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年意绪是一种主要起源于苏童的童年体验,又被苏童投射于小说创作,并在小说中逐步稳定和发散开来的精神介质。他的创作从未停止关于童年的"修辞想象",是基于童年的"超验想象",将自己的童年体验移植到小说中,使小说形成氛围浓厚的童年意绪。而这一切,均是基于苏童的童年经历与童年意绪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从整体创作特色来看,苏童是一个对自己童年记忆十分倚重的作家,而从具体的创作实绩来看,对少年成长题材的关注几乎贯穿了苏童创作的始终。苏童以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灵魂的真诚探索为“60年代人”成长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作出了一个具有艺术独创性的诠释。然而,苏童对自己“匮乏与缺损”的童年的执著回忆和想象,一方面反映出作家对当下现实表现和把握的无力,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60年代出生作家群”普遍的创作特点和艺术困境,即成长于荒芜岁月的特殊历史际遇使之对现实抱以“旁观”的写作姿态,习惯于以对童年记忆和成长体验的书写来表达对现实沉重的焦虑与迷惘,而这正是苏童与现实之间独特的精神通道,也是其创作的个性与风格所在。  相似文献   

3.
诗性的本质就是真善美,就是雅。诗性的苏童为了逃离庸俗的现实世界,以小说创作来营构自己精神的"世外桃源",从童年的记忆到历史的想象,从现实到神话,为我们奉上了一道道诗性的小说大餐。  相似文献   

4.
《柳州师专学报》2017,(5):58-60
故乡与童年是中国现当代作家经常书写的母题。"枫杨树乡"与"香椿树街"是苏童小说创作中的重要地标,这两个"南方地标"如同一面镜子一样深刻还原了苏童的精神还乡与童年生活。在苏童的南方世界里,他用极其平静的口吻为我们讲述江南的地理民族志,并通过一个个纸上故事建构起一个别样的江南水乡,其中蕴含了苏童奇诡的文学想象,散发出独特的神秘与诗意。  相似文献   

5.
从"城乡"视角解读苏童除历史题材外的主要作品,会发现"南方"是一个核心的地缘要素。这些作品的灵魂是在路上的,它"在而不属于"城乡,"逃亡"和"还乡"是其一体两面。城或乡只是地域布景、想象符号与人性展台,苏童借它放飞想象力、完成人性的微雕并实现卓异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6.
在迟子建小说的想象艺术中,有关童年与历史记忆的书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作家通过对视角择取、意象营造等记忆呈现方式的技术化处理,展现出的不仅是那个独特时代环境下带有鲜明地域和化印记的人类最为生动鲜活的生存场景,同时更多展露出的则是作家对于现实社会的凝重思索和对人性温情的热切渴望。  相似文献   

7.
池永文 《文教资料》2006,(27):78-79
苏童曾以女性形象为核心建构了自己的文学世界,有别于众多男性作家塑造的传统女性形象,苏童笔下的红粉有生存之痛,善恶之变,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中,苏童用独特的笔触,如同知音一般,描绘着女性内心世界,着力刻画了红粉女性的自轻自贱与魔性放浪,进而引发对女性命运的关照对普遍人性的思索。  相似文献   

8.
河流的秘密     
苏童是当代具有强烈唯美写作倾向的先锋小说家,他以令人惊异的想象天分,为我们充分展示了枫杨树故乡小说(如《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和"新历史小说"(如《妻妾成群》《我的帝王生涯》)独特的美学气韵。苏童的散文起点也很高,一上手就显示出不凡的写作功力,呈现了小说家面对世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方面的另一种真实。苏童的散文细腻柔韧,文字典雅优美,叙述温婉凄迷,充满诗意,读来让人心动。苏童是一个情感型的作家,他的散文写得很怀旧,很温润,带有江南小镇独特的印记和情调。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童年的人和事。苏童以惯用的童年视角,娓娓道来,细致但不琐碎。代表作品如《童年的一些事》《雨和瓦》等。二是世态。这类文章在平实的语言后面,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或直抒胸臆,或旁征博引,或幽默谐趣,让读者细细去体会、咀嚼。代表作品有《说茶》《饶舌的益处》等。三是谈艺文章。苏童以一个作家的眼光,谈自己对写作本身的认识和理解。代表作品有《想到什么说什么》《虚构的热情》等。从艺术上看,苏童散文想象奇特,飘逸洒脱。他的散文一般没有所谓的点睛之笔,但构思灵巧,总能把我们带向一个又一个开放的想象空间,给人一种目不暇接的意外惊喜。意象绚丽是苏童散文的又一个特点。他常借用影像艺术的整体感、画面感和情节律动,构筑扑朔迷离的意象,从而为散文叙述增添新的质感,给人以愉悦的享受。苏童散文为我们所熟悉的有《自行车之歌》《雨和瓦》《三棵树》《飞沙》等。本期我们选载了他的散文《河流的秘密》。这是一篇充满感性色彩和伤感情调的抒情散文,从对河流的崇敬和忧虑写起,在字里行间,河流优美的诗意与隐晦的象征浑然一体,表达了作家内心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心灵真实。  相似文献   

9.
作为维多利亚时期代表作家,托马斯·哈代拒绝为小说中的主人公提供家的庇护,这使得他偏离了维多利亚小说的传统方向。哈代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在现实和想象两个层面上揭示了家的缺失和不可复得性,正是作者本人的童年经历和对工业文明的悲观态度使他作出了如此选择。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段真切感人的心路历程。从童年到成人,从梦想到现实,从获得到失去,伴随着忧伤、喜悦和怅惘,作家苏童追忆了自己生命中的“三棵树”。“三棵树”,这个北方的一个小火车站,是一趟长途列车的终点,也是引发了作者童年梦想的起点:火车站前面有“南方罕见的牲口”、“围着白羊肚毛巾、脸色黝黑的北方农民”,三棵树“是挺立在原野上的三棵树”,“三棵树很高很挺拔。我想象过树的绿色冠盖和褐色树干,却没有确定树的名字,所以我不知道三棵树是什么树”。  相似文献   

11.
本通过对苏童小说的具体分析,探讨青年作家精致诡谲的艺术风格,多年来,苏童始终追求想象的奇特、风格的优美、故事的魅力,基本形成了春独特的美学形态;其近期的短篇小说又表现出了对小说体结构、语言、叙述更进一步的精心结撰和讲究,即无论小说的故事层面,还是人物、语境,都更加精致。  相似文献   

12.
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这一点在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先锋派"文学上有突出表现。其中阿根廷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对中国"先锋派"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马原、残雪、格非、苏童、孙甘露等先锋派作家继承发扬了博尔赫斯的写作技巧风格,有意识地移植西方文学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博尔赫斯对中国先锋派作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文化象征三方面。承认博尔赫斯等西方文学大家的影响并非否定成绩,中国先锋派作家是立足于本土用现代汉语进行写作,根植于中国的具体情境进行有意义的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苏童作为“先锋小说”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其小说的艺术特色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苏童小说巧妙的叙事技巧,这是苏童小说呈现独特魅力的叙述动因之一,其内容包括叙述视角的独特、“白描”与“留白”的传统以及设置悬念的巧妙;二是苏童小说独特的语言风格,这是苏童小说艺术特色的诗性语言的魅力呈现,其内容包括一气呵成的语言、南方市井的语言、准确新奇的比喻和精心营造的诗性氛围。苏童小说的叙事技巧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诗意地展现了苏童不同于其他“先锋作家”的艺术特色,也潜在地生发出潜藏在苏童作品中的独特审美气质。。  相似文献   

14.
1980年代中期,为了追赶西方现代文学的步伐,反叛固有的当代文学创作模式,以马原为代表的一批年轻的先锋作家,在激情与想象中竖起了小说"形式革命"的大旗,从叙事和语言两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形式实验。他们在颠覆当代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异质性"的先锋文学时代。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本土作家,赵先平执着于自己生存现实,自觉地充当起"一名审视者"的精神责任。赵先平对转型期本地的基层教育、基层权力以及新农村建设等领域问题确实进行了较为独到的审视(观察、体验与艺术揭示)。更难能可贵的是,作家的审视,目光不仅仅是向外的,同时也是向内的;不仅仅是审视社会,同时也是在审视人性;不仅仅是"审他",同时也没有忘却了要"自审"——即作家对于包括自己在内的人类精神灵魂的拷问和反省。作家审视的眼光可谓犀利,其深邃处直逼灵魂。赵先平的创作,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本土作家创作的时代精神勇气和灵魂担当。  相似文献   

16.
小说的世界,是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之外的一个平行的世界,是一个虚构的世界.是一个真正的乌托邦。它能够让我们读到一些比我们要苍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作家的作品.也让我们读到比我们更年轻的作家的作品。而当我们读完这些作品.并且喜欢这些作品以后,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蒙田或者莎士比亚,还是莫言、苏童,都仿佛成了自己亲密的朋友。有时小说的世界时常伸展到我们现实的世界中来,而我们的现实世界是无法伸进小说的世界的。  相似文献   

17.
记忆之门     
苏童的《母校》读来让人感到“莫名的震动”。这正如苏童自己所说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深藏于记忆深处的关于童年、母校、老师的记忆在现实生活中被一次次唤醒。现实成为记忆之门。  相似文献   

18.
神仙,一直是我国古代小说的传统题材,而六朝以前,作家们把神仙故事当作真事来进行实录,其目的是“发明神道之不诬”。可是到了唐代,则为之一变,作家们有意识地用神仙题材来进行创作,用来表现自己的理想、情操以及对现实各种问题的看法,因而形成了以神写实、以神写人、以神写自己这样一个特点。艺术上也充分发挥自己的文采与意想,形成了构思奇特、想象瑰丽的浪漫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19.
儿童形象大量出现在小说家的笔下是随着五四时期人的发现而出现的,他们都将儿童看作未来世界的希望。先锋作家苏童用一种别样的叙述方式塑造了一系列的香椿树街儿童形象,他们粗鄙,残暴,这是对儿童形象的颠覆,也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颠覆。这种形象与鲁迅笔下的某些儿童形象存在着相似,揭示了人类人性中的丑恶。苏童用先锋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批判性寄托。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先锋小说和新历史主义的代表作家,苏童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语言魅力.细细品味苏童小说的语言,你可以在诗意与梦魇相交织的感受中体会到一种神秘诡异的力量.无论是“枫杨树”系列、“香椿树”系列,还是后来的“红粉”系列,苏童以轻盈细腻的诗意性语言为经,以诡谲怪异的梦魇式语言为纬,在家族、历史故事中穿凿,为自己织就了如蛛网般错杂斑斓的“纸上故乡”,为读者呈现出别样的南方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