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的确,好问的人有奇思,奇思的人善创新。在我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结束时,多次发现幼儿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其中主要表现在他们不断涌现出来的小问题还没来得及与老师同伴探讨完。这样的现象引起了我的关注与兴趣,由此,我尝试在课后留两分钟让幼儿发问。可喜的是幼儿的问题接二连三,如在介绍《首都北京》后,幼儿发问:“皇帝以前住在故宫的哪一间房子啊?”“长城到底有多长?”“首都为什么不设在我们美丽的苏州?”“地图四边的画是什么意思?”等等。这样的发问使教学活动更完善,更有教育意…  相似文献   

2.
“金灿(càn)灿的葵(kuí)花多美呀!”在晨光中,我看到公园花圃(pǔ)里的大葵花,情不自禁地赞叹着。忽然,身旁的“小问号”问我:“向日葵开花时,你知道花盘朝着什么方向吗?”我马上回答说:“这还用问吗?清晨,葵花笑迎东方的旭日;中午,葵花仰望当空的骄阳;傍晚,葵花欢送西沉的夕阳。葵花总是向阳开啊!”“小问号”又问:“为什么葵花总是向阳开呢?”“这,这……”我被问得哑口无言了。其实,包括“小问号”在内,和我同游的几个同学都不能回答这个“为什么”呀!带着这个问题,我回家问爷爷。爷爷笑着说:“你问得好。”不过,他没有直接给我解答这…  相似文献   

3.
梁峥嵘 《贵州教育》2009,(18):27-27
一、满足幼儿的求知欲,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 幼儿期的孩子对生活环境中的一事一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常以好奇的心态去发现疑难问题,寻找答案,不断地对成人加以穷究、发问。面对这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家长不是敷衍了事就是粗暴地加以制止。我们班有个幼儿遇事喜欢问为什么,到最后家长都不知该怎么回答他的问题,只好向老师求助。我指导家长,平时可陪同孩子一起去书店查阅资料,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书的兴趣和阅读欲望。现在,这孩子一遇上解决不了的问题,会自己上书店查找答案,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时期的幼儿正是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他必须有一定的直接的感性经验,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书上的相关知识。因此,家长平时应注意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生活,丰富其直接的感性经验,使幼儿在阅读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利用每天接送孩子的时间,引导幼儿观察沿路的风景、  相似文献   

4.
常用修辞格     
八设问与反问一般的疑问句是“有疑而问”,发问的人提出问题,要求对方回答。根据发问方式的不同,这类疑问句可以分为“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三种。例如:①“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相似文献   

5.
沈秀华 《福建教育》2010,(7):105-107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好奇、好问,求知欲强,他们看到自然界、生活中不理解的现象,总是喜欢问“为什么”。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选用儿歌《我班有个小问号》作为素材,让幼儿大胆提问并尝试用绘画和记录的方式学习仿编儿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幼儿爱问“为什么”,培养他们从小爱动脑筋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6.
上课时,我像往常一样首先提出一个小问题让幼儿回答:“小老鼠为什么总爱咬东西 ?”我连问了多遍,全班幼儿竟没有一个来回答,这是怎么了 ?这可与平时都举着小手抢着回答问题的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呀。我百思不得其解。   下课了,我把帅帅 (化名 )叫进办公室。“告诉老师,小朋友们为什么不肯回答老师的问题 ?”帅帅往四周瞅了瞅,故作神秘地说:“老师,我就告诉你一个人,别让他们听见。倩倩 (化名 )说,‘老师总是说我回答的不对,以后我才不回答了呢。’还有会会 (化名 )、苗苗 (化名 )都这样说。”噢 !我明白了。   原来,…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幼儿刚接触感受音乐活动的时候,每当我问为什么喜欢某段音乐时,他们的回答总是: “因为很好听。”“因为很优美。”我理解他们表述的感受,其实是指乐曲旋律的优美或是鲜明的节奏吧。  相似文献   

8.
那天,我给小班幼儿上美术课,学画小鸡。我出示了范画,问小朋友小鸡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七嘴八舌地回答:“圆圆的头、圆圆的身子”,“一个嘴巴、两只眼睛、两只脚”……突然,李石灵嚷道:“不对,小鸡一只眼睛!”小朋友们默不作声。当时,我真想抓一只小鸡来,让小朋友们正面、侧面好好地看看。怎么办呢?我急中生智,先正面对着小朋友问:“你们说,老师有几只耳朵?”小朋友们齐声回答:“两只耳朵。”我侧转身子问:“那么,现在你们能看到老师几只耳朵?”小朋友一起说:“一只耳朵。”这时,贝贝喊了起来:“我知道小鸡为什么只有一只眼睛了。”……课上得很成功。这堂美术课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给了我许多启发。启发之一,要重视幼儿的提问。这堂课完全超出了我  相似文献   

9.
问号启开了思考之门,而我们的责任是揭开问号的奥秘!小爱迪生自学习说话时就喜欢问各种问题,好像他学说话只是为了发问似的。有一次,他问爸爸:为什么会吹风?阿尔,我不知道。爸爸回答说。为什么你不知道?他追问。  相似文献   

10.
甘怀喜 《甘肃教育》2006,(11B):31-31
一、课堂提问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 课堂教学,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手段,目的都是为了满足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对于每一篇课文。如果学生能较好地掌握重难点,教材的其他内容一般来说都可以迎刃而解。因此,课堂提问一定要围绕教材的重难点,要突出针对性。要讲究问什么。怎么问,通过问要起什么作用等。通过问答.分清“枝”“叶”,达到正确全面理解教材的目的。如在教学《麻雀》时,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让学生明白空间是一种什么力量,为什么说这种力量是强大的.是该文的重难点。我在教学时,紧紧围绕重难点,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一开始,我就亮出第四幅图问幼儿:“桌子椅子上有什么?”“哪来的脚印呢?”我让幼儿自由议论2~3分钟后再回答。幼儿说“是小偷从窗里爬出去踩上的”、“是弟弟关窗户踩上的”、“是弟弟站在桌子椅子上当小海军踩上的”等等,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在幼儿各持己见、  相似文献   

12.
军军化名已经三岁了,一次一位阿姨问军军:“军军,你像爸爸,还是像妈妈”“洗了脸像妈妈,不洗脸就像爸爸”军军的回答干脆利落。“为什么呢”那位阿姨惊异地问。“爸爸黑,妈妈白。”军军回答。从这简短的一段对话中,我们感受到幼儿语言的绵绵童趣和可爱,亦如我们成人一样,幼儿的语言也洋溢着奇特的艺术性和创造性。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是思维的基础,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其心理和智力发展的重要前提。整个学前期是幼儿口语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幼儿学习语言从理解词开始,再逐渐学会表达,词汇量的多少,…  相似文献   

13.
向孩子学习     
有一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了,但记忆犹新。那天的音乐活动是复习歌曲《小娃娃跌倒了》,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我让幼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在为第三乐句“我快快地跑过去,抱起小娃娃”配器时,我问幼儿:“这一句用什么乐器比较好?”幼儿说:“沙球。”我问为什么,幼儿说:“沙球的‘沙沙’声像走路声。”我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材课后作业中经常出现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材而精心设计的“为什么”一类问答题。要求回答时也应根据提问的意旨,结合课文体裁进行解答。 一、找原因的“为什么”。例:那个最先画好蛇的人为什么喝不到酒?(《画蛇添足》)  相似文献   

15.
色彩是有表情的:高兴愉快是红橙色,明亮而暖洋洋的;哀愁是紫、蓝、灰色,暗谈而沉闷.色彩也可表现味道的酸、甜、苦、辣,表现音乐的韵律情调,梦的色彩等.但是,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实际出发,教学内容应是儿童能够感受到并能理解的,不能过早地去涉及色彩深奥的原理和规律,也不能用成人的感觉去要求,因此,我在教孩子认识色彩表情n时,都是通过与孩子浅显易懂的谈话和欣赏儿童作品等为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的.如在认识红色的色彩表情,我问幼儿:“春节时,他们玩得开心吗?”幼儿齐声回答:“开心!”我又问他们:“春节时妈妈给你买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红色”,“黄色”……我接着问孩子:“为什么商场挂了那么多大红花和红灯笼呢?”“要过节了.”……通过谈话,孩子们认识到红色的色彩表情是高兴.同时,我又让幼儿欣赏以高兴为主题的美术作品,从而使他们加深体会:原来我们高兴时,可以多用红色绘画出来.  相似文献   

16.
一次,宅者在某幼儿园大班进行类包含关系的测试,内容是看两面大红旗和四面小红旗,要求回答红旗多还是小红旗多。前面被测的幼儿几乎都回答:“小红旗多,红旗少。”而从第十三名幼儿开始,幼儿都突然明白了:“红旗多,因为小红旗也是红旗。”我对此感到疑惑,就问被试者:“你怎么知道的?”答:“老  相似文献   

17.
追问,存教学中是指顺着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询问学生真实想法或顺着学生的思路通过发问来推进后续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提问技巧,在数学课堂上经常为教师所用,为了使学生弄懂并通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8.
有些孩子在家是“皇上”,任性、霸道。为了使幼儿学会关心帮助别人,我为孩子们讲了不少这方面的故事,如《小羊和狼》、《萝卜回来了》等,但效果总不太显著。 最近,我发现孩子们常举着手中的“地球超人”玩具,学着动画片中的话语:“把我们的威力联合起来,我就是一地球超人。”真是有模有样,让人忍俊不禁。何不利用“地球超人”来教育幼儿呢?于是我问幼儿:“为什么风、水、火、  相似文献   

19.
<正>“谁轻谁重”是我园大班主题活动“动植物王国”中的一次数学活动。活动中,教师从引导幼儿猜测不同动物的轻重导入,再将班级内体积较小的玩具物品用天平进行称重对比,以此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并能用目测估量的方式感知物体的轻重关系,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重量关系。由于受室内材料和场地的限制,仅通过一次集体活动难以帮助所有幼儿获得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受我园“户外课堂”理念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学生质疑与释疑能力并不是指多问几个“为什么”,或用“是”和“不是”来回答,而应从儿童的好奇、发问、求知欲望等出发,从针对性、主动性、独立性、层次性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