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前,我国教育学对于确定性的追求既面临着走向僵化的危险,也面临着来自于后现代主义支撑的反本质主义教育学主张的颠覆。教育存在中具有确定性,教育学知识具有客观性且能通过语言加以表达与理解,中国教育学研究需要追求确定性。基于反本质主义教育学主张的批判性反思,我国教育学研究需要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追求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本提出教育学研究的两种范式,传统教育写作和教育学的诗化写作。传统教育写作追求“以理服人”,“解决”他人的问题;教育学的诗化写作追求“以思启人”,意在唤起问题。从“说服”到“启发”,意味着教育学话语品质的转向,意味着教育学生存方式的转向。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人们就教育学中国化问题,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学科建设、教育学科学化、教育学元反思等角度展开了论述,但至今没有速成一致认识,也没有形成人们所追求的中国化“教育学”。因此,有必要从新的视角对教育学中国化的实践历程、阻碍教育学中国化的关键因素及破解策略、教育学中卑化努力方向等方面展开研究,以利于促进教育学中国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为最终建立中国特色的教育学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教育学的人文沉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教育学的学科归属问题是学界长期以来从未放弃的追求。本试图对教育学体系建构过程中凸现出的科学主义倾向的方法论、基础及表征作理论上的梳理,对教育学学科建设与人精神的内在联系作初步思考与阐释。  相似文献   

5.
本土化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必然追求,只有建立并不断完善本土化的中国教育学,我们才能为世界教育学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也才能使自己的教育学屹立于国际学术之林。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唯科学主义和西方教育学的交织影响以及要把教育学建设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需要,形成了教育学科学化思潮。在教育学科学化问题上,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教育学者形成了三种认识:教育学就是一门科学;教育事实是教育学的唯一研究对象;科学方法是教育学的唯一研究方法。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者的教育学科学化追求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种追求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问题与期望:试论教育学的改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学不是一门可以精确设定的规范的科学,但目前我们的教育学追求的却正是力图精确、规范地设定,由此而表现出重范式、轻问题,重研究、轻反思,重范式之中的研究、轻基础与背景,重科学追求、轻人文努力等偏向,使教育学研究缺少了思想性、开放性、灵活性。教育学应该走上一条生成之路。走向生成的教育学需要全面的对话与交流,需要广阔的人文、社会视野,需要执著的知识追求,需要灵活多样的思维模式。教育学的改造呼唤教育学者作为教育学者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论教师的"教育学意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的处境一直不理想.在形式上,作为"公共课"的<教育学(原理)>没有受到职前教师的重视;在实质上,<教育学(原理)>对于帮助职前教师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要真正发挥"教育学"的作用,使"教育学"有尊严.首先,必须确立<教育学(原理)>是专业课而非专业基础课的观念;其次,"教育学"教学要追求深刻地理解教育学意蕴,并在此基础上形塑个人教育信念和"教育学意向"."教育学意向"是以"教育学意蕴"为内容的"意向性",是指向"孩子及其积极的生长",并使发生在成人与儿童之间的际遇、关系更富有"教育学意蕴",成为一种"教育学关系"的"意向性".  相似文献   

9.
正世纪之交,对教育学性质的认识,总体上是围绕对教育学的科学性的质疑而展开对人文性的追求。与人文性紧密相连的,还有教育学的实践品性(表现为教育学的"伦理"属性、"情境"属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在中国已历百余年之久,众多教育学者努力追求教育学的"中国化"虽成果显著,然终未能实现百年梦想。回望,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出其内在发展逻辑,教育学在中国大体经历了由追随到自立,由简单到纷繁,由"破""立"到创生等的过程;反思,创建中国教育学的呼声日隆,并在新世纪由理念走向现实努力;实践,"生命·实践"教育学的重建探索,为中国教育学的创建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1.
“替代父母关系”是范梅南提出的一个教育学概念,也是关于师生关系的教育理念。“替代父母关系”的提出,为我们理解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对“替代父母关系”的提出、“教师成为‘替代父母’”的条件、“替代父母关系”的特征和意义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学正面临着学科危机是学术界的一致认识。本文梳理了教育学"学科危机论"的三类代表性观点,提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理性认识教育学学科危机:加强教育学的反思,促使教育学走上良性发展之路;走出唯科学主义的认识迷途;多学科加入,确立教育学立场。  相似文献   

13.
我们时代的教育学教育——以教师的教育学教育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学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学的教育。教育学教育的对象涉及师范生、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教师、非教育职业的大众。就针对教育实践者的教育学教育而言,需要以时代为背景,确立教师立场和实践立场,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教育学教育的目标,包括激发教育学之趣,引发教育学之需,形成教育学之养,养成教育学之眼,培养教育学之觉等。  相似文献   

14.
教育学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承与创新是教育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形式。教育学发展过程中的继承,不仅仅是对教育学思想和理论的继承,还是对哲学及其他与教育学相关的人文社会学科成果的继承。同时,教育学发展过程的继承还是跨文化的。创新始于对更高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意味着对现实的改进。教育认识的创新按其程度的不同,表现为改进和批判两种典型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学派建设促进学科发展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21世纪需要更加关注教育学的学派建设。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主要靠“立论”,教育学的学派建设主要靠“实证”。真正的教育学学派是在实践中“做”出来的,而不是在书斋里“论”出来的。教育学的学派意识及其实践路向,凸显出教育学研究者以及整个教育学科的主体性,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自立、自为、成熟学科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学是一门什么学问——一场持续不断的探究与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范教育专业中教育类课程究竟应怎样开设的问题,与对于教育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的认识有关。教育学作为一门学问,它是具有复合结构的、多层次的、综合性的学问。它的核心层面一共有三个:理论的层面、实践的层面、行动的层面。三者构成一体的教育学。说明教育学既包括教育理论,又包括教育技术,还包括教育行为。以此,教育学作为一门总体课程,它的领域既包含理论性质的课程,又包含实践性质的课程,而且,还包含着一种行动性质的课程。教育学课程核心内容之一,是关于教师的专项研究。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育学不是简单的教育学加数学.正确地认识理解数学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及其规律,用以指导数学教育,对提高数学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从“规律”的证实到意义的解释:教育学的语义转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学自从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 ,一直以证实教育领域中的“客观规律”为己任 ,以便使其成为一门所谓的“科学教育学”。然而 ,教育学的科学化追求却是以牺牲其内在的意义、价值与逻辑、依据为代价的 ,通过机械地移植自然科学的方法、标准而进行的 ,从而造成教育学知识属性的扭曲。这是今日教育学危机四伏的根本原因。因而 ,拯救教育学的命运 ,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教育学的知识属性及其科学化标准 ,并使教育学从对外在的、僵化的“客观规律”的证实转向内在的意义、价值及逻辑、依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学是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 ,公共课教育学的改革应深入到教育学知识结构的优化中 ,为此 ,必须确定公共课教育学合理的课程目标 ,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来选择和组织该学科的知识 ,更新观念和内容 ,使其知识组合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20.
为准确评估当代中国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界不能忽视于光远先生的贡献。教育学界理当表达对这位学者的感念之情。他对当代中国教育学有三大贡献:在思想上,他对改革开放后教育学界具有重大的启蒙意义;在理论上,他展示了一种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构方式,提出了他对若干教育(学)问题的独特思考,引发了有价值的问题;在实践上,他积极推动教育学的建设和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