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技术学的科学定位及其学科体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王续琨 《科学学研究》2005,23(5):601-605
科学技术学的科学定位问题,主要涉及科学技术学与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史和科学学、技术学的关系。对科学技术学,可以有两种基本界定。狭义科学技术学指对科学和技术整体的一般性研究,广义科学技术学则包含已有的科学学、技术学和有待于重点发展的狭义科学技术学。为了促进科学技术学的有序发展,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采取内部分合、外部协同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
毛训玉 《内江科技》2003,24(3):23-23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与文化的交融日见广泛和深入。因此,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形势下,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技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科学技术与文化的联系 科学技术与文化不仅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而且是彼此交融、双向互动的。科学技术为创造和发展文化提供物质基础,文化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 ,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提高综合国力 ,国务院设立了 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其中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 2名 ,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 ;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 ,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额为 50 0万元人民币。国家…  相似文献   

4.
论超常规科学技术及其主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律 《科学学研究》2004,22(3):241-243
大量交叉科技、边缘科技、横向科技、综合科技的产生标志着一个崭新的超常规科学技术时代的到来。从此,科学技术又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超常规科学技术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主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从现在的大科学技术时代(常规科学技术)向未来超常规科技时代转变,这种转变必将对我国科技人员选择新科研方向和我国政府制订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和政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大禹奖)奖励在水利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由中国水利学会设立和承办、面向全国水利行业的科学技术奖。大禹奖的目的是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鼓励科学技术创新,充分调动广大水利科学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水利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是一门科学。它是按照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来管理科学技术,从而达到最有效地使用人、财、物,迅速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生产力的重要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是推动现代社会前进的两个车轮。国际上的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和管理水平的竞争。因此,进行现代化经济建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活动的产出,是科学技术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促进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战略资源。其中,科技论文是科学技术活动知识形态的产物。一个科学技术部门或机构  相似文献   

8.
沈律 《科学学研究》1993,11(2):17-22
本文对科学技术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意义;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内容与学科分类等诸方面进行了新的全面综合性概述。并提出科学技术学是以科学技术整体(内部与外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崭新学科,它既不同于科学学,也不同于技术学,它是一门把科学学与技术学有机统一的综合科学。它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揭示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科学技术;另一方面在于掌握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制与规律,,寻找新的原理和方法,改造科学技术,从而驾驭科学技术,使其朝着有利于人类及其社会进步的方向健康发展。从事于科学技术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科学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涉及诸多因素,而人口的科学技术素质又是科学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充分认识人口的科学技术素质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对如何进一步提高人口的科学技术素质,进而推动经济及社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一个需要进行认真思考和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华夏星火》2004,(6):25-25
为了奖励在马鞍山市科学技术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推动马鞍山市的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2004年6月9日,马鞍山市政府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制定了《马鞍山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设立了“马鞍山市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11.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已经成为了全国性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基地、专门人才库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基地、重点思想库和咨询服务基地、科研体制创新基地。目前中心拥有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重点学科———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科学技术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科学技术哲学在 2 0 0 4年全国二级学科的评估中 ,科学技术哲学为A ++,排在全国第一位 ;科学技术史排在全国前 5位。2 0 0 5年本着“择优录取”的原则 ,面向全国招收科学技术哲学…  相似文献   

12.
《学会》2006,(6)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二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宗旨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动员科学技术工作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科学技术人才的成…  相似文献   

13.
王延飞 《今日科苑》2006,(10):40-41
老科学技术工作者是科技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而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简称老科协),则是以老科学技术工作者为主体的群众团体,是同级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老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作为市级老科协组  相似文献   

14.
正中华医学科技奖是经原卫生部同意、科技部批准的全国首批社会力量设立的26个奖项之一,由中华医学会于2001年设立。中华医学科技奖是全国医药卫生行业的科学技术奖,包括科学技术进步、优秀医学科学技术普及作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等奖励内容。旨在奖励医学科学技术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对提高中国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推广和普及先进医学科学技术,激励科技人员攀登科技高峰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以计算机为工具,以互联网为信息传播手段,涌现出多学科的高新技术和科学研究等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当代社会打下了现代化的标记。竞技体育作为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革新,向前发展。本文对科学技术与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科学技术与新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并分析了科学技术在竞技体育中应用的成果和问题,指出了科学技术在中国竞技体育中的理性应用是实现中国竞技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熊兵  王龙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182-183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所谓科学的“异化”问题。因此,要对科学技术进行社会控制,以期向善的方向发展。科学技术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力量以某种适当的方式或手段,协调和制约科技系统的运行和科技人员的活动,以维持作为社会建制一部分的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系统协调运行的秩序。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社会控制,主要谈论从法律、文化等相关方面对科学技术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7.
从2000年开始,我国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开始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不分等级。下面是历年来获奖者及其成果的简单介绍(2004年空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2):83-83
为了奖励科技创新 ,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提高综合国力 ,国务院设立了 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 2名 ,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 ;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 ,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额为 50 0万元人民币。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 ,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公民。国家科…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科技发展思想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是一位既受过西方科学技术的熏陶、又了解中国科技发展状况的科技思想家。他认为要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走“科技兴国”之路。要发展科技需要有科学技术哲学观指导,需要引进和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需要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还需要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善恶问题的观点已得到普遍认可。除此之外,科学技术也具有内在的善和恶,科学技术"内在亦善亦恶"。树立"科学技术内在亦善亦恶观",对于科学技术的研发,使之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和避免危害人类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