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话轮转换是会话分析理论的重要概念,而话轮转换规则通过说话者和听话者角色的不断变换以及会话参与者采取的不同话轮控制策略,通常用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特征,是新兴的戏剧文体学分析方法。通过运用话轮转换规则对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主角阿米尔与其"宿敌"阿塞夫发生在童年时代及阿米尔因故重回家乡之时发生的两次精彩对白中的会话进行分析对比,旨在揭示作品主人公阿米尔的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变化。  相似文献   

2.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首部英文作品,也是影响美国现代文学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主要以主人公阿米尔的个人成长经历为线索,讲述了他背叛与救赎的故事。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即从民族伦理、宗教伦理和家庭伦理三个伦理视角来解读阿米尔的背叛。从历史角度对阿米尔的背叛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从而让读者了解和认识阿富汗这个国家特殊的普什图民族和哈扎拉民族之间的民族伦理,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宗教伦理及国家的多灾多难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畸形的家庭伦理。  相似文献   

3.
小说《追风筝的人》以第一人称视角为我们讲述了少年阿米尔从无知到成熟的成长历程。本文以《追风筝的人》为研究对象,从成长小说的内容、人物和结构三个方面来分析,探讨小说如何运用成长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展现主人公自我救赎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4.
《追风筝的人》这本成长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历程。成长的引路人是成长小说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本文从成长小说角度,对主人公阿米尔成长之路的引路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小说《追风筝的人》的发表让读者对这片灾难深重的阿富汗有了全新的认识。其中哈桑"为你,千千万万遍"的承诺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最终也成为主人公阿米尔对索拉博的诺言。阿米尔的人格发展是这部小说的重要线索。本文拟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出发,分析阿米尔成长过程中本我,超我和自我之间的矛盾与融合,从而让读者深入了解阿米尔迷失的原因,如何形成强大的自我,以及最终完成人格的升华。  相似文献   

6.
蒋婉莹 《林区教学》2014,(11):25-26
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 Eini)的小说《追风筝的人》,讲述的是主人公阿米尔在其成长中所犯的错误,而又在救赎以后逐步成长的故事。基于此,从"儿时犯的错误、哈桑实施救赎、阿米尔的自我顿悟与救赎"这一思路出发,对阿米尔的成长之旅进行解读,以期揭示《追风筝的人》这部成长小说所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阿富汗少年阿米尔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成长经历。以身份认同为视角,作者从自我身份和民族身份两个方面表现了小说主人公阿米尔在成长过程中身份迷失、身份追寻与身份重获三个不同阶段的特征,揭示该小说身份认同的主题,以此为日益增多的跨文化背景下生存的当代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主要以风筝为线,围绕阿米尔和哈桑的友情,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在重复的背叛和救赎中得到成长。追寻着阿米尔的救赎之路,读者可以了解到命运的不断轮回,阿米尔的救赎、阿米尔父亲的救赎和拉塞夫的救赎构成了整篇小说的人性救赎。  相似文献   

9.
韦柳钰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4):72-74,78
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成长与救赎之路。本文通过阐述小说主人公阿米尔的外在和内在成长历程,分析成长与自身救赎的关系,认为主人公是在成长中学会了救赎、在救赎中实现了成长。  相似文献   

10.
《追风筝的人》是一部以阿富汗为背景,讲述一个阿富汗男孩背叛与救赎的成长小说。这篇小说是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一部小说,自问世以来,就备受文学界关注,并涌现出大量有关此小说的文学作品。国内外的学者大部分都以主人公阿米尔为研究对象,并以背叛与救赎为主题来创作。文章将以此小说中的哈桑为研究对象,分析阿米尔同父异母弟弟哈桑悲剧生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追风筝的人》是由美国作家卡勒德·胡塞尼根据亲身经历写作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一经出版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引起了诸多评论家和读者的关注,被翻译为50多种语言。小说通过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少年阿米尔的成长过程,讲述了一个人经历了磨难后,逐渐成熟的过程,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追风筝的人》是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成名之作。这部小说以现代阿富汗为背景,讲述了两个男人之间的背叛与救赎。小说不仅生动的刻画了阿米尔这一人物,也描绘了哈桑的正直、善良与勇敢。哈桑虽然只是一个样貌丑陋个仆人,但他却无愿无悔的伺候阿米尔,并一心一意的对待他。相反,阿米尔并没有当他是真正的朋友,  相似文献   

13.
成长问题作为文学主题之一,在中外文学史上拥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成长小说特征显著,以描述人物成长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一个人或数个人成长经历的叙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和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变化历程。成长小说的源头在欧洲的德国和英国,歌德、笛福、乔伊斯等人为成长小说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其发生新变并取得长足发展却是在美国,在此过程中美国黑人作家功不可没。随着美国女权运动的兴起,加之一代代女作家的努力,美国女性成长小说开始趋于繁荣,《紫色》的问世便成了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追风筝的人》是一部成长小说。童年时期的阿米尔生活在宗教纷争和种族歧视的环境中,他缺乏母爱的同时父亲关爱不足,再加上父亲的男权思想和对他的过高期许,这些都构成了他成长道路上的创伤,致使他的性格变得自私、伪善、嫉妒、怯懦。探析阿米尔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创伤,对于规避针对孩子的不当教育、错误引导和偏颇评价等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追风筝的人》这部小说中,胡塞尼以阿米尔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展开叙事,通过童年期的阿富汗、移居美国间的阿富汗和重返战乱中的阿富汗三个生活空间的建构与切换,以对阿米尔成长与救赎艰辛历程的塑造投映出不同活动空间中阿富汗鲜活、立体、富有温度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6.
父子关系是小说《追风筝的人》中的重要主题,从父子间最初的隔阂到父子关系的不断修复再到最终的和解,伴随着父子关系的变化,小说主人公阿米尔的内心也在经历着成长和蜕变。文章基于文本细读,通过探究小说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着重分析小说中的父子关系,研究不同阶段父子关系的变化对主人公内心产生的影响,阐明作者对于父子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英语课堂中的话轮沉默为研究对象,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从课堂话轮沉默的交际意向及语境效果两个角度,对课堂话轮沉默进行认知语用分析。并指出课堂话轮沉默的理解需在关联理论宏观调控下进行解读,这样对教师从根本上读懂课堂话轮沉默,不以消极的态度来对待沉默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春琦 《文教资料》2014,(15):185-186
话轮作为会话的基本结构和重要特点,影响会话的顺利进行。本文以大学商务英语课堂真实会话语篇为语料范本,探讨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参与的商务英语课堂会话中,教师如何运用保持话轮、出让话轮及恢复话轮等语用策略掌控话轮的有效更迭,保证会话语篇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追风筝的人》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小说,更是一部贴近人性、富有温情的杰作,作者是美国的卡勒德·胡赛尼.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哈桑是书中的主人公,全书以阿米尔的自我救赎为线索,讲述了他与哈桑之间感人的故事.生命的节奏是这个故事的架构,血淋淋的现实与被救赎的灵魂完美融合.这部小说的敏锐、真实,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20.
美国小说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自2003年问世以来,感动亿万读者。在小说中,风筝作为特定的意象贯穿整个小说的始终。作者通过对风筝的描述,反映了哈桑与阿米尔两个人所代表的阶层和地位的差异性以及阿富汗的社会状况。通过对风筝意象的解读,探讨阿米尔的成长与救赎之路,以及他的救赎行为对我们当代青年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