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是艺术审美内容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动力。艺术创作本质上是审美情感的物化。情感在艺术审美中有突出地位和独特的功能效用。  相似文献   

2.
论音乐作品的审美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艺术的本质特性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音乐作为这种特殊形态的艺术,其作品的创作又是一种多元文化的体现,它在生产过程中,始终渗透着生产者主体强烈的情感意向、独特的艺术个性、气质和风格,物化着艺术家主观世界的审美情致、审美体验以及自创的恰当得宜的美的形式构成.因此,在其产品——音乐作品中,必定饱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审美意蘊.其主要体现在情感与自然的完美谐和、意蕴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和时代与个性的有力张扬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的情感体验,审美情感是艺术语言产生的情感逻辑的心理基础,这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传统审美心理思想对审美情感在艺术语言的创造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艺术的本质特性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音乐作为这种特殊形态的艺术,其作品的创作又是一种多元文化的体现,它在生产过程中,始终渗透着生产者主体强烈的情感意向、独特的艺术个性、气质和风格,物化着艺术家主观世界的审美情致、审美体验以及自创的恰当得宜的美的形式构成。因此,在其产品——音乐作品中,必定饱含着丰富的情感意蕴和美学特征。其主要体现在情感与自然的完美谐和、意蕴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和时代与个性的有力张扬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以审美为核心,审美就是美感教育,其中情感是关键。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而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培养学生正确高尚的审美观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魏冉 《华章》2011,(34)
审美情感是审美客体满足了审美主体的审美需要与审美欲望,符合人类的审美理想,是人类日常情感的升华.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中国古典艺术最佳的审美状态就是介于自然与自我之间的那种“意境美”,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理想化境界.艺术中的美也只有经过艺术家在其情感世界的提炼,经过审美意识的加工,才能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潘嘉敏 《考试周刊》2010,(46):226-227
音乐美学中的审美情感是一个联系抽象理论与现实的桥梁,审美情感的产生不仅依赖于某种具体形式的音乐作品,而且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从社会历史和艺术评论角度,探讨了审美情感的特征,音乐审美情感中的当代性和永恒性,以及审美情感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高校艺术专业美育的核心不仅在于在教学实践中借助一定审美媒介,把美及美感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对美的发现与接受,更重要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进行艺术创新的多方面能力,激发学生内在的追求美和创造美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超功利的审美感知,在感性的观照中体现深刻的认识,以艺术的创造满足自我的情感需要,以审美直觉与非功利的形式表现社会理性,从而实现艺术创造。艺术创新的核心就在于个性,渗透着审美个性和独特审美感受的作品才能避免形式风格和内容的千篇一律,引起欣赏者独特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独树一帜的审美判断,形成区别于他人的审美个性。  相似文献   

9.
声乐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声乐演唱是人类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其主要是以人声为乐器通过音乐和语言相结合诉说情感,并使人们获得美的感受的艺术表现。声乐演唱中的审美想象和情感表现是演唱成功、使声乐演唱具有艺术魅力的重要的条件,所以在声乐演唱中情感的表现和审美想象的运用对歌曲的创作内涵和艺术魅力的展现具有重的意义。下面本文重点进行分析情感表现和审美想象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莱辛《拉奥孔》中叙述了艺术顷刻性的问题,揭示了艺术的一大秘密,那就是审美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则试图从审美情感对于艺术表现中的顷刻性问题作出新的理解,并对比中西方一些艺术现象,来阐述顷刻性中所包涵的审美心理问题,以期进一步完善这一艺术理论。  相似文献   

11.
艺术教育主要是审美情感教育,而审美情感的获得又主要是从艺术审美愉悦体验中来.对于大学生来说,只有在亲身参与的艺术活动中才可能产生审美愉悦,而艺术欣赏活动则是审美愉悦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12.
陈晨 《教育现代化》2006,(2):111-111
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艺术创作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即使是看起来冷冰冰的艺术品,都贯注着艺术家的情感。审美情感是人类所具有的高级情感。审美情感是人类长期审美实践的产物,积淀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内容。情感体验的积淀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最初动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应注重器乐演奏全面的培养,音乐艺术是情感艺术,是人们情感的凝聚。在器乐教学中,情感分为审美情感和学习情感,贯穿在器乐教学和整个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教学艺术情感及其形成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艺术包括情感、审美和创造三个因子。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审美其实也是一种高级情感。所以,前两个因子可以看作是一个。情感既是教学艺术的创造因子得以表现的动力保证,又是教学艺术的重要表征。但在许多人的观念中,教学艺术只是教学的创造性发挥,他们忽视了情感在...  相似文献   

15.
一、审美性原则。审美性原则是指在艺术活动设计过程中要把握好儿童的审美特点,以审美感知的培养、审美情感的激发为出发点,将审美的特殊性贯穿于感受、欣赏、表现和创造等活动形式之中。在贯彻审美性原则时应注意:①艺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具有审美性。教师必须为儿童选择富有审美趣味和意境的艺术作品以及符合儿童特点的教育形式,并从艺术本身的审美特点出发,使形式与内容相适应。②将审美教育寓于儿童的情感体验之中。在艺术活动各个环节、程序的安排以及教师引导方法的设计中,通过艺术作品激发儿童的积极情感,使其在一定的联想和想象中产生情感共鸣。③将审美教育寓于轻松有趣、活泼快乐的艺术活动之中。这需要教师为儿童营造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创设优美的、便于儿童参与和艺术创造的物质环境。  相似文献   

16.
艺术教育以其鲜明的形象、充沛的情感,美化人的心灵,使受教者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这种独具特点的审美品格,使艺术教育在全民族精神素质的提高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异彩纷呈的后现代语境下,艺术教育的审美品格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技术理性与情感的矛盾,使艺术教育中审美情感得以凸现;文化工业所带来的标准化与独创性的矛盾,使艺术教育中审美独创性得以高扬;信息全球化与民族性的矛盾,使得人们开始关注艺术教育中审美民族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的情感体验。发话主体强烈的情感,对审美客体是变形的反映,所创造的反映审美客体的言语是变异化的,超越了语法结构形式,体现了发话主体自由的精神活动,即一种有生命性的活动,反映了发话主体的审美直觉。艺术语言的审美直觉具有直接性和完整性,具有情感的体验性和发话主体直觉感受能力。从而赋予心象以丰富的含义,心象由艺术语言反映出来,便成为意象化的语言。  相似文献   

18.
原始艺术的起源问题在美学界一直是一个争论颇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作者提出,探讨原始艺术的起源必须把握住两个最主要方面,即原始艺术品和原始审美情感,文章通过对原始艺术各种类型形成过程的略析和对流行的几种艺术起源论的综合述评,认为原始艺术的发展是一个从实用艺术品到审美艺术品,从实用情感到审美情感的缓慢历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先简单论述音乐是最具情感渗透力的艺术,并指出审美育人的功能可以通过音乐艺术本身来实现,接着从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唤起情感体验,如何创设活动,丰富情感体验,用评价引导,提高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校园文化建设和艺术审美两方面着重阐述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审美趣味,构建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形成审美情操,丰富审美情感体验,怡情启智,从而推动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