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人们对心理健康日益重视,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也日益完善,然而目前大学生群体对于心理咨询还缺乏足够的了解,而其对心理咨询的态度已有许多积极的变化,但是其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行为却依然非常保守。因此,需要关注心理咨询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咨询接纳的积极与消极因素的影响。鉴于此,基于心理咨询本土化的研究,主要从国内研究视角综合述评影响大学生对心理咨询接纳的相关因素,以期正确地引导学生面临心理咨询需要时的及时有效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部分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与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部分大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观感受是认为自己的心理不够健康,他们需要调整与改善。大多数大学生虽然对心理咨询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与认识,但在寻求心理咨询的行为上却是消极的、回避的,知与行相互矛盾;对大学生进行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90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并访谈。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总分和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民族差异;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总分和需要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长期处于心理困惑、内心冲突的人是咨询首选对象;面对心理困难时,大学生倾向选择好友、父母进行求助,部分自己承受;对心理咨询师的首要要求是思想品德好,希望咨询室放松、安静、舒适、温馨;大学生会根据不同的咨询内容选择不同性别、年龄的咨询师,且面谈咨询成为首选咨询方式;大部分人希望高校心理咨询免费,但认为测量和治疗可适当收费。研究初步结论认为,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的态度与要求将为西北地区高校更优质地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态度的特点,分析人格和网络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心理咨询态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四所高校发放问卷共400份,有效366份.问卷采用的是网络心理咨询态度问卷汉化版、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SPS)和大学生网络自我效能感问卷.结果大学生对网络心理咨询的评价和不适感得分都处于中间位置,大学生对网络心理咨询态度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及有无心理咨询经历等变量上无显著差异;大学生对网络心理咨询的评价得分与CCSPS的重情得分和网络自我效能感中的网络能力感及行为努力感得分呈正相关;大学生对网络心理咨询的不适感与CCSPS中的坚韧因子呈负相关;人格维度在网络心理咨询的评价和网络自我效能感之间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心理咨询已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助人自助,解决问题,认识自我,挖掘潜能,完善人格的作用。但在有些高校心理咨询状况不容乐观,有些学生是在接到心理咨询室的"邀请函"后被动咨询,主动咨询的数量极少,这样既造成学校心理咨询服务资源浪费,又不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与烦恼,存在一定的校园安全隐患。本文针对这种现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态度、求助意愿和咨询行为,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三个维度分析影响因素,研究制定提升心理咨询在大学生群体中影响力的策略,使学生变被动咨询为主动咨询,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心理咨询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合肥市高校在读大学生进行调查,试图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锻炼态度的影响.运用回归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锻炼行为与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具有较高一致性;行为认知、行为意向等认知类因子与父母积极教养方式有显著相关,行为态度、目标态度等态度类因子与消极教养方式有显著相关;母情感温暖对大学生锻炼态度存在直接效应;父情感温暖、父惩罚、父母过分干涉、父过度保护、父母偏爱对大学生锻炼态度存在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上海3所高校随机抽取的1139名大学生为样本,了解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与现状,结果显示近七成的大学生对本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不熟悉,大学生更偏好面对面的咨询方式,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自助倾向明显,不太愿意求助,其中性别、专业、家庭来源、专业求助经历、对心理咨询中心是否熟知影响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咨询心态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燕  谢枢 《文教资料》2009,(7):214-216
本文作者采用自编量表"大学生心理咨询心态调查表"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心态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看法和了解总的来说是正确的、合理的,认识到了心理咨询的意义和重要性.在对待他人前去咨询的态度上较为理性,但对自己是否选择去心理咨询心态却很复杂,一方面欢迎心理咨询,另一方面又不那么愿意接受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9.
高校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在校大学生,他们普遍智商高、理解力强,能够更快地接受新的事物和观念,因此进行心理咨询的效果也较好。但目前我国心理咨询的普及性较低,而其本身的专业性又很强,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内容、方法等了解并不多,这就造成他们在接受咨询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影响到咨询的效果。如果咨询师能够清楚认识到这些误区,对来访者作出正确引导,则会对咨询起到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高校开展团体心理咨询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体咨询是一种应用范围广泛、有效的咨询形式。在高校开展团体咨询有利于扩大心理咨询的社会影响,消除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误解;提高咨询效益,缓解人手不足的矛盾;促进大学生的心理适应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