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朔的《荔枝蜜》、《雪浪花》等散文脍炙人口 ,“北杨南秦”是对杨朔、秦牧散文的共识与赞誉。但也有人批评杨朔散文艺术表现的不足之处 :一些作品在构思上还未能做到独出心裁 ;没有掌握多副笔墨 ,在文字上微露斧凿的痕迹 ,失之太做。《荔枝蜜》是由蜜蜂写到人 ,由赞蜜蜂的要求人的甚少给予人的很多到赞劳动人民忘我劳动无私奉献 ;《雪浪花》也是由写雪浪花到写人 ,由赞浪花撞击岩石到赞劳动人民铸造江山的伟力———笔者认为 ,这不叫“微露斧凿的痕迹”“失之太做” ,而是一种创作的思路 ,谋篇的格式———“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一种值…  相似文献   

2.
冰心先生的《樱花赞》引用了黄遵宪《樱花歌》中的诗句来说明日本人春天看樱花的胜况。黄遵宪在他的《日本国志·礼俗志》中对日本人观赏樱花这一风俗的描写更为详切,更见出日本人民对樱花的喜爱之情,似可供《樱花赞》教学参考,特辑录并作浅注如次:  相似文献   

3.
冰心的《樱花赞》历来脍炙人口.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选入中专语文教材以来,许多教师爱不释手,乐于执教.有的教师特别偏爱文章的第一部分(1至5自然段),认为作者把樱花品种之多,遍布之广,姿色之美以及日本人民对樱花的特殊感情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写得很美.有的老师则欣赏文章的第二部分(6至10自然段),以为文章的第一部分固然写得很美,但第二部分是全文的主体,作者运用象征手法深刻地提示了主题,歌颂了中日人民的友谊.而且这部分的语言生动、优美,譬如把“激情”形象地写成“漫天的灿烂火花……”,不但色彩艳丽,而且画面动荡,的确是“绯红万顷,溢彩流光”,给人以浓郁的诗情,无穷的韵味,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立体感,是全文描写最精彩意境最美的段落.但我以为,全文写得最传神,最富有震撼人心美感的既不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也不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而是文章的第三部分(第15自然段到结束),这是《樱花赞》的文眼.冰心以樱花作为日本人民的象征,寓哲理于形象之中,寓诗意于朴素之中,由表及里地揭示出樱花本质的美,发自内心的讴歌了热爱生活,敢于斗争,追求光明的日本人民!……  相似文献   

4.
一九六一年四月,冰心同志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的成员,参加了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亚非作家会议常设委员会会议。其间,她在日本的每一天,都亲眼看到了美丽的樱花,感受到了日本人民对中国代表团成员的深厚的友谊,“暖意盈怀”,于是“欣然提笔作樱花赞”。这篇散文,描写细腻,感情醇浓,它不仅是一曲樱花的赞歌,而且也是一支中日人民友谊的乐章。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相似文献   

5.
冰心的散文《樱花赞》有这样一句:“这首歌写尽了日本人春天着樱花的举国若狂的胜况。”对此句中的“胜况”一词,龚其康同志因为在《现代汉语词典》、《四角号码新词典》、《辞海》中查不到它,所以怀疑它是“盛况”的笔误(见《中学生学习报》高中版第39期《是“胜况”还是“盛况”》)。我以为龚其康同志的看法,是不正确的。“盛”,《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盛大;隆重:盛会;盛宴。”“胜”也有“优越;盛大;佳妙”之意,并且“胜会犹盛会。章碣《癸卯岁毗陵登高》诗:‘流落常嗟胜会稀,故人相遇菊花时。’(见《辞海》)由此  相似文献   

6.
杨朔、刘白羽、冰心都是成就卓绝的当代散文作家。一九六一年,他们一同参加亚非作家常设委员会在东京举行的紧急会议之后各写了一篇以樱花为题的抒情散文:《樱花雨》、《樱花》、《樱花赞》。三篇作品几乎是在同时发表,发表之后都赢得了读者的高度赞扬,同时成为了我国当代散文园地中脍炙人口的名作。值得品味的是,三位作家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完全相同,作品选取的生活题材和所表现的思想倾向也都非常相似,都以樱花为象  相似文献   

7.
冰心的《樱花赞》已编入高中第二册。如果把它与杨朔的《樱花雨》、刘白羽的《樱花》作一番比较研究,则对教案的构思,课文的讲解,和学生的思路都会有所启发。这三篇散文都是以樱花为题,记事抒情相结合的名作,而且都是1961年访日后所作,比较一下也更有意义了。它们有不少相似之处,但立意,结构,表达上均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相似文献   

8.
一“这首歌写尽了日本人春天看樱花的举国若狂的胜况.”(高中第二册:《樱花赞》) 查《现代汉语词典》,知“胜”有“优美的(景物、境界等)”义,如“胜景”、“胜境”、“胜地”等,而不见“胜况”。另查“盛”有“盛大、隆重”义,如“盛会”、“盛宴”、“盛典”  相似文献   

9.
抓住“景”体会“情”──《花潮》教学建议安徽方立年《花潮》(6年制第8册)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李广田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作者在昆明市圆通公园观看海棠花的盛况,热情地歌颂了似海的春光,如花的盛世。这篇课文主要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1.写景具体...  相似文献   

10.
一、说教材1 说教材分析。《养花》是我国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写的一篇叙事散文。文章写作者通过养花实践 ,体会到养花的乐趣 ,表达了作者喜爱花 ,热爱生活的情感。文章按“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行文 ,条理清楚 ,层次分明。第一段(第1节) ,概述养花的目的———“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第二段(第2~6节)具体写养花的乐趣———从选择花类、增长知识、有益身心、欢乐和伤心五个方面描述养花的乐趣。第三段(第7节) ,总结养花的乐趣———点明全文的中心。2 说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课…  相似文献   

11.
香山红叶     
一、课文讲析《春山红叶》从内容上看是一篇游记,从体裁上看是一篇散文。全文可分为四段:开头一小节为一段,写上山前的游兴。第二段至“老人说:‘你先别急,一上半山亭,什么都看见了。’”写上山路上的趣谈。第三段至“心情也该是轻松的,还能不闻见红叶香?”写对红叶的观感。第四段,最后一小节,写游后的心得。如果要给各段作一小  相似文献   

12.
杨朔同志的散文风格特独,脍炙人口。读着他的散文,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得到美的享受。作者说:“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香山红叶》是一首诗,是一首歌颂新生活的诗,是一首赞美社会主义祖国的诗。一九五六年,我们伟大的新中国才成立七年。我们的祖国起了翻天复地的变化,真是“口吃甘蔗上楼房——步步高,节节甜”。怎样来表现这样的时代精神呢?作者巧妙地选取了一座山、一片叶、一个人来“迅速地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  相似文献   

13.
《翡冷翠山居闲话》是苏教版选修课本《现代散文选读》中的一篇课史,是一篇田园牧歌式的“诗化”散文。作苦尽情抒写自然的生机,内然的伟大,从个体的内心感受,从不同的角度着意渲染抒写作客于翡冷翠山中独处的妙处和快乐的心境。作者用飘逸、秀美、抒情的笔调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不加雕饰,没有羁绊的纯美自然和纯真、质朴的秀美山居图,并歌颂了这种纯真质朴的自然美,表达了自己热爱自然,崇尚自由,挥洒性灵的心声。  相似文献   

14.
学完冰心的散文《樱花赞》,我根据课文后面的一道思考练习题:“你最喜欢哪一种花?为什么喜爱它?你觉得它可以象征人们的某种美好的品德吗?写一段话,描述和赞美这种花。”(高二册第29页)设计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演讲课。我首先向学生提出两点具体要求:(1)根据题  相似文献   

15.
高二册语文第一单元,有五篇散文都写于六十年代初。是偶然的巧合吗?不,原来,这个时期是建国以来散文创作的繁荣时期,尤其是一九六一年,被誉为“散文年”。这一年涌现出了许多名篇佳作,象《雪浪花》、《茶花赋》(杨朔),《樱花漫记》、《长江三日》(刘白羽),《花城》、《古战场春晓》(秦牧),《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吴伯箫),《从镰仓带回的照片》(巴金),《亿当年,穿着细事切莫当闲看》(曹靖华)等,数量之  相似文献   

16.
我国金代时期著名诗人元好问在一首词中写过,“问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确,这令人生死相许的“情感”,是艺术创作中最显著的特征。无数成功的艺术作品的诞生,无一不是作家情感冲动的结果。因为从创作的角度讲,没有强烈的情感欲望和处于激动不已,如骨梗在喉,不吐不快的情感状态,便不能进人完成创作过程;如从作品本身的角度看,没有真实的情感渗透,没有情感的创作,便没有艺术的吸引力、感染力,被称为是“无病呻吟”之作;再从读者欣赏作品的角度看,既要唤起情感,又要投人情感。只有与作品心灵相通的情感感应,才能获得对作品的真切感受,才能真正地享受作品,把握作品的实际内容。因此,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关系甚为密切。而散文作为文艺的“轻骑兵”,它的创作更与情感直接相关。可以说,情感在散文创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散文的艺术生命。 文革前的十七年,散文创作多以歌颂为主。主要是歌颂英雄,歌颂劳动人民,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其中也不乏一些优秀之作。如五十年代初,魏巍一篇歌颂志愿军战士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曾在全国引起极大的反响。这是一篇作者对此倾注了极大的感情的散文。正如作者在文章中所说,“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我感情的潮水在  相似文献   

17.
散文当有感而发,不作无病呻吟;但散文之感又不能局限于“小我”之私,应该是在视域上有所拓展。王浴海先生的大部分散文都能注意到“思”的扩张和“情”的蔓延,气象也上渐臻“厚重”之境,这一感受直接来源于最近读到的《另类全裸》一文(《人民教师》2004年第8期第56-61页)。这篇9000字左右的长文写的是咱教育界的事,集中描写了两个人物,透过这两人的言行对抗和心灵交锋反映了那个特定年代的人性冲突。一篇长文,连读三遍,方才觉得过足了瘾。性鲁智钝,一时难赞一词,心中突然冒出“骨质散文”四字。这是我的杜撰,据说文学如今进入了散文的时代,…  相似文献   

18.
友人赠我一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史颂权编著的《海阔天空侃语法》(以下简称《侃语法》),说内容精采。我随手拿起来翻了翻,第105页上的“该用‘Do you know’还是‘Did you know?’”一章顿时把我吸引住了。于是我花了两天的时闻,把全书通读了一遍,获益非浅。《侃语法》一书的妙处太多了,值得借贵刊一角赞上一赞。  相似文献   

19.
[单元课文]《白杨礼赞》《听潮》《钓胜于鱼》。(下面比较时均以课题首字代之)[知识点比较]1.体裁比较。这三课都是散文,但写作目的不同。前两篇是抒发感情,抒情方式有异:《白》是托物抒情,《听》是借景抒情。《钓》则是说明事理,是篇富含人生哲理的散文。2.内容比较。《白》侧重写形,浓墨重彩刻画“白杨树”的形美,形神统一,表面写树,实则赞人。《听》侧重写“声”,尽力辅陈描绘海潮音,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钓》侧重写“事”,叙议结合,事例是议论的基础。3.线索比较。《白》以“白杨树不平凡”为线,写了它…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文本主旨的解读——歌颂一个深刻而伟大的社会变革 刘成章的精美散文《安塞腰鼓》,被选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教材上说“西北汉子的安塞腰鼓,带给我们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教材第123页);《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2005年11月第6次印刷)评价它“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