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学校的每一天造就每一个学生的本色人生,是我校坚持不懈的教育信念。它包含着三方面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怎样的教育平台与机会?怎样去培养自己的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学校的每一天的状态,直接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境界。成就就是教育,就是如何去研究、思考和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与教育策略,如何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在学生个体发展目标的定位上,在学校教育活动的选择与设计上,在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2.
"以学校的每一天造就每一个学生的本色人生",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三余中学坚持不懈的教育信念。它包含着三方面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怎样的教育平台与机会?怎样去培养自己的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了什么样的人?"学校的每一天"的状态,直接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境界。"造就"就是"教育",就是如何去研究、思考和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与教育策略;如何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在学生个体发展目标的定位上、在学校教育活动的选择与设计上、在学校教育的组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9,(74):137-138
自"核心素养"及"本色教育"概念提出后,各学科都在思考如何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高中历史学科也概莫能外。但在具体实践中,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囿于以往的教学经验,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既难以孕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也没有达到回归历史教育本色的目的,"核心素养""本色教育"成为空洞的口号,这些教师本身也对这样的结果感到困惑,不知从何下手。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实现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本色教育。  相似文献   

4.
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特色发展都是学校本色,而“课内比教学”活动正是本色中的本色。如何将这些内容整合,让本色融和?这是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有关"教育特色"或"特色教育"的提法常常充斥着我们的眼球。"特色教育"到底给教育带来了什么?这是所有教育者,特别是学校教育的管理者应该仔细反思的问题。笔者并不反对特色教育,但特色教育并不是简单地在"教育"一词之前加上动听的修饰语。或许是由于当前教育的"特色"太多,使得教育的"本色"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6.
本色的智慧     
明代奇人徐渭在<西厢序>中指出,生活中有本色与相色之分,本色即正身,相色即替身,戏曲作家应该"贱相色,贵本色".基于此而形成了他以通俗自然为核心,以摹写真情、真性为目的的本色论.追求本色,不止于戏剧界.在中学语文界,黄厚江老师也独辟蹊径,高举起本色的大旗.认为"语文就是语文",主张要"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使人耳目一新,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正>劳动与技术课程一般采用的都是德国的项目学习方法,即教师确定一个学习主题或项目,并讲解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大概的制作方向,而具体的制作方法则由学生自己思考。这是一个"劳动"与"技术"合一的方法,也是项目教学习法的本色。因此教师索要思考的是如何让"项目学习法"在劳技课中真正落实其本色,让学生一整堂课都能兴趣盎然?作为一名劳技教育专业毕业,并在一线教学的专职教师,这正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下面,以五年级《动物书签——小鹿》这一节课为例,结合劳技课课堂教学的结构,与大家一同探讨。  相似文献   

8.
史欣 《教育》2008,(11):50-50
何谓“本色教育”?海南省特级教师、海口第二十六小学校长余志君回答说:“本色教育由学生的本色、教学的本色和课程的本色构成。在三者之间的关系上,学生本色是根据,它决定着教学和课程本色的总体方向和内容:教学本色是战略,以本色教学观为指导,才能与学生的本色保持一致;课程的本色是工具,在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9.
杨忠 《中国教师》2014,(10):9-11
<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的系列论述,精辟阐明了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其中,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是广大教师履行"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行动指南和思想武器。笔者认为,学校的每位教师都应关注学生精神生命,以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从而彰显教书育人的职业本色。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关教育特色或特色教育的提法常常充斥着我们的眼球。特色教育到底给教育带来了什么?这是所有教育者,特别是学校教育的管理者应该仔细反思的问题。笔者并不反对特色教育,但特色教育并不是简单地在教育一词之前加上动听的修饰语。或许是由于当前教育的特色太多,使得教育的本色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11.
时下,本色语文的呼声引起了人们的普遍认同和理性思考,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再隋曾在《中国教育报》撰文《呼唤本色语文》,一时间引起了教育圈内许多有识人士的共鸣。杨教授指出,语文课要上得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轻轻松松。语文课要还原本色、复归本位,这一观点是睿智的思考和妙方的结合,多年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许多困惑、迷惘与不解,读了此文后便有一种眼前一亮、心中豁然开  相似文献   

12.
本色语文     
<正>本色语文的基本内涵一是"语文本原"。即立足母语教育的基本任务,明确语文课程的基本定位。教语文,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语文课,为什么要开设语文课。思考这些问题,必须立足母语教育的基本任务。母语教育的任务很多,我们以为,最基本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热爱母语的感情,激发孩子学习母语的动力,提高孩子运用母语的能力。而语文课程就是承担母  相似文献   

13.
本色校长     
胥玲 《湖南教育》2011,(8):61-61
黄金星是一位本色校长。那一年,他受命于岳阳市城区教育布局调整之际,担任市直十二中学校长。那是一所尚待筹建的新校,这位才连续将两所薄弱学校带出困境的"老黄牛校长",又以拓荒者的姿态来到站前东路这块54亩的荒地上。这意味着一切又要从头开始,但服从是他的天职,创新是他的本色。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基督徒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本色化运动,其目的是消除基督教的"洋教"色彩,使之适应中国化的处境.在华的西方传教士始终参与了这一过程.部分开明的传教士检讨自身存在的问题,主张在传教方式与态度上作出相应的调整,提出了建立本色教会的主张;但也有部分传教士对此表示忧虑与抵制.他们的这场讨论在某种程度上确立了本色化教会的底线,对中国教会的本色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色"是古代曲论的一个重要范畴,自元代开始,曲论家们就表示出对"本色"的极大兴趣,因此曲坛展开了对于这一问题的不停讨论,至晚明时期达到了讨论的高潮。凌濛初就是在这个时候针对戏曲的起源以及对于戏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曲学理论。他从曲辞、音律、结构三方面探讨"本色"问题,这在戏曲史上具有创新意义。文章从这方面对凌濛初的"本色论"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难以适应形势的要求,亟须办出属于自己的本色和特色。文章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实践为例,分析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要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模式改革创新,大力开展"现代学徒制"和集团化办学,来充分彰显"职"之本色、"高"之特色。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地语文教学研讨活动日趋频繁,给沉闷已久的语文课章注入了新活力。在活动中,笔者思考颇多:语文课该怎样教,语文课堂的常态应该是怎样的。新课程理念淡化“教”,强化“学”,倡导语文课堂的阅读训练。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的主要任务,必须实现“同到语文”的课掌本色。到底怎样上教学才能实现同归课堂本色呢?  相似文献   

18.
何谓"本色"?天以蓝、地以黄、山以青、水以绿、虎以猛、人以善,为本色.那么本色的语文课堂究竟是什么样子呢?笔者认为它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文本解读人与出的和谐统一、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自从语文设科以来,人们就一直在思考"语文是什么""什么样的语文课是真正的语文课"这些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以来,这些问题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有些见解甚至让人敬而远之。而黄厚江老师却以自己质朴而本色的理解,坚实而卓越的实践,作出了回答:在坚守语文本色中实现语文教育的现代追求。  相似文献   

20.
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在《追寻语文的本色和本色的语文》一文中指出:"什么是本色语文?就是必须把语文课当语文教,就是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全国著名的语文教师都是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生的特点研究出独特的教学方法的.如洪宗礼把语文的要素及其构成关系、规律编织成网状的语文教育链,以寻求高效的语文教学途径.魏书生则将基础知识、阅读与写作、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四部分22项131个知识点组成了一棵美丽的知识树.宁鸿彬对"卡片辅助教学法"情有独钟,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