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三月,听了两节课,《羚羊木雕》和《斑羚飞度》。《羚羊木雕》的授课者是一位资深的老教师,以"训练"为手段,通过不断的问与答,你答我答他答,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感悟能力和描写能力。《斑羚飞度》的授课者是一位年轻的"老"教师,以"迁移"为主线,匆匆读完文本,  相似文献   

2.
邹扬 《现代语文》2014,(7):150-151
初中学生写记叙文普遍是记叙比较清楚,而描写意识不强,特别是人物的语言描写。大多数的人物语言多是学生腔,缺少生活气息和个性化。加强学生语言描写指导,以提高他们写作记叙文的水平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指导学生借鉴课文,汲取语言描写的技巧。初中语文课本有大量的语言描写的精彩片段,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理解语言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如《羚羊木雕》一文中"我"的妈妈、爸爸和奶奶的语言描写:"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相似文献   

3.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它强调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等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创造生动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亲临实践,在亲历中生成“真切体验”,产生个性化见解,使课堂洋溢人文气息。下面,我就《羚羊木雕》一课,谈谈我对体验性学习的认识口。  相似文献   

4.
一、转变观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1.注重对话,平等交流。在教学《羚羊木雕》时,围绕“羚羊木雕应不应该要回”的观点,我刻意点拨提出:“羚羊木雕是非洲具有代表性的、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工艺品,其文化、艺术价值很高,作为学生还不能自我支配。”一语激起了学生丰富的情感:“羚羊木雕即使价值很高,也不及好朋友的情谊,因为友情是无价的。”“没错,而且木雕是爸爸送给我的,那我就有权支配。”  相似文献   

5.
翟福成 《考试周刊》2011,(17):223-224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皮亚杰指出:"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由学生自己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实现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欲望、探究的方法、探究的能力呢?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谢建中 《生物学教学》2005,30(11):10-11
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引导和指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更期待它能够内化为学生经验系统的一部分,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笔者对此进行了探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玉荣 《成才之路》2011,(14):35-35
探究性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和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在阅读探究中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我进行了课堂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尝试,以下谈一谈我这方面的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美术欣赏课中存在的误区,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自己的探索,论述了如何引导学生在欣赏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带着问题去欣赏、感悟美术作品,对名画提出修改意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主体以探索和研究的方式对待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对小学生而言,就是能够围绕一定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自主寻求答案,构建知识,解决问题。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呢?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自主探索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学习并获得不同的发展,就必须营造一种自由轻松开放的探索氛围,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七让":新知识让学生自主探究;课本  相似文献   

10.
一技在文章的结尾,出现了疑问句的形式,我们不妨把它称为疑问式结尾。这种形式在整篇文章的最后,提出问题(或进行反问),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意味悠长。张之路的小说《羚羊木雕》,"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要回来,"我"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  相似文献   

11.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它强调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等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创造生动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亲临实践,在亲历中生成“真切体验”,产生个性化见解,使课堂洋溢人文气息。下面,我就《羚羊木雕》一课,谈谈我对体验性学习的认识口。一、创设情境,激发兴…  相似文献   

12.
孙小杰 《考试周刊》2013,(59):31-32
<正>《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对语文学科教学的指导意义之一在于:它教会了我们如何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设计探究性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方法中的体验探究法和形象探究法尤其适合学生学习语文。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运用这两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尝试和感悟。  相似文献   

13.
WebQuest(网络探究学习法)是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两位教授伯尼?道格(BernieDodge)和汤姆?马奇(TomMarch)首创,主要是在网络环境下,南教师引导,以一定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目前全球已有很多教师依据这种方法建立了自己的WebQuest课程网页,并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开展了实践。我国不少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也在积极倡导,许多学校也正在努力尝试WebQuest应用。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探究性学习的生长点,以WebQuest为主要学习形式,以主页图为指导手段,开展了探究性学习,非常受学生欢迎。  相似文献   

14.
与其他学习方法相比,探究式学习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让学生产生探究意识和教会学生如何探究,简言之就是让学生"想去做"和知道"怎样做"。要达到以上两个目标,就要有效的组织开展探究活动,关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种种表现,可以说,探究过程的有效开展是探究性学习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所在。然而反观当前数学课堂中组织实施的探究性学习,很多教师更加习惯将自己置于一个"指挥者"的角色,在探究过程中过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志伟 《考试周刊》2010,(16):181-182
探究性教学改变了单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法,构建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重过程、重体验的学习方式,对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在教学中作好科学探究呢?是不是做做实验,搞些活动,就是探究学习了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科学探究应该是扎扎实实、充满乐趣的过程,而不是热热闹闹,走走过场。那么在生物教学中,怎样才能将探究学习真正落实到位?下面我就在探究教学过程中的尝试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的创新型提问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的创新型提问艺术是指那些能够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提问设计思路和提问方式方法。一、迁移式提问学完《羚羊木雕》课文内容后 ,可设计这样的提问 :“学了《羚羊木雕》 ,我们对万芳及其父母的做法都有自己的理解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是怎样处理的 ?”这个提问将课文的学习迁移到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 ,让学生联想与课文内容相似的自己与父母在家庭中产生矛盾的事。这样把语文学习引申到广阔的生活 ,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将学生在学习课文中产生的感悟、共鸣、联想倾诉出来 ,使学生…  相似文献   

17.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美国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施瓦布认为,仅仅向儿童提供刺激并指望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学习是不够的.教师在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的同时,要对学生确实探究主题、设计探究方案、运用探究方法、调控探究行为、交流探究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进而达成探究性学习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羚羊木雕》因其情节接近孩子们的现实生活,加之反映了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深受学生喜欢。本文的情节大致是:爸爸从非洲回来送给“我”一只羚羊木雕,“我”把它送给了讲义气的好朋友万芳,父母知道后逼着“我”从万芳那里把羚羊木雕要了回来。该文选自1984年第10期《  相似文献   

19.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对学生做的事(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 students)"。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激活学生英语学习的探究意识,不但可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意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新知识,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是我们每个课改实验教师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