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福利院儿童的行为状况。方法:利用自设问卷对北京福利院的50倍儿童和正常儿童5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福利院儿童的社会性退缩行为在抑郁和不主动参加集体活动方面的发生率显高于正常儿童。(2)对自身同伴关系呈消极认识的福利院儿童,其社会性退缩行为的出现率更高。(3)福利院儿童说谎、顶撞老师、偷窃和逃学的出现率与正常儿童有显性差异。(4)福利院儿童对福利院工作人员态度的认识以及对社会态度的认识影响了其品行表现。结论:福利院给儿童提供的教育应趋向开放,使儿童在与他人和社会的广泛交流中形成积极的主观认识和自我概念,从而使儿童的行为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孤残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和心理品质障碍,因此对孤残儿童生理代偿、精神需求、心理需求、人格发育等方面,是需要社会密切关注的问题([1])。本文以阳江市福利院为例,以舞蹈为治疗媒介,探索一种适合福利院的舞蹈治疗模式,修补孤残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缺失,帮助他们融入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3.
宋军 《文教资料》2014,(27):132-133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他们的身心成长、学习生活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长期处在亲情缺失的状态中,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疏导,极大地影响其身心健康,极易出现心理异常。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三位一体,紧密配合,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留守儿童",解决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身心积极健康地发展,成为健康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4.
《早期教育》2015,(3):F0002-F0002
儿童戏剧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新的聚焦点。"戏剧教育不是教儿童戏剧的教育,而是通过戏剧教育,使儿童得到全面发展,并最终成为完整的人"。那么,儿童在戏剧活动中是怎样学习的?在戏剧学习过程中,儿童是如何发展的?教师又该怎样将"戏剧"和"教育"沟通,使戏剧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同伴交往是儿童社会化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福利院儿童是我国儿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大都有遭遗弃或失去亲人的痛苦经历,再加上特殊的福利院养育环境使其无法拥有普通家庭的正常情感体验,很多儿童在与同伴交流过程中表现出孤僻、偏执、攻击行为较多等不良交往习惯,严重影响了同伴关系的质量,对其正常的社会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儿童美术教育是应当给予儿童一种正确的启蒙,让他们逐步把握客观世界的形态与内容,而且能加以认识、分析、变化。这种教育是主动的、有趣味的,能激发创造性。儿童绘画必须促进儿童思维想象力的发展,培养儿童具有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儿童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儿童绘画应当从培养观察能力入手,以下就如何培养儿童绘画能力谈谈个人的想法。  相似文献   

7.
每一个儿童是决定民族未来的新公民,必须加倍爱护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应当尽最大的努力、创造一切条件使儿童能够在公正、美好和大胆想象的环境中成长。为此,必须做到:1肯定儿童作为人的价值并把他们当作社会的成员来培养。2保证儿童健康的成长,无论是家中还是在...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身体是生命最直接的体现,是生命存在的依据。幼儿时期是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此时"体育应该首先作为最初的教育"。[1]卢梭曾呼吁:"假如你要培养儿童的智力,那么你就应当培养那智力所控制的体力。"[2]对幼儿来说,进行体育锻炼不仅是生理发育的需要,而且也是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需要,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体育在儿童早期教育中具有突出的地位,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儿童天生就是诗人,他们的诗性智慧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比成人更接近人类天性的本真,也更具有可以"诗意地栖居"的条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古诗词教学,并力求在古诗词教学中唤醒儿童的"诗性智慧"。  相似文献   

10.
宁青花 《教师》2008,(14):114-114
音乐是儿童生活的灵魂。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会使他们情绪激动,表情愉快,对儿童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如何搞好儿童音乐教学,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笔者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1.
齐桂兰 《成才之路》2011,(23):19-19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健康,关心他们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而在当今社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似乎更加突出,突出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利己、缺乏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几年城市化脚步的加快,我国城乡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促使大批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发展,导致许多社会问题出现。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留守儿童,那么,在留守儿童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班主任,又该如何用感情纽带守住留守儿童的心呢?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所以,当前留守学生的班主任应侧重关注他们学习、心理及生活的需求,努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健康的成长,以便将来更好的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3.
王毅芳 《考试周刊》2012,(38):188-188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关于"待进生"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待进生"是指不被同龄孩子欢迎,甚至被老师、家长揪心和担忧的一个小群体,但他们的影响却波及班级、学校、家庭及整个社会。他们孤独、自卑、焦虑、多疑,常常封闭自己的心灵。然而,在他们心灵深处又是那么的渴望与人交往,甚至这种渴望比一般学生更加强烈。如何增强"待进生"社交自信,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为此我进行了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14.
陈艳 《成才之路》2011,(9):62-62
陈鹤琴在"活教育"的教育原则中强调: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们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想。因此,我们在科学活动过程中,应该牢固树立以幼儿为主体的思想,始终将幼儿作为学习和活动的主人。  相似文献   

15.
从宜春市农村留守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现状入手,针对家庭教育弱化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的影响这社会问题,提出学前教育应纳入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范畴,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缺乏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为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寻求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16.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影响着教育的效果。通过对"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及学习习惯成因分析,验证其学习习惯是否良好,从而进行归因分析,得出家庭、学校、社会和"留守儿童"自身对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影响,提出家长学校如何开展有效教育改善"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的建议,以期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陈宗 《考试周刊》2012,(1):183-184
近年来,留守儿童管理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也是学校、家长比较头疼的事情。只有仔细地调查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多管齐下,综合管理,才能使这些双亲外出经商打工的"留守儿童"健康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18.
一、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印度哲学家奥修有一句名言:“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因此,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我们要创造的是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以人为核心,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应当成为教育的根本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由人类的自由、自觉本性的全面发展所决定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使受教育能够不断完善自我,调控自我,能够使他们在漫长的人生路途中找到“感觉”,幸福地度过一生,而这样一种幸福从本质上说取决于一个人健全的心态,健康的体魄,社会责任感和获取不断学习进取的动力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儿童是决定民族未来的新公民,应当尽最大的努力、创造一切条件使儿童能够在公正、美好和大胆想象的环境中成长。为此,必须做到:1.肯定儿童作为人的价值并把他们当作社会的成员来培养。2.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无论是家中还是在社会中都能够受到格外的爱护及教育。3.为儿童提供适当的设备和环境,以使他们能够愉快地学习和玩耍。4.不给儿童额外的学习负担和其他义务。5.在危险的情况下,应当首先救助儿童。6.在任何时候,儿童都不应当成为试验  相似文献   

20.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是讲育人,即教师的责任。青少年的健康心灵,是与教师的教诲与关爱分不开的。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阻碍他们心灵健康发展的因素。作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教师应当及时发现这些不利因素,帮助他们及时克服与改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