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参考学界关于阮籍元气自然观的说法,试图寻找阮籍对"自然"之义的哲学阐释,并以此为切入点对其不同时期理论文本和创作文本进行审美解读,论述阮籍思想"把玄学引向了美学,在美学上完成了玄学"的历史性转化及其美学特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和谐的美学理想,以超越为内质的审美境界和以象为主的审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借《乐论》对"乐"这一艺术本体的审美阐释以及《通易论》对变动不居的卦象、爻辞的生动描绘,来说明阮籍思想"把玄学引向了美学,在美学上完成了玄学"的历史性转化,论证其正始时期哲学自然观的美学转向,确立以自然观为核心的和谐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审美化存在是汪曾祺生命意义最本原的追求,它是对生命存在终极意义和价值的俸认,汪曾祺想要维护的正是个体审美化生存的传统价值。他追求生命的淳如和本真,追求那种绝然属于自己的生命感觉。他把对生命的崇尚,由人生形式的返归自然,提升为人生本质(即人性)的返璞归真。这是一种充分自由的生命活动,一种人类最高的生命存在方式,是伦理型道德生命的一种超越形态,同时也是生命本体的终极回归。  相似文献   

4.
消费主义境遇中的当代文艺以资本意识形态为主流话语方式,日渐丧失了文艺本真的生命价值和理想色彩。如何实现艺术精神的复归,主要可以从美学学科本体观和文艺创造主体论二重思辨理路上诉求艺术的审美自律,从文艺鉴赏主体视角和实践哲学论域出发,探求消费语境下审美跃迁的通途,即立足生活实践、冲破生存藩篱、觅求生命觉解,在审美活动中实现由"异化"的审美状态返归"本真"的审美状态。  相似文献   

5.
美的本质在于自由生命的创化,是宗白华先生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独到的阐释。以此为起点,从造化即生命、艺术家的艺术生命建造以及构建艺术形式的生命力三个方面,探讨了宗白华先生的生命创化意识在自然、艺术和人生中的流延,以弘扬他的美学思想和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6.
庄子美学思想十分强调人的价值和意义,而"自然"与"逍遥"正是审美人生的存在方式。庄子主张把个体生命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置于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走出人生的困境,挣脱"物役"的束缚,追求豪迈的个性解放和自由人生。合理继承庄子"自然"与"逍遥"审美理想的精髓,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庄子哲学的本体依据是"道"论,道即自然和自由,这种本体之"道"具有体悟生命、追求理想人格的色彩,是生命的本体。"道"是隐藏在大千世界万物外表之下的内在的"真"。"真"是一种审美理念,美的本质是自然无为,这种美是一种最高的美,天地之大美就在于自然而然。庄子时代面临诸多人生困境,庄子以高度的内心直觉,以崭新的眼光来重新审视生命的存在,提出建立逍遥游式的理想人格。庄子生命之和谐在于心灵的和谐,这种境界追求的就是一种和谐之美,是一种心灵与道合一的美。这些思想有着重要现实价值,有助于我们对于当代物欲文明背景下人的生存困境、社会转型背景下部分官员生活腐化困境、个人利益至上观念下道德沦丧的困境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8.
文章说明道家哲学人生观主要特征是现实社会人的异化、追求个体生命的价值和自然超越的人生理想,在这个哲学基础上指出了道家美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崇尚“道法自然”的审美理想,追求的是一种与不脱离现实而超越现实功利世界的精神的自由、美的人生。  相似文献   

9.
老庄美学传达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它主要表现在对人生宇宙的深刻反思,对自然生命和人生价值的深切关怀,对自由的深切向往和追求。老庄的生命美学思想强调生命与自然之间本然的、天然的联系,将生命的存在和归宿都归结为自然,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对自然的体认和契合。  相似文献   

10.
宗白华美学的人格理想是"空灵"与"充实",即在美的关照下达到和谐、富有节奏的理想人格。"空灵"的美学内蕴是自由玄远的心灵以"静照"的态度去接受宇宙和人生的全景,以审美的精神来看待自然、艺术、人生和整个宇宙,从而创造出具有超然绝俗的玄学的美。"充实"的美学内蕴是"真"之美和"动"之美。"空灵"与"充实"的二元冲突在美的介入下达到和谐,展现出具有张力的节奏之美。  相似文献   

11.
论人性放逐与超越的美学自由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中追求自由反对束缚体现了人类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的本质力量,这是任何一个民族的符号系统所要共同表达的普世性价值和终极关怀。人性自由强调生命本质力量的内在放逐与超越,从而形成一种还原人类自然天禀与原初真实,始终保留超越物质生存而具有丰富精神生活的生命美感与质感,呈现人类内在的、自由的心灵姿式和生命律动,它是本体价值的而非实践理性的自由,即美学自由主义,而非权利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12.
宗白华美学在全球化时代愈发彰显出"中华精神".一方面宗白华的美学思想及其艺境论以生命为本体,追求生命精神的超越;另一方面宗白华"妙悟"为本的审美认识方式与生命本体有着内在关联,体现了生命与艺术一体化的境界.宗白华美学体系的成功创建与多元互补的方法论布局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支撑宗氏美学架构的方法论值得探究.从本体、经验到方法,宗白华将现代"中国美学"推向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魏晋时期知识分子的生存环境恶劣、遭遇信仰危机、无法改变现状等刺激了山水田园诗的兴起,并使该时期山水田园诗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恶劣现实条件下,超脱名利,返归自然,寻找人类自由精神的特质。这些特质在唐代被继承,并进一步表现为强烈的时空意识,以及寻找生命终极价值的超越情怀。魏晋和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精神特质可以在儒家和道家的“天人合一”、“抱心守灵”中找到根源。  相似文献   

14.
康文静 《考试周刊》2011,(76):40-41
清商乐是魏晋时期的代表性乐舞,它的形成和发展深受玄学思想的影响。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哲学思潮,玄学思想家嵇康以超越哀乐、追求个体无限自由的思想成为那一时期玄学的美学标准,影响着魏晋时期乐舞文化的审美风格。本文通过对魏晋玄学思想和清商乐的阐释,分析玄学思想在清商乐中的表现,从而进一步了解魏晋玄学思想对魏晋时期的乐舞文化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庄子美学是主体的美学和心灵的美学,其基本精神体现在自然,平等、自由这三个关键词上.自然即"天",一是指本真的自然界,二是指以自然为师,自然而然;平等即"齐物",是指万物在道的高度的同一、平等;自由即"逍遥游",它包括精神的自由和实践的自由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6.
"适"是《吕氏春秋》中所蕴含的一个推陈出新的美学概念,它的存在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中和之美"的内涵,更是由此激发了审美活动中对于生命本体的重视。《吕氏春秋》中的"适"具有三个层面的内涵意义,首先是体现于音乐美学中的"音适"与"心适"的和谐统一;其次是融合于"重生"思想之中表现对生命本体自然本真的追求;再者是熔铸理性的自然人性美上升为家国一体的人文情怀。由此不断探索和挖掘出"适"这一美学思想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独特的生命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木斋 《天中学刊》2004,19(1):67-74
陶渊明及其作品是其生活时代的“自然本体”。即渊明以他的人生思想、行为、作品呈现了作为生命的本真的状态,呈现了晋宋之际陶渊明的自然状态,其仕隐情结、雅俗统一等对立同一体构成了他与前代隐士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8.
木斋 《天中学刊》2004,19(3):69-77
陶渊明及其作品是其生活时代的“自然本体”,即渊明以他的人生思想、行为、作品呈现了作为生命的本真的状态,呈现了晋宋之际陶渊明的自然状态,其仕隐情结、雅俗统一等对立同一体构成了他与前代隐士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生命分为四维,即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和超越生命。大学生生命质量的结构包括五个维度,即生理、心理、行为、环境、社会支持。生理、心理分别评价大学生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为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提供了"环境";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通过"行为"影响社会生命和超越生命,同时从社会生命和超越生命中获得"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20.
阮籍是竹林玄学时期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大家,玄学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方式,也渗透进了他的诗歌创作.他的《咏怀》诗旨意幽远,蕴含着深刻的哲思与理性,具有浓厚的玄学色彩.本文旨在从竹林玄学的人生态度和认识方法两个方面论析竹林玄学观念在其《咏怀》诗中的体现,指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态度使阮籍苦苦挣扎在淑世与超世之间,最后只能用“齐物论”来做最后的安慰;《咏怀》中大量意象的存在且复杂结合是玄学“得意忘言”认识方法的表征,而注重“人”的竹林玄学思想又使"意"表现为对人生困境的理性思索和对自由人格的追求.从而论证了玄学观念对阮籍诗歌创作的影响,揭示了《咏怀》诗所具有的丰富的时代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