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李洁 《培训与研究》2010,27(4):73-75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频发,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利益是人们采取行动的根本原因。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其本质是利益关系不协调的极端表现。利益分配不公、表达不畅和政府部门不作为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政府应强化为民服务意识,通过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表达机制和补偿机制来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频发,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利益是人们采取行动的根本原因。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其本质是利益关系不协调的极端表现。利益分配不公、表达不畅和政府部门不作为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政府应强化为民服务意识,通过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表达机制和补偿机制来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导致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日渐增多,从政府根源分析,可归结为政府决策失误、干部作风粗暴、司法不公等.从社会根源分析,社会阶层分化,一部分人手中资源匮乏,利益表达渠道堵塞.而轻罪不罚,依法维权成本过高,社会管治能力低下的现实进一步诱发了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根据芬克的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对群体性事件的参与动员机制分析发现,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有其自身规律,认识到这种规律与动因,对于有效防治有重要作用.应当建立预警防范机制、健全社会矛盾释放机制、形成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机制、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机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农村群体性事件是人民内部具体利益矛盾对抗和激化的表现.由于基层政府服务理念滞后,群众利益表达机制短缺,农民用体制外维权方式表达经济利益诉求,并把矛头指向基层政府.只有适当下移行政管理权力重心,减轻基层政府行政压力,树立服务理念,强化对话意识,健全利益表达机制,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在平等、法治的轨道内解决具体利益矛盾,才能有效预防、正确应对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大致有弱势群体利益的被剥夺感、政府公信力的缺失、民意表达渠道不畅通、网络的推波助澜等。协商民主这一新型的民主模式,在应对群体性事件中具有独特的价值,表现在公开透明、平等对话、理性思考等方面。用协商民主的理念有效化解群体性事件,要做到正确认识新阶层的存在,协商解决利益冲突;提升政府公信力,消弭群体性事件产生的谎言之弊;完善民意表达渠道,构建公共协商机制;发挥网络的作用,构建治理群体性事件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形势下,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深刻影响了高校的和谐稳定发展。高校现有化解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机制存在诸多缺陷,导致其实效性较差。随着群体性事件法律化解机制方面的研究日益完善和依法治校进程的推进,将法治路径引入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也必将取得实效。高校应转变管理观念和模式,以学生为本,确立通畅的校生协商机制,重视学生的利益表达,完善校内申诉等学生权利救济途径,有效化解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7.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成因与治理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群体性事件日趋严重,已成为现阶段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农村群体性事件是社会转型期间社会冲突的集中体现,利益博弈失衡、社会保障缺乏、诉求渠道不畅、预警机制不全等社会因素的存在是其发生的社会根源。治理农村群体性事件应该采取优化分配格局,成立农会组织,完善社会保障、加强法治建设、健全防范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剧,我国社会矛盾呈现出多发态势,具有经济性、复杂性、群体性特点,涉及到不同的经济利益关系和深层利益格局,与利益表达机制的不健全、利益分层不完善有关;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往往形成链式反应,主体呈群体性发展趋势。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我国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矛盾的凸显时期.在这个时期,群体性事件出现频发的态势.通过逻辑推理可知,直接利益冲突是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最根本原因,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必要条件.人员聚集,治安恶化、干群关系紧张、警民矛盾突出,不法分子及黑恶势力的趁虚而入是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三个重要因素.当前最为重要的是畅通民众的利益表达渠道,不断强化政治参与的制度性供给,建立起科学地预防群体性事件的体制机制.与此同时,政府在处置群体性事件过程中,要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慎用警力.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需要具备结构性诱因、结构性紧张、一般性信念、触发因素、行动动员、社会控制的疏忽或失效六个条件,对此,我们需要建立畅通的利益诉求机制、敏锐的预警机制、有效的疏导机制和快速反应的控制机制来抑制这些条件的产生,从而有效预防和应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事件是一定利益主体以违法方式向政府部门表达利益诉求以及不满情绪,并产生严重社会影响的公共事件。我国群体性事件所以频发,其根源在于社会转型期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而相关政府部门侧身利益之中、忽视某方利益并至其严重受损是直接诱因。群体性事件虽然影响严重,构成社会安全的重大威胁,但在本质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应在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统筹兼顾社会各方利益解决之。  相似文献   

12.
新社会运动以其参与阶层的广泛化、政治诉求表达的理性化、精英阶层与弱势群体在政治利益上的有效联合等特点,成为近年来影响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的频发性群体性事件。这与改革开放后社会阶层的持续分化、阶层间经济利益的冲突和政治价值观念的转变直接相关,也与地方政府的传统型压力治理模式、体制内利益表达机制不畅和基层民主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密切相关。需要地方政府及时转变治理模式,培育和增进政府能力,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探索基层民主制度的有效形式来化解社会矛盾,维护正义公平,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云南是多民族、多宗教的边疆省份,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笔者对该地区的调研表明,利益矛盾加剧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利益表达渠道不畅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原因,另外民族宗教问题也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会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和对执政党执能力的怀疑。如何有效预防和应对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当前社会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充分分析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各方面原因,正确看待群体性事件,从而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维护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具有社会联动能力强、社会关注程度高、传播扩散快且极易向社会波及、影响面较大、与国际国内形势关系密切等特点,由于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遭受侵害、转型时期的社会变革因素、高等教育管理的不完善、高校内部管理的不到位,以及高校自身环境的不完备等因素而引发大学生群体性事件.为有效干预大学生群体性事件,需健全信息收集和舆情研判机制,建立"校园压力安全阀"机制,完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危机信息的沟通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16.
转型期群体性冲突调节机制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处于转型期的我国,近年来群体性冲突事件日益增多,其成因既有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各种矛盾积累,又有体制改革过程中政策法规的不完善.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改革,建立公平的利益博弈机制,照顾社会底层群体的利益,扼制贫富分化,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法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利益诉求,才能从源头上扼制群体性冲突事件的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存在利益表达主体缺乏利益表达意识、利益表达渠道不健全、利益表达方式不合理等诸多缺陷.而构建和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形成合理化的弱势利益表达渠道和理性化的利益表达方式,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改革和完善我国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的路径,构建完善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处理好群体性事件重在建立健全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机制。通过完善民生保障改善机制、利益协调统筹机制和矛盾排查调处机制,着力防止、减少、化解矛盾,实现矛盾纠纷由被动调处到主动化解的转变,由事后处置到事前预防的转变,由治标到治本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该文论述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油田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细胞,也处在社会转型、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变化之中,尤其是利益的重新分配产生了愈加复杂的矛盾,各群体表达自身利益的诉求也愈加强烈,方式也与以往有所不同。如果对这些新情况新矛盾没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就可能使矛盾显现、激化,引发群体性事件。提出了面对油田企业一些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构建群体性事件处理的预防机制显得尤为必要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我国发生了多起影响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从发生数量、参与主体、发生原因、事件形式来看,都具有较鲜明的特.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因社会资源的分布不公、利益格局变化产生的社会问题积累,二是一些地方政府和部分公务员不能依法行政、勤政爱民、廉洁自律,三是利益诉求渠道缺失。必须采取标本兼治的有效措施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维护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