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血球计数板是常用的微小物体的计数工具,可以对人体内血细胞进行显微计数,也可计算细菌、真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的数量。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需要测定酵母菌数值,使用血球计数板能较为快捷地抽样检测出酵母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2.
血球计数板是常用的微小物体的计数工具,可以对人体内血细胞进行显微计数,也可计算细菌、真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的数量。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需要测定酵母菌数值,使用血球计数板能较为快捷地抽样检测出酵母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3.
丁傅 《中学生物学》2012,28(11):44-46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是新课标教材"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的学生分组实验,需要学生学会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准确计数酵母。通过结合"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这一实验和有关血球计数板的命题的分析,对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原理和操作方法中遇到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杜翠华 《中学生物学》2011,27(10):51-53
在《江苏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修订稿)》中,明确指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观察,探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而统计数据,建构数学模型,绘制变化曲线。如何使用血球计数板和进行菌体计数是该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建议教  相似文献   

5.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是新教材新增加的实验,其中有关血球计数板知识的考查较多,大多数是关于细胞数量的计算,也有关于计数板使用原理和方法的考查。下面通过例题进行分析,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6.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涉及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显微镜观察、数据的整理以及曲线的绘制等实验技能,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难度较大的实验之一。本文就本节内容的探究性教学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7.
血球计数板是显微镜上的外挂物件,可用来测量细胞、细菌等一些微小物体的长度,还有就是计数,如单位体积细胞的数量。  相似文献   

8.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为高中生物学中的一个探究活动。由于本活动耗时长,对学生能力要求高,在实际教学中很少实施该实验教学。本文报告了笔者带领学生进行的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1教学目标①明确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并能恰当评价和完善实验方案;②正确使用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等实验器材解决实验问题;③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④解释种群数  相似文献   

9.
陈鹏 《中学生物学》2009,25(8):58-59
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的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内容中,教材为了便于学生了解一定条件下某一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设置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这一探究活动.在这部分内容中涉及到了血球计数板(2 mm×2 mm)这一中学师生普遍比较陌生的实验仪器.  相似文献   

10.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新课程标准增设的一个探究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变化的能力,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但这项探究历时长,涉及的技术多而复杂,教科书通常仅作简要的提示,因此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提供或师生共同查阅相关资料,如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就是学生学习中不容回避的障碍之一.但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大学教材、网络资源及某些中学教辅书籍说法不一,甚至还不乏谬误,易给师生的教与学造成混乱,甚至误导.  相似文献   

11.
一、学习项目的确定1.项目名称:血球分析仪的使用血球分析仪是临床实验室最常用的仪器,可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及相关参数的检测。血球分析仪的使用,为临床提供了更多、更新、更有用的指标,对于一些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已成为现代临床实验室不可缺少的仪器之一。所以本项目向学生传授血球分析仪的原理、方法、临床意义以及注意事项和技能培训。项目由理论知识准备、血球分析仪使用、各项参数的临床意义和评估等几个环节组成,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血球分析仪的原理是本项目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对各项参数进行分析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有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其中有这样的思考题:"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建议你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这是为什么?答案很简单:防止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分布不均匀。但是酵母菌在培养液中究竟是怎样分布的呢?上层多还是下层多?这个问题产生于学生,在教师之中也讨论过,始终存在2种看法:第1种看法认为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第四册第1、2页例1、2、3。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几百几十加几十或几百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师演示用的计数板。每个学生准备3块计数板(每块含有100个小正方形),6个计数条(每条含有10个小正方形)。  相似文献   

14.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较多困难,通过转变教学模式,创新计数方法和构建数学模型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降低实验难度,增加实验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崔彬彬 《林区教学》2020,(11):115-117
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增长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综合性探究实验,是课程标准要求中的重要部分。旨在引导学生尝试建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数量模型,以此探索酵母菌种群的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不同培养条件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影响,总结出以不同培养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正>在生物与环境这部分内容中涉及的计算包括种群的调查、种群的增长、酵母菌的计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下面对相关计算题的解法进行分类指导。1种群数量的有关计算1.1种群数量的计算(1)标志重捕法:种群数量N=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中的标志数(2)"J"型曲线种群增长率计算:设种群起始数  相似文献   

17.
酿造酒的独特风味、质量与酒曲中的微生物密切相关.从选取的民间传统酒曲中主要分离得到发酵效率高的酵母菌3株和根霉菌2株.分别用平板测量法和血球记数法测定2株根霉菌和3株酵母菌,选择生长速度最快的根霉菌M1和酵母菌S1作为菌种自制酒曲,酿制甜酒.以优质糯米为原料,经浸米、蒸饭、淋饭、拌药、下缸、糖化和发酵等工序,得到醇甜清爽、酸甜适口,风味和营养俱佳的糯米甜酒酿.在波长为620nm处用蒽酮——硫酸法测定甜酒中的总糖含量最高达13.92%.  相似文献   

18.
<正>"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中的探究实验。学生通过该探究实验可以动手建构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型,感性地认识种群数量的变化特点。另外,本实验涉及微生物培养技术、抽样检测技术以及显微计数技术等,有很高的教学价值,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开出率非常低。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实验周期长,很多学校不愿让学生在一个实验上"浪  相似文献   

19.
正"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稳态与环境"模块的活动建议。不同版本教科书对培养液的选择有很大差异,如葡萄糖溶液或马铃薯溶液。此外,由于教科书对酵母菌的初始浓度、取样的时间等都没有明确说明,且酵母菌在培养过程中易受到杂菌污染,往往难以得到理想的"S"形增长曲线,也未发现关于有氧或无氧条件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1 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研究种群数量变化原因 酵母菌是一种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出芽生殖的单细胞真核生物,个体较大,能在高倍显微镜下清晰可见。酵母菌的生长周期短,增殖速度快,是研究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以及外部因素对种群个体数量影响的良好实验材料。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下降、波动、稳定等,“J”型曲线与“S”型曲线是两种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在实际环境中,由于资源空间的有限,种群的增长一般都是“S”型曲线,该曲线有一个K值,即环境容纳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