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金远先生在本刊2006年8月号上著文说:“从一定意义上讲,阅读是一门学问。阅读是有规律可循的,阅读也是需要学习的。”阅读既然是一门学问,就需要学习和研究,就需要发现和掌握它的规律。然而在现实中,不学习、不研究、不按规律办事的现象和不善于阅读的人比比皆是。这正是当今阅读的一大时弊。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重视课内阅读,而忽视课外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侧重“死记硬背”,而忽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原因一是阅读量太少,阅读时间明显不足;二是阅读面狭窄;三是阅读兴趣不浓;四是阅读方法单一。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二、进行课外阅读技巧的指导;三、教师推荐课外阅读文章;四、教师自身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杜荣凤 《现代语文》2011,(10):107-108
余秋雨曾说过:“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所以不带任何任务的“纯阅读”在中学阶段是十分必要的。所谓“纯阅读”即教师不对学生的阅读提出要求,布置任务,而是让学生专心致志享受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一、阅读理解的思维方法 阅读理解的思维过程是极其复杂的,但还是可以总结成几个阅读理解的思维方法。 1.具体化 有人说:任何一个词,如果不放在句中,我就不知道其含义。这句话说明了一个道理:词不离句。  相似文献   

5.
经常有家长向我们反映,自己的孩子不爱读书。我园在幼儿家庭阅读情况调查中也发现:少数幼儿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必须要读书;多数幼儿想读就读,不想读就不读,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真的不爱读书吗?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家庭指导有关:家长对幼儿阅读认识不够,认为读书是上学后的事情,现在读不读都可以;一本书讲过后不愿意再反复读给孩子听,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期待答案,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个性化的提问、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7.
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目前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普遍存在着阅读速度慢,理解、推理、归纳能力不足两方面的问题。其中,导致阅读速度慢的原因是:词汇量太少;对一词多义把握不准;阅读习惯不好。导致理解能力差的原因大致是:不懂相应的阅读技巧;语法知识不系统,不全面,  相似文献   

8.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学校开展读书活动,不在形,而在神,其价值取向应是追求有效阅读,用书香文化浸润师生的精神世界。那么,怎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呢?笔者认为:有效阅读就是要在反思性阅读中内化,在研究性阅读中创生。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该把繁琐的分析硬加给我们的学生。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投入阅读活动中,以学生自己阅读,自我探究为主,在探究中感悟,在探究中思考,在一次次的体验思考中受到思想的启迪,灵魂受到一次次的洗礼。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的阅读,必然导致阅读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吕叔湘先生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不得益于课外。”中高年级的聋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对课外阅读有了一定的兴趣和需求。这时候的课外阅读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而阅读内容的选择,对聋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别林斯基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一、阅读理解的思维方法 阅读理解的思维过程是极其复杂的,但还是可以总结成几个阅读理解的思维方法。 1.具体化 有人说:任何一个词,如果不放在句中,我就不知道其含义。这句话说明了一个道理:词不离句。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可以说一本好书就是一生财富。记得柳斌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乏味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相似文献   

13.
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高阅读理解的程度,二是提高阅读速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对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掌握基本阅读技能,能顺利阅读并正确理解一般题材,语:难度适中的文章,速度达到每分钟50词,在阅读难度略低,生词不超过总数2%的材料时,速度达到每分钟叨词,阅读速度的准确率不低于70%。根据一般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精读。泛读和快速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分步骤、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L,提高阅读速度,以达到快速准确地理解和…  相似文献   

14.
巴丹在《阅读改变人生》一书中说得好: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但是纵观我们的孩子可以整天浏览网页、背大段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就是背不全几首课外的唐诗宋词。看不进几篇名家名篇,更懒得从密密麻麻的文字中潜心会文了。  相似文献   

15.
小学英语教学中未能重视培养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原因主要有:教师对英语阅读本质的理解不深,导致阅读迷失方向;对阅读教学策略的使用不熟练,在培养学生阅读技能方面感到无从下手;在众多的阅读策略中,不知哪些阅读策略适合小学生使用。通过分析阅读的本质、介绍阅读过程和阅读策略,可以了解在阅读的每个阶段如何选择适合小学生的阅读策略,以及如何评估阅读策略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语文体验阅读的的研究,如果不从理论上确定学生在阅读中的地位、价值、作用及其与文本之间的动态构成,就无法从根本上把握阅读的规律,从而实现教学中教与学的对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其理论依据,究其精要来说主要有二:一是建构主义理论;一是接受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的阅读,只能是一种机械的“死读书,读死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一、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可知,学生在做阅读理解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速度慢,效率低。大部分学生认为只有逐字逐句阅读才能够掌握文章意思,就不会遗漏任何信息。实际上采取这种阅读方法不仅减慢了阅读速度,同时做题效率也较低。二是过分注重细节,忽略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若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就死逮着不放,非要弄懂这一点,再继续往下读。三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每一国的文化不同,在语言表达中也就有所差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由于缺乏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导致在做题时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选择。四是用自己的看法代替作者的观点。对所设置的问题进行阅读时,其实有的问题在文章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但是很多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揣摩作者的意思,往往想的过多,就导致做题的失误。五是缺乏自信。在考试过程中,遇到不认识或者不确定的单词时就立马慌神了,不知道如何是好,处于过分紧张的心态下,势必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学习的一种途径。不管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写作提供大量的素材,让作文洋洋洒洒。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不论哪类书籍的阅读,都是课堂教学的智力背景;课外书籍的阅读,是了解和影响学生个性的门径,它还能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可见阅读对学习的重要性.但在教学中,很多学生都不喜欢、不习惯阅读,都表示对阅读不感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阅读的习惯.为此,要让学生对阅读有正确的认识,让他们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并成为他们学习的一种习惯、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点培养阅读能力。七至九年级阅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阅读现代文每分钟一般不少于500字。”在语文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