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庾新林 《大众科技》2007,(9):161-162
基于研发人员是活性资源的定位,针对研发人员需求层次的提高和需求多元化趋势,阐述了对研发人员如何"以人为本"管理的认识,并提出了研发人员"以人为本"管理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2.
基于人本管理理论的高绩效研发团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本管理理论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创新成为高科技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要素,研发人员是实施创新的关键主体,加强研发人员的管理,构建高绩效研发团队,则成为很多企业关注的焦点.首先阐述了人本管理理论,在分析高绩效研发团队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以人本管理理论为指导,构建高绩效研发团队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构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体系是高校学生管理的必然趋势,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学生管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需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增强服务意识,真正去了解学生需求,充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并形成良性互动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俊美  王德禄 《科技与管理》2010,12(3):107-109,114
技术研发人员的状况决定着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从研发人员个性特征,研发人员需求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建立研发人员的管理模式。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有效的管理,营造一个优良、自立、宽松的工作环境,让企业的研发人员能愉快地工作,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才智,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整合性技术评价及其对我国企业R&D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合性技术评价(ITA)是一种将R&D管理与技术评价相互融合的研究实践过程,强调研发人员研发的同时进行技术评价,从而规避技术的社会性风险.阐述了ITA的实施条件与动机,分析了R&D管理与技术评价的融合机理.ITA对R&D管理的启示:一是将培育研发人员的社会责任感作为R&D管理理念;二是将ITA视为研发过程管理的手段,打破"黑箱"操作;三是以共识做基础、能力做保证成功实施ITA.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中药研发人员胜任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90%的世界500强企业已将胜任力引入企业管理实践中。从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的传承危机的现状出发,率先尝试对中药研发队伍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提炼"出优秀、卓越的中药研发人员的28项胜任特征,为我国中药企业研发人员的测评、招聘选拔、使用、培训、绩效管理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为中医药高校对中药研发人员的培养提供创新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体系的开展,图书馆人员也要逐渐竖立人性化服务意识。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尤其是高校师生对图书馆的需求愈加广泛。针对对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理念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提出除了图书馆本身的硬件设施和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提高外,还要更加注重人文关怀的管理,充分满足每个人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试论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玉霞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2):131-133
"以人为本"是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思想。在阐述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了现实中存在的一些关于"以人为本"的误区,提出了新时期"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模糊层次分析法在企业研发人员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研发人员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创新的源泉和发展的关键,研发人员的绩效决定着企业整个研发活动的绩效,如何对企业研发人员进行有效管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关注的焦点。针对研发人员的特征,构建了企业研发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研发人员的绩效评分。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较客观,研究结果可以为企业对研发人员的绩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系统视角下的企业研发人员创新能力开发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理论与管理实践都证明:人的创新能力经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培训后可得到大力开发与提升。通过企业对研发人员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剖析企业研发人员创新能力的开发机理———"五角模型",从知识、能力、环境、素质以及动机等五方面,对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的机理进行系统、深入分析。使相关研究不再拘泥于传统上的"创造力开发"等单方面,而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对研发人员创新能力的进行开发,为提高我国企业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对我国当前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R&D人员的和谐管理集中体现了和谐社会要求的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R&D人员的工作不确定性大、难于监督。R&D人员具有成就意识强烈、敢于挑战权威、创造性工作、自主性等独特品质,这些品质反映在开放源软件现象中。本文对苏州、无锡、常州的高新技术企业中R&D人员的心理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建议从消除R&D人员的后顾之忧、实行特殊的宽松管理、重视和发挥自主性三个方面促进R&D人员的和谐管理。  相似文献   

12.
在科技型企业、高技术企业等企业中分离出"科学型企业"这类特殊企业。重点研究科学型企业的管理特征,包括,科学研究等于"研发+生产+营销+物流",科学家等于"创业家+研发人员+生产人员+形象代言人",实验室等于"研发中心+生产线",科学突破等于盈利模式,"科学家+科研成果"等于融资条件,专业性、风险性、短寿性和价值膨胀性等。研究有助于根据科学型企业的特点发展对其进行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试图探究职业发展规划和职业需求之间缺口及对研发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对中关村研发人员的买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各个不同职业时期的不同职业需求,尤其是深受职业需求和职业发展规划之间缺口影响的人,其工作满意程度取决于职业阶段.因此,为了提高研发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应针对其职业需求提出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4.
期望理论视域下的企业技术研发人员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取代物质资本成为最重要的核心生产要素,知识创新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技术研发人员作为知识型员工,其需求具有精神需要的优先性、个性需求的多元性、工作目标的挑战性、知识发展需求的长期性、工作过程的自主性、工作选择的流动性等特点。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内在潜能,必须针对这些特点,运用"期望理论"的原理,设立合理的激励目标,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目标期望值,达到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梁桂华 《知识窗》2010,(1X):62-64
新时期图书馆管理应如何实施人性化的管理与服务,从而进一步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从"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内涵出发,本文阐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的最佳方式,并探讨了"以人为本"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企业研发人员创新能力开发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和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的成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研发以及研发人员的技术、能力和表现。文章从汇合取向观点出发,从企业研发人员的个人人格、创新动机、研发团队管理及组织创新环境的角度,提出基于胜任力理论的企业研发人员创新能力开发及提升的PTO框架模式,为我国企业研发人员创新能力的开发以及企业研发人员管理提供新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7.
郑毅  徐芳  牛华勇 《科研管理》2020,41(10):238-247
由于研发人员工作内容的复杂和产出的不确定,如何对其绩效进行科学、准确的测量和管理一直以来困扰着研发管理者。较之于社会标签、工作结果等表层绩效信息,对研发人员日常工作行为的分析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其深层次绩效特征,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绩效管理。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行为证据推理的研发人员绩效测量方法。这一方法首先确定与研发人员绩效相关的行为证据,进而采集行为数据并利用证据推理规则构建起研发人员“行为-绩效”间的推理关系,进而根据推理结果对研发人员绩效表现进行预测和管理。通过实证研究,上述方法可以有效判断个体研发人员的绩效水平,并帮助研发管理者开展有针对性的绩效反馈、提升。  相似文献   

18.
胡海萍 《今日科苑》2008,(12):284-285
文章围绕"以人为本"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阐述了以人为本,既要求以学生为本,也要求以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为本;以及如何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实现以人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郑毅徐芳  牛华勇 《科研管理》2021,41(10):238-247
由于研发人员工作内容的复杂和产出的不确定,如何对其绩效进行科学、准确的测量和管理一直以来困扰着研发管理者。较之于社会标签、工作结果等表层绩效信息,对研发人员日常工作行为的分析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其深层次绩效特征,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绩效管理。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行为证据推理的研发人员绩效测量方法。这一方法首先确定与研发人员绩效相关的行为证据,进而采集行为数据并利用证据推理规则构建起研发人员“行为-绩效”间的推理关系,进而根据推理结果对研发人员绩效表现进行预测和管理。通过实证研究,上述方法可以有效判断个体研发人员的绩效水平,并帮助研发管理者开展有针对性的绩效反馈、提升。  相似文献   

20.
研发人员具有不同于普通员工的异质性特征,同时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研发人员的个体差异比较大,一套激励方案并不能适用于研发人员整个职业生涯阶段的激励.文章引入研发人员职业生命周期这个变量,在不同职业生涯阶段根据研发人员的不同需求和特征设计有效的激励方案,以期达到最优的激励效果,为企业选人、育人、用人与留人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