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北省中小学科技教育活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省中小学的科技教育活动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课题组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北省中小学生科技教育活动普及与发展的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师范教育在教育层次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不能全面适应河北省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需要;师范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也不能很好的适应未来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河北省中小学师资的供求状况,在数量上,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学师资供不应求;在质量上,全面适应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高素质教师还严重匮乏。  相似文献   

3.
创新乃是一个民族进步不竭的源泉,所以创新能力的培养理应是中小学教育不可偏废的重要使命,而中小学的科技教育活动恰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最好载体,尤其是“二期课改”以来,各学校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小学的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创设了极其有利的氛围、无论科技教育活动的量,还是质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师范院校是培养中小学师资的摇篮,提高中小学的科技教育水平,必须从师范院校抓起,努力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科技素质,用先进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充实他们的头脑,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教育能力,以适应开展中小学科技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广西蒙山县小学的科技活动广西蒙山县教育学会曾煌兴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中小学教育如何把教育方针落到实处呢?请看报道——我们蒙山县中小学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思想上提高认识,解除科技活动影响基础学科教学的疑虑,对科教活动所需...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生以接受间接经验为主,学生缺少自主探究的机会,直接经验的获得受到影响,阻碍着实践能力的提升。科技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将课堂上的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全面展开。课后服务与科技活动相联动,也给邯郸市课后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河北省邯郸市部分中小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双减”政策下中小学科技活动融入课后服务的现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邯郸市中小学科技活动融入课后服务的途径以及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参与科技活动的动力因素是对其实施科技教育的基础。依据其动力因素实施一系列激励的方法和措施,有助于推动中小学生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参与科技活动的动力因素是对其实施科技教育的基础.依据其动力因素实施一系列激励的方法和措施,有助于推动中小学生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前身,是上个世纪末由中国科协青少年工作部积极创意并组织开展的一项青少年机器人科技竞赛活动.进入21世纪,伴随着新课程的整体推进,中小学机器人教育活动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在我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蓬勃兴起.研究、创意、动手制作机器人的教育活动已成为许多中小学素质教育与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新领域或新亮点.但就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整体情况来看,还远不尽如人意.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中小学机器人教育.  相似文献   

10.
《吉林教育》2006,(1):26-28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一中学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和厚重文化底蕴的学校,始建于1927年,1944年创办高中,1956年成为河北省重点中学,目前是河北省示范高中。学校在校生总数近4000人;教职工总数为515人,其中特级教师5名,高级教师120名。2005年被评为唐山市文明单位。两年来,我校认真开展文明单位争创活动,并取得了较大成绩。先后成为“河北省中小学德育示范校”、“河北省中小学校务公开工作先进学校”、“全国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实验校”、“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和“全国艺术教育十佳单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各领域对不确定性的重视,为其自身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并产生了广泛影响.随着21世纪全球信息化的加剧以及教育领域科学化进程的延缓,教育活动的不确定性日益显现并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特性.为此,必然要求我们从"不确定性"概念的提出着手,深入研究教育活动中不确定性的内涵及其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2.
教育科研是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导和重要引擎. 为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和引擎作用,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帮助和引导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在实践中, 合理运用"问题教研"、"掘井深挖研究"、"小课题研究"、"层级联动"、"研推结合"、"构建科研共同体"等教育科研策略,将有效解决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实效性、普及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昆明市中学教师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了解了昆明市中学教师教育科研的现状。根据调查结果,从四个方面认真分析和思考了当前昆明市中学教师教育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如何通过教育科研提高中学教师素质的建议和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教学中,变教育的主体为学生,变学生为主动,是追求教育公平性理念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着明显的不公平现象,消除不公平现象,应该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教育资源是否共享、教学活动是否公平、教学评价是否科学。  相似文献   

15.
试论教育活动中的具体理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具体理性是教育具体活动中应该依据的一种思想意识和活动原则,体现了教育在具体活动中所依据的思想、意识、方法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文明性水平,能够引导教育活动在科学、文明、先进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具体理性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合理性、普遍性等基本特征,其在现实教育中的缺乏具有传统文化和制度的双重原因,其模式的建构和落实具有理论研究、观念更新、制度转型等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16.
17.
论高师学生教育科研素质的拓展——以钦州学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学生教育科研素质拓展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高师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之一。从100名高师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分析中得知,高师学生拥有潜在的科研意识和自发的科研行为,但其教育科研素质拓展受师资、课程、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基于高师的实际,高师学生教育科研素质拓展目标要通过建立激励机制、设置拓展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参与课题研究及开展课外专题活动等五个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高师学生教育科研素质拓展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高师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之一。从100名高师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分析中得知,高师学生拥有潜在的科研意识和自发的科研行为,但其教育科研素质拓展受师资、课程、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基于高师的实际,高师学生教育科研素质拓展目标要通过建立激励机制、设置拓展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参与课题研究及开展课外专题活动等五个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1999年对部分师专毕业生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他们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如现代教育思想素养欠缺、教改意识薄弱、教育技能水平偏低等。这种状况的出现与他们在师专阶段所学的教育类课程不尽科学有很大关系。因此,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彻底改变教育课程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In the past decade, we have seen the well-established discours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E) supplanted by that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 (EfS). In some ways this change in terminology has been no more than a slogan change, with the actual educational practices associated with EfS little changed from those qualified by EE (Campbell and Robottom 2008). Environment-related education activities under both terms frequently focus on socio-scientific issues – which serve as the chief organising principle for a range of related curriculum activities – and are shaped by the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issues. Socio-scientific issues are essentially constituted of questions that are philosophical as well as empirical in nature. Socio-scientific issues consist in contests among dissenting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perspectives that rarely all align, giving rise to debates whose resolution is not amenable to solely scientific approaches. Socio-scientific issues, then, exist at the intersection of differing human interests, values and motivations and are therefore necessarily socially-constructed. An adequate educational exploration of these issues requires a recognition of their constructedness within particular communities of interest and of the limitation of purely applied science perspectives, and, in turn, requires the adoption of curricular and pedagogical approaches that are in fundamental ways informed by constructivist educational assumptions – at least to the extent that community constructions of socio-scientific issues are recognised as being shaped by human interests and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ontext.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se matters within the context of examples of environment-related practice drawn from two geographical regions. The article will argue that a serious scientific element is both necessary and insufficient for a rigorous educational exploration of socio-scientific issues within either the EE or EfS discourses, and will consider some implication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