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的现状,探讨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与人际信任、应对方式和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658位农村中学生(368位留守中学生和290名非留守中学生),完成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孤独感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人际信任问卷并进行分析。结果:(1)农村非留守中学生与不同类型的留守中学生在心理韧性的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因子上得分差异显著;(2)不同年级的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得分差异显著;(3)积极应对在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人际信任和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心理韧性会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降低孤独感,而人际信任也可以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降低孤独感。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由于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其子女成为留守儿童,由此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严重.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林晗 《考试周刊》2013,(68):172-172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剧,农村劳动力大量输出,农村留守学生的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地影响每一位留守学生的身心发展。解决留守学生心理问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一、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处于青春发育时期的中学生的心理困扰十分明显,心理矛盾突出,特别是农村这些长期离开父母的"留守学生"。从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了解到的情况看,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河南省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因子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索不同体育项目对其心理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46.26%,农村留守初中生普遍认为心理调节作用最重要的因子是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所属运动项目,不同心理问题的留守初中生对运动项目的心理健康调节作用的认可度不同.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妇女心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于我国农村留守妇女心理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综述了目前相关研究的主要观点,包括农村留守妇女概念、研究留守妇女心理的方法、留守妇女心理研究的现状、影响农村留守妇女心理的因素、改善农村留守妇女心理的对策以及留守妇女心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等。文章认为,目前的留守妇女心理研究存在界定模糊、定性研究过多、定量研究过少、取样的范围狭窄、样本量太小等问题,而且理论指导和学科基础过于单一。  相似文献   

6.
使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和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对福建省农村322名留守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并研究其对学习倦怠的影响。结果:农村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中学生,留守女生的学业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留守男生,独生子女的家庭满意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喜欢上学的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满意度、友谊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学业满意度以及总体满意度均显著高于不喜欢上学的留守中学生。相关分析表明农村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学习倦怠呈显著的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农村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可以显著的负向预测学习倦怠。结论:提升留守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可以有效降低其学习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7.
韦珍 《中学教学参考》2011,(30):112-112
留守学生作为青少年群体中的特殊群体,是当今乡镇中学生总体的重要构成力量,在有的学校甚至会占有90%的数量,是学生人群的主要群体。随着社会对农村留守人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中学留守学生越来越受重视,留守学生经常出现的一些学习、生活、心理情绪上的问题也备受重视。  相似文献   

8.
郑全社 《学周刊C版》2020,(13):157-158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也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中,因为缺少父母关爱而导致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因此,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问题,农村小学班主任在学校中的教学过程十分重要。农村小学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心理状况,不仅能确保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还能使教育水平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9.
立足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繁衍出来的产物这一宏观背景,从贵州省4个地区分层次整群抽取2800名农村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贵州省13-16岁农村留守中学生存在身高相对较矮、体重指数和肺活量体重指数相对较低、下肢爆发力水平较差等体质问题,采用问卷调查、因子分析等研究方法,找出了影响贵州省农村留守中学生体质健康因素的8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分析了山区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包括循环式自卑心理、扭曲式补偿心理和"破罐式"的自弃心理,然后提出了应对山区留守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策略,包括教师和家长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学校需建立必要的心理疏导机制;加强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合作。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旨在探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四所中学271名有留守经历中学生和300名无留守经历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主观幸福感、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SCL-90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对于有留守经历的中学生,他们的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普通中学生;心理弹性、心理健康与其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心理弹性以及情绪控制、目标专注维度,心理健康的抑郁维度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抑郁维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加入心理弹性后下降.结论:心理弹性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即心理健康是通过心理弹性的不同方面影响了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出现了一个新型群体即留守儿童。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呈逐渐增多的趋势,许多留守儿童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农村留守儿童为例,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了解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现状,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探索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方法和策略,从而促进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和心理全面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静宁县大部分居民出外务工,使当地留守儿童的数量持续增加。这些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陪伴,所以他们的心理以及教育学习方面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要想从根本上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解决,就必须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特点以及心理需求。基于此,本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当今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实状态;其次提出了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合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一、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殊性目前,就我们农村地区来讲,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更具有特殊性。"留守学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374个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初中生在三个量表中的部分因子要显著高于非留守初中生,这些因子是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情绪不平衡,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的发泄、幻想和忍耐,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人际关系敏感,丧失和健康适应.与非农村留守初中生相比,农村留守初中生面对的生活应激值要更大、应对方式更多是消极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低.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儿童因为亲情的缺失和其他的一些因素,在生理和心理上会出现一些不良习惯与行为,为了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急需得到强化。特从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以及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针对一些不良现状提出了一些情感教育策略,希望可以有效缓解农村留守儿童表现出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了解留守中学生自我学习效能与学习适应性之间存在的关系,随机选择了100名中学生展开调查,结合学生自我效能能量表和学习适应性量表结果显示,中学生自我学习效能与学习适应性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即在对农村留守学生开展教学时,可以通过提高学生自我学习效能以提高他们学习适应性,进而推动农村留守中学生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主要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现状,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的些许看法。通过观察以及总结和归纳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思考。希望通过分析能引起农村学校及教师的关注,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0,(56):167-168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这一现象导致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现象较为严重。而在留守儿童群体中幼儿园留守幼儿的心理及教育问题一直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分析当前农村幼儿园留守幼儿现状,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引导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对于留守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使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从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一系列学习问题,心理和道德问题,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