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整体上看,地球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却经常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地域差异。地域差异在陆地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这样说,陆地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陆地上的不同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分别具有不同的热量和水分的组合。不同的气候,又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陆地上有多个自然带是陆地环境地域差异的具体体现。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具有明显的地带性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由于热量条件的差异,自然…  相似文献   

2.
全球范围内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但又存在着地域‘差异.这种差异的具体体现就是各地不同的气候、植被和土壤等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历年的高考题关于自然带的考查不仅出现频次高而且分值也大,因此该专题在高三第一轮复习及高一新课程学习中都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一、区域差异性影响着人口迁移与西气东输1.差异性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差异(1)自然因素的差异从总体上看,全球范围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但是各地区又存在地域差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规模有大有小。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  相似文献   

4.
一、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从直观上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现象;(2)通过分析典型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归纳总结出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3)能运用所学的地域分异规律,分析说明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相似文献   

5.
陆地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既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又反映了区域间的差异性,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综合和概括,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科特点的内容之一。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有:陆地自然带的主要类型;地域分异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非地带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初探自然地理环境对民俗事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俗在其形成、发展、演变和传播的过程中,自然地理环境都对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地理环境的区域地理分异,对于民俗事象的区域特征、地域分异等方面更产生重要的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都对民俗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不同区域内主导因素和影响程度并不相同。分析和研究自然地理环境与民俗社会文化的相关关系,无论对于民俗学还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区域从城市和农村的区别看可分为城乡,地域从地理方位上划分可分为东西南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区域而言,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有明显的差异,因而文化亦存在差异;就地域而言,因气候、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经济发展、历史、饮食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文化区,人们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性格上都表现出明显的特质,东西南北地域之间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8.
陈炳飞 《考试》2003,(1):34-35
不同地域的气候形成因子不同,导致其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存在着差异,就全球而言,影响气候的因子较为复杂,因此,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是教学重、难点重合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相似地区的气候形成因子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规律性,因而,以位置为中心要素可以构建气候分布模式、图解气候成因,其中,大陆东、西岸模式图最为重要、也最为常见。一、大陆西岸气候成因和分布欧洲与非洲西岸、美洲西岸和澳大利亚西岸的气候分布规律明显,表现为以赤道为轴、向南北呈对称分布(如图1-b所示,从赤道向高纬依次是热带雨  相似文献   

9.
<正>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由特定人群积累并传承的具有独特性和地方代表性的文化。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的人们在各自区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创造了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新媒体时代,各地为了增强地域文化的影响力,打造当地的地域文化品牌,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例如:有的地区制作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节目,以推广当地的地域文化;有的地区通过电商平台推广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仅仅是降水量的分布由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呈半环状分布图式。在降水量呈半环状分布的特征影响下,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植被由森林逐渐变为草原,再变为荒漠。但是由此得出,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分布也有类似的图式,“地理环境呈半环状结构”是不妥当的。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植被和自然带的分布,都表现出明显的纬向地带性特征,都是与一定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密切相联系的。这样理解既有利于掌握全球地理环境分布的规律性,也有利于突出区域地理环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是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重要表现,反映的地理信息非常丰富。本文从坡向、山地位置和垂直带谱等方面就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进行简要阐述,并说明判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综合与概括,是体现地理学科特点的内容之一。这一知识,不仅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考查其空间分布与想象思维能力,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2002年江苏综合卷中1~3题通过树木年轮的特征判断其所在自然带;2002年上海卷42~43题,考查了天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2003年上海综  相似文献   

13.
一、知识构建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必修3“内容标准”的第一部分为“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要认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首先应“了解区域的含义”.区域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与界线.对于“区域”这一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把握“区域”的基本特征.一是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的界线可以是人为划定,也可以是自然形成.人为划定如我国的各级行政区界线,又如世界上的洲、国界线等;自然形成界线往往是渐变、过渡、模糊的,如我国干湿地区的分界线、红壤和砖红壤区的分界线等.  相似文献   

14.
体育运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任何一种体育运动离开一定的自然条件和一定的社会环境都将无法存在,而一个地区的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制约着体育运动的开展和发展。一、地理环境对体育运动的影响地理环境中的很多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体育运动,本文主要论述自然地理环境、现代工业文明以及地域文化三个要素对体育活动的影响。1.自然地理环境(1)经纬度对体育运动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这一要素中,对体育运动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纬度和经度因素。一个地区的纬度决定着这个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相似文献   

15.
地理环境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理环境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它们对一个地域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大 ,这是形成我国丰富的饮食文化和众多各具特色地方菜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初中地理教材中,虽对“宁夏地理”有所涉及,但系统性不强,不便学生了解和掌握,笔者现归纳如下,供同行们参考。宁夏深居中纬度大陆内部,距海远,按自然带分布,位于经度地带性由温带草原自东向西过渡为温带荒漠的地段内,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在总的分布趋势上,应属经度地带性。但就其区域分布而言,又显示出了较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的分布特征。所以,宁夏地理环境无疑具有二重性。但笔者认为以纬度地带最为显著,从而形成了各自然带沿纬度有规律的东西伸展、南北更替的分布趋势。在气候方面表现为:1宁夏南部温带半湿润地区(包括泾源县全部、…  相似文献   

17.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材分析】地理环境,通常是指环绕人类社会的自然界,又称自然环境或自然地理环境。它是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彼此依存,相互影响,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和运动,从而形成一个整体。但是,作为整体性的地理环境,它的各个地区的形态和结构并不相同,总是有规律地因地而异,通常表现为地带性差异和非地带性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没有两个性质完全相同的区域。整体性和差  相似文献   

18.
点击课标以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区域差异。设计思想必修3是在必修I讲述自然地理和必修2讲述人文地理之后的第三个必修模块。本册地理学中的区域研究,往往是前面两册书中所学地理规律与地理原理的应用,如本节课“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就是必修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在实践中的应用。区域地理是研究不同范围、不同层次区域特征的形成,是地理环境各要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简单地由某一地理要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自然地理环境不仅是文化形成的基础,也是文化的加工对象.中国农耕文化的形成及其地域差异与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在农耕文化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自然地理环境不仅是文化形成的基础,也是文化的加工对象,中国农耕文化的形成及其地域差异与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在农耕文化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