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弗兰肯斯坦》不仅是一部构思精巧的科幻小说,更是一部包含着深刻哲学意义的作品。围绕宗教信仰和科学理性的关系这个哲学主题,作者玛丽·雪莱抒发了自己对上帝和科学的困惑情感,表现了科学理性对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体系的冲击。从哲学的意义上审视该作品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人物个性以及该作品在科幻文学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心理需要是宗教信仰的一个深层动力和重要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出发,我们认为心理需要是宗教信仰的一个深层动力和重要原因。原始宗教是人类生存的需要,道德宗教是人类安全和伦理道德的需要,宇宙宗教是人类认知与理性探索的需要,命运宗教是人类对终极价值的关怀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宗教信仰是人类精神力量的外射,是对自身本质力量的一种观照和再现。宗教将不断地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伴随人类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宗教属于巫术与伦理并存的宗教形态或类型。一方面,以儒家学派为代表的一部分知识与思想的精英基于理性的性质和要求,巫术被认为是一种愚昧和有害的现象而受到排斥或挤压;另一方面,又由于中国宗教本身并未接受革命的洗礼,巫术又自然而然甚至堂而皇之地与理性包括伦理平起平坐。同时,即使是儒家伦理与理性与巫术也始终处于一种非常矛盾的状态:一方面,巫术所特有的迷信或神秘倾向为儒家的伦理诉求与理性精神所不容,因此巫术必然会受到来自儒家知识或精神层面以及制度层面的双重打压,在这里,儒家显示了和亚伯拉罕宗教相似的高贵品格;但另一方面,儒家系统本身却不能保持宗教信仰上的独立性。其不仅不能全然清除巫术,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延续或继承着巫术传统,特别是制度层面,更在暗中保持着与巫术的亲昵关系,历朝历代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4.
宗教理性、道德理性和工具理性都是理性迷误的产物、异化物。它们都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客体 ,体现了理性的智慧 ,后来都成为一种异己力量 ,反过来支配、控制、压迫、统治人。其根源都是劳动异化。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既可以用来发展生产 ,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 ,同时也是一种工具理性的扩展 ,它的高度膨胀 ,也会变成生产力和社会的畸形发展的原因。如何防止科技对人的压抑和对大自然的破坏 ,使科技发展同人的全面发展融洽一致 ,成为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5.
当代课程改革的合理性反思:基于"有限理性"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限理性"是在目前时间节点上相对合理的假设."有限理性"假设强调人类理性的有限性从而避免理性的滥用或误用.实质上,当代课程改革是以"完美理性"假设为支撑的,这一假设使课程改革面临合理性危机.广大理论与实践工作者需要以"有限理性"观充分认识课程本身的复杂性,怀着敬畏文化传统的态度来认识、参与课程改革,同时有效汇聚各方主体的智慧.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先秦文化形态的三个阶段及其继承与变革的运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出现了贵族阶层智者哲人们理性精神觉醒的端倪,最终引发了先秦诸子理性精神的崛起,完成了中国古代传统封建文化的奠基。  相似文献   

7.
刘春荣 《考试周刊》2011,(50):26-28
玛丽.雪莱是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年仅19岁的玛丽.雪莱创作出她的第一部作品《弗兰肯斯坦》,并一举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者认为《弗兰肯斯坦》体现了玛丽.雪莱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并将文本研究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研究相结合,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探讨作品中体现的玛丽.雪莱的超前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问题。  相似文献   

8.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宗教的批判并不是为了批判宗教一般或否定神学本身,而是为了批判那种把宗教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传统神学,以便为宗教清除不合理的基地-知识基础,使宗教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成为可能,也使信仰有它更为合理的归缩。  相似文献   

9.
王淑春 《现代语文》2006,(8):16-17,23
李泽厚在其《中国古代思想史》一书中,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一种实用理性,这种实用理性“是一种理性精神或理性态度,……不是用某种神秘的狂热的而是用冷静的、现实的、合理的态度来解说和对待事物和传统;不是禁欲或纵欲式地扼杀或放任情感欲望,而是用理智来引导、满足、节制情欲;不是对人对己的虚无主义或利己主义,而是在人道和人格的追求中取得某种平衡。”  相似文献   

10.
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在传统的哥特式小说的基础上融入了大量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元素,丰富了英国小说的样式,为英国小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小说从人物刻画到叙述方式以及环境描写等方面都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而小说的主题思想却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小说在传统的哥特式小说基础上,又打破了哥特小说固有的模式,大大丰富了英国小说的体裁.  相似文献   

11.
佴欣欣  李千 《海外英语》2014,(15):174-175
Hester Prynne, the central character in The Scarlet Letter, is the ultimate example of sin in the eyes of Puritans. However, she finally manages to rewrite the meaning of scarlet letter "A". Through the lenses of Sigmund Freud’id, ego, and superego,it will be demonstrated that how she succeeds in balancing these three psychological elements, and making her spiritual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相似文献   

12.
赵菁 《海外英语》2012,(16):201-202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is hawthorne writing style. from below aspects:stylistic feature and Narrative significance, Hawthorne concentrated on describe Hester’s inner psychological conflict and her behavior. Hawthorne adopts a theatrical point of view as well as the management of the atmospherically medium (chiaroscuro) is very effective.  相似文献   

13.
《红字》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是霍桑创造的一个极具女性主义意识的人物形象,她坚持自己的人格独立,精神自由,充满反抗精神,追求妇女的平等权利。海丝特以沉默的方式向男权制社会作出了反抗。  相似文献   

14.
《红字》是美国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霍桑的经典作品,其中的女主角海丝特·白兰被认为与受人尊敬的牧师丁梅斯代尔通奸并生下女儿珠儿,因此佩戴上红字“A”(“Adultery”的象征)作为清教法规严苛无情的惩罚。霍桑通过塑造海丝特这个形象向读者展示了清教观,以及清教观对人们生活和思想所造成的影响。海丝特最初是勇敢坚强的,最终却在清教社会的压迫下,承认了自己的罪过,并通过艰苦工作,自我提升得到救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产生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对待错误的态度。赫斯特和丁梅斯代尔私通,后来事情败露,赫斯特被判处示众三小时并终生佩戴象征耻辱的红字。面对奇耻大辱,赫斯特勇敢面对,并且不顾众人的冷嘲热讽,不断帮助别人,实现了生命的超越,而丁梅斯代尔则竭力掩饰,最终付出生命的代价。  相似文献   

16.
《红字》中的圣经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经>对<红字>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但一理书>反映丁作品当时的社会背景,表现了周围民众对待宗教的普遍心理,说明了海丝特当时所处的处境;<创世纪>表明了海丝特在精神上所忍受的痛苦,为描写丁梅斯代尔的内疚和自责做了铺垫;<撒姆耳后书>反映了牧师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心灵深处所忍受的巨大的精神折磨;<圣经>使作品产生了极其深远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借用女性主义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对美国名作家霍桑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所表现出的女性意识进行探讨。在《红字》中,霍桑揭示出女主人公海丝特在清教男权社会中处于“边缘”地位,批判了男权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厌女意识;并且通过把女主人公海丝特的坚强和对不公命运的抗争同男主人公的软弱和对命运的无助进行对比,颠覆了男权社会把女性作为“客体”的传统观念,在自己的想象“红字”世界中为海丝特赢得了一个“主体”的位置。正是通过对海丝特这一女性人物的塑造表达出霍桑潜在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8.
从拉康的"三界"理论来看,艾萨克.迪内森短篇小说《诺德尼的洪水泛滥》的女主人公之一卡吕普索的心理成长过程经历了从象征界的隐形,到想象界自我的确立,再到实在界与母亲的统一。迪内森通过颠倒拉康的"三界"顺序颠覆了拉康式的主体建立过程,并暗示了女性只能回归母亲才能找到自我。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王熙凤在协理宁国府时,表现了出色的管理才能,短短一个月中使宁国府的管理由乱到治,管理成效显著.文章试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审视其管理过程,分析其管理理念、管理措施,看其有否科学性及合理性,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红字》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成名佳作,作品以北美殖民时期新英格兰地区为背景,将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的命运与不断变化意义的鲜红的“A”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凸显出女主人公自我救赎的善良本性,谴责了保守宗教势力的伪善与冷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