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在长期生产过程中,逐渐地改变着周围的自然环境。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日常生活所需用的一切东西,以维持人类的生存。劳动生产的实践经验,使人们逐渐地认识到物质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着的。这样,就产生了一种简单的、朴素的唯物论观念。人类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实践的继续,使人们逐渐地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认识了世界的本来面目,相信了物质世界本来就存在着,并不是由什么神灵创造出来的。尔后,由于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  相似文献   

2.
单万云 《文教资料》2007,(9):142-144
思维的自由是大脑创造的前提,而创造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人的创造能力要从孩子时代开始保护和培养,因此幼儿园和家庭就应当承担起这项关系着人类发展的责任,在幼儿游戏、学习及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予儿童自由的空间和时间。然而自由又是相对的,在给予其自由的同时又要注意其专注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自由是从人类存在的第—步起就开始追求的一个生命起点,同时,作为人类历史生命发展的最终理想,它又具有最后终点的意义。人类的生活,人类从动物界的脱离,是从超越自然环境的束缚,把自己本身当作自由的主体加以解放的行动开始的。”([日本]柳田谦十朗《自由的哲学》)是的,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们就在自觉不自觉地追求着一种自由的生命,只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们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自由”是一个古老而又常说常新的话题,可以这样说,人类以追求自由作为自己生命的起点。又以实现自由作为自己生命的终点。所以,有人说,…  相似文献   

4.
很多人误解了读书的意义。读书,是为了完成学业,是为了研究某个问题:如果这样看待读书,就大大降低了它的价值;如果这样理解读书,就会丢失很多东西。  相似文献   

5.
严钦熙 《师道》2008,(10):21-21
国内知名教育学论著上对教育的目的或者功能有这样的概括——传递人类知识、改善人的本性。这说的一点也不错,但仔细思考一下,又觉得说得还不够。教育还应该在培植人的善心、鼓励人的善行,使人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要使受教育者健康快乐地成长;受教育者在健康快乐地成长时,能获得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和在未来的人生中去从事自己觉得有意义,同时又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和民族有益的工作的能力;培养有自由精神有尊严的人。这样说来,教育的目的和理想就更加崇高。  相似文献   

6.
隔离在世界之外的人类 梭罗说过:“世界蕴藏在野性中。”按照这个标准,现在的人类已然被自己创造的种种隔离在世界之外了。当人类建造起文明,曾经让我们能够从猿猴进化成为高等动物的冒险与探索的冲动基因正在不断地退化。在人类自己打造的温室中,未知与探索已经变成了冒险的代名词。为了安全和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将自己和孩子隔离在隐藏着未知危险的自然之外。可是当人类侧身让危险从胸前滑过的同时,有很多东西也在同样看不到的背后与我们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7.
尤努斯  婧子 《大学生》2012,(22):44-46
经济学理论中只有一种企业类型:赚钱的企业。此外,我们的教科书中还强调了利润最大化。我一直认为创造出这个理论的理论学家们曲解了人类。人类不是生来就为了赚钱的机器人,还有很多其他追求。理论学家们仅仅把人自私的、以自我为中心的那一面拿出来,据此创造了关于企业的所有理论。而我们一直以来就接受这样的教育,形成了思维定势,所有人都在忙着挣钱。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人类本身的存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曾明确地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同时这也是人们仅仅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都要进行的(现在也和几千年前一样)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说: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形而上学>第1页). 又说: "人本自由" (<形而上学>第5页). 以上两句话,一说自由是天性,二说求知是天性.但是,自由加求知就等于创造,所以,创造也是人的天性.这可以简单地写成一个公式:  相似文献   

10.
西方人所说的自由是指对必然性的认识和遵循,而庄子所说的逍遥是自我主动地摆脱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束缚,自觉地过一种悠游自在、无挂无碍的精神生活。庄子告诉我们:有多大的创造力就有多大的自由;但创造力再大,作为具体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所依待的,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超越自我和功名的束缚,遵道而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才能在精神世界里逍遥游;这样的人在世俗的眼光里百无一用,却是创造了人类文化的精神导师。从这些思想中可以引申出庄子的大学教育哲学:大学的自由不是制度所赋予的,而是大学人自己创造的;但大学又要建立一种制度,以保障创造的自由,同时包容创造的失败者;掌握了实用技术让人获得有限的自由,只有小用,人之大用是思想的自由与逍遥。用这样的教育哲学思想看当今的大学教育,我们便明白了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标准和要求限制了大学人的自由,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降低了大学的品格;大学有太多的虚假和虚伪,太讲究实用,容不下大而无用的思想、文化和艺术,很难见到单纯质朴、真实鲜活、淡泊名利、逍遥自在、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真人"。这既是体制的问题,也是大学人自己的问题,因为自由需要制度的保障,而逍遥是可以自我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思忙 《师道》2002,(12):27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创新与创造是一项极其高深的活动。然而事实上,很多创造只是很简单的加法组合而已。美国有个名叫海曼的穷画家,非常用功,但画法不当,又没有名师指点,一直没有成名,也一直很穷。后来,他终于变成了富翁。海曼是怎样致富的呢?原来他只是巧妙地运用了加法的魔力。海曼经常用铅笔和橡皮画素描,画了擦,擦了又画。很多时候,当他想用橡皮的时候,讨厌的橡皮却又不翼而飞了。为了不让橡皮再丢失,贫穷的海曼把橡皮用铁丝固定在了铅笔的顶端。这样用起来挺方便,又不用专门找。后来,他灵机一动,又稍作加工,就成了现在…  相似文献   

12.
ZYX 《少年电脑世界》2014,(12):14-17
很多淀粉应该都玩过双系统吧?比如同时在一台电脑里安装Windows XP和Windows 7。这样就可以既使用新系统,又不丢掉去系统了。但这么新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不能同时使用两个操作系统,每次切换时必须重新启动。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虚拟电脑”这个神奇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13.
假借是人类的自觉的创造性意识和行为,尤其是精神性创造的重要因素。人类原始初期,在假借意识支配下,人们现实地改造客体,导致了工具的使用和制作,而当人们想象地改造客体时,假借则成了人类艺术创造的发端。同时,在艺术的创造过程中,假借意识将物与心两者沟通起来,并调节物象与心灵的关系,使物象形态与作者心态达到平衡。艺术由此才能够成为连接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的天桥。于是,假借就成了人们调节与周围世界的平衡关系,达到生存自由的精神需要,也就成了人们从事艺术创造活动的内驱力和原动力。  相似文献   

14.
创造——人的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形而上学》第1页)。又说:人本自由(《形而上学》第5页)。以上两句话,一说自由是天性,二说求知是天性。但是,自由加求知就等于创造,所以,创造也是人的天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提倡"继承——创造"观.即既要注意继承与创造之间的区别,注意先继承后创造的阶段性,又要注意继承与创造之间的联系和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研究知识,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加强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这样,学生就能自觉地从外部引入新的知识,或从内部寻找新的突破口,以冲破原有知识的束缚.  相似文献   

16.
人类传播方式的嬗变及对现代传播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际的信息传播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人是社会的动物,共同的生产劳动造成了互相依赖的社会关系,决定了彼此必须交流思想、传播信息,从而产生了传播活动。 人类最初的传播活动,只能产生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和共同的劳动,出于人类求生存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依、住以及其它东西”,①物质无产的发展,既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又为人类提出了精神交流的要求,人们要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并要协调和处理好这些关系,就需要获取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了解周围事态的变动,于是就出现了信息的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17.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我们的地球母亲,为了她的孩子,她献出了所有我们能够利用的东西,这样人类才得以不断发展。她慷慨地给了我们这么多,而我们又用什么回报她呢?大自然——人类共同的家园,已经遭到人类不同程度的破坏,大量动物、植物物种灭绝,乱砍滥伐、白色污染、废气废水排放屡禁不止。作为一个小公民,我们能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来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呢?  相似文献   

18.
呼唤的力量     
人类一路走来,曾短暂地缺失过某些东西,也将永远地失去另外一些东西。也许大部分都是在无形中失去的,人们竟不知不觉……当大多数人就这样错过时,总有那么一些人会站出来,呼唤着那些悄悄流失的、珍贵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那天我见了蚂蚁搬家,这让我想了很多。近几年来,人们都在提倡环保。可是,由于多年的乱砍滥伐,造成了让人们无法弥补的过错。数以百计的动物都离开了人类,不再回来,人们就这样永远地失去了它们,这便是大自然给人类的处罚。人们不仅仅是破坏大地上的生物,而且,还破坏了大气层。大量地建造工厂,工厂的废气又大幅度增加,排出的尾气聚集起来冲向大气层……如果人们继续如此,那么,臭氧层的空洞一定会扩大——幸好,人们还是醒悟过来了,已逐渐用天然气作为动力源了!虽然,人们在不断地改善着,弥补着,但,有的东西,失去了就是失去…  相似文献   

20.
关于自由的问题,自从人类走出动物界,意识到自己的主体性时就发生了。自由在人们的心目中,从来都是一个神圣的东西。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都以“不自由勿宁死”的精神,热烈地不间断地追求着这个神圣的东西。但是,对于自由的本质认识,却只是在近代才逐渐达到的。在近代,最先提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的哲学家,是十七世纪荷兰的伟大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斯宾诺莎。但是,自此以后,直到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问世之前,在长达两个世纪里,关于自由这个重大哲学问题的探讨,始终未能得到实质性的进展。这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