制,出现了一种新型的作命题形式——话题作。1999年高考作要求根据一则科技报道,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内容范围写一篇章,鼓励写作“大胆想象”“写法可以多种多样”,话题作和特点就表现得比较明显了。而以2000年高考作为标志,这种更注重考查学生思维品质和写作基本劝的作形式——话题作便应运而生了。2001年,以“诚信”为话题,则进一步明确了高考作的命题方向。  相似文献   

4.
高考作文是临场作文。如何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的写作才能,顺利过好高考“作文关”呢?一、认真审题,选择好恰当的  相似文献   

5.
我们平时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大都是在黑板上写一个题目或者给一个材料、几个材料,然后让学生确定一个主题进行写作练习。很少一题材多角度写作。特别是一题材多种文体训练,恐怕是从来没有进行过。前几年的高考虽然出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写两种体裁的文章,像1993年高考先写一篇说明文“圆规”,再根据所给的材料“在梧桐树下……”写一篇记叙文。但从未出  相似文献   

6.
陈婷 《读写月报》2023,(7):31-35
<正>宏大背景下的主题写作,向来是高考写作考查的重点。从2022年高考题看,更是已成为考查的主流。如新高考Ⅱ卷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写作,背景设定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北京卷的“在线”一题,背景设定为“网络时代、疫情期间”;浙江卷的写作背景设定为“近年来,浙江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等等。这些考题都是以背景设定来增强考生的情境意识,彰显了宏大背景下的写作主题。  相似文献   

7.
谈起作文,许多同学心有余悸,甚至谈“文”色变。作文成了同学们高考中的“拦路虎”,甚至是“心中永远的痛”。其实,写作并不是一件难言的苦差,只要找出写作中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就不愁治不好“作文病”。  相似文献   

8.
王耀文 《广东教育》2006,(10):26-27
广东省2007年高考英语试题改革,原书面表达题改成“基础写作”和“任务型写作”或叫“写作1”和“写作2”,赋分值各为15分和25分。现结合例题谈谈这两种写作新题型的写作思路,供考生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熟悉菜单高考就如同一个苛刻挑剔的美食家,了解“她”的口味和爱好是成为“巧妇”的前提之一。阅读和写作是语文考查的两大内容,识记、理解、运用、鉴赏和写作是高考考查的五种能力层级。依据这些“菜单”的要求,要烹制出色香味俱佳的“美食”,都需要深厚的积淀。  相似文献   

10.
2023年高考语文依然是稳中求变,但是哪里“变”了,哪里“没变”?文言文考查,在题型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语言运用的考查上更加切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写作命题大胆尝试与试卷上其他文本的联系,这些都是积极的“变化”。在坚持高考语文立德树人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相对稳定“不变”的试卷结构、阅读和写作一份试卷,需要有所“改变”,以使高考语文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更加有利于真正考查出学生的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11.
就目前中学生的写作状况而言,我们很难说是不是有种舍近求远、避实就虚的倾向。许多学生写作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不管什么话题,开头先堆上一些乱七八糟的排比句,中间列出几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例子,结尾稍加议论,一篇作便大功告成。平时作这样写,高考作也这样写,甚至一些优秀的高考作也是按这种模式炮制出来的。这种状况如不改变,写作教学将会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潭。那么,试试“校本写作”如何呢?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作文教学囿于高考的要求,不管是平时的训练,还是考试时的写作,似乎都没有逃脱高考的束缚。一切为高考服务,一切为考生服务,写作也将这种功利化的目标推到了一个无人能够颠覆的境地。这种作文讲究模式、讲究段落的构成要件。一篇文章除了开头和结尾,一般由三个“汉堡包”构成,这样的模式已经成为了作文思路清晰与否的普遍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3.
将2002年高考《考试说明》与2001年高考《考试说明》两文的“写作项”加以对照,就会发现“发展等级”的要求有一个显著变化:由“深刻透彻、生动形象、有文采、有创新”变为“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显然,由“深刻透彻”变为“深刻”,对立意不再苛求“透彻”,突出“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即可,这更接近广大考生的写作实际。由“生动形象”变为“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真正拓宽了考生写作的空间,使“文体自选”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改变了写好议论文也难拿高分的局面。从阅卷实际情况来看,多数考生忽…  相似文献   

14.
高考宜过“立交桥”贾永生一年一度的高考刚过,很多人对高考现状与高考改革又作了深入思索。作为六十年代北大毕业生与在高校工作多年的老教育工作者,亲身体验、耳闻目睹了数十次“高考现象”,倾听与研析了多方意见,得出一个结论:高考宜过“立交桥”。尽管国家对高校...  相似文献   

15.
曾经有学生问我:“你的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我同答:“没参加过高考!”曾经有学生问我:“你认为人生中最快乐的事应该是什么?”我同答:“参加高考!”说起没有参加过高考,我心里至今还酸酸的。记得1977恢复高考那年,我刚做了一名教师,  相似文献   

16.
【高考连线】对人生的感悟(或说人生感悟、生活感悟)始终是话题作文命题的一个主要思路,也是作文训练的一项主要内容。从最近几年的高考看,作文写作正在从“道德写作”向“生活写作”发展。如2004年前高考全国卷考查“诚信”“心灵的选择”“感情亲疏与认知的深浅”等等,都侧重于考查考生的“思想道德和精神情操”,而从2005年的高考情况看,全国卷的“位置与价值”、北京卷的“安”、江苏卷的“凤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台湾地区与大陆,文化同宗同源,血脉相承,其“高考”语文(国文)写作试题在形式、内容和要求上特色鲜明,很有借鉴价值。中国台湾地区“高考”语文写作独立测验,更加注重读写结合;兼顾“知”“情”,考查多元;问题设置明确,审题不设障碍;考查评价公开透明,导向明确。  相似文献   

18.
董月玲 《教师博览》2009,(10):12-15
今年高考刚放榜,7月7日一清早,我就收到了一条短信:“我女儿陶雨晴,已被香港浸会大学录取,应该是写作特长起了作用。老陶。”老陶也是个记者,大约3年前,为了女儿念书的事,他曾找不少朋友咨询过。那会儿,老陶的妻子刚病故,  相似文献   

19.
王士龙 《新高考》2014,(9):36-40
2014年高考的硝烟渐渐散去,刚刚考过的高考试卷中出现的新题型、新动向拨动着同学们最敏感的神经。今年江苏卷中的书面表达就是如此。因为之前公布的2014年江苏省考试大纲说明已经提到过“读写任务”写作这种新题型,所以今年高考采用这种形式也不算意外。但是,与江苏卷以往的书面表达相比,这种形式对学生的思维判断、审题立意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结合2014年江苏卷的真题,谈一谈读写任务写作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何文魁 《语文知识》2014,(10):86-89
从2014年起,北京高考语文明确将作文回归“微写作+大作文”的模式。作为高中语文“微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微写作”这种即时性写作,类似于网络里的“微博”“微信”,具有篇幅小、费时少、针对性强、操作简单的特点,却使写作的基本能力点得到具体而微的训练,也能够以最“接地气”的方法,体现新高考对“优秀传统文化”“现实应用”“思维能力”这三个方面的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