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费时低效,是谁也不能否认的尴尬现实。范红和王家伦两位老师撰文认为,当前“语文越来越难教”,“其主要原因是语文教学脱离本位,烦琐浮华的倾向有愈演愈烈之势,主要表现在教学‘套路’的华而不实”,主张语文教学要“回归学科本位”。[范红,王家伦.语文教学:请回归学科本位[J].中国教师,2012j(5).]我个人认为,这两位老师还没有直抵问题的核心,“语文越来越难教”,不是“语文教学脱离本位”的问题,而是我们的教育立场有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晓媚 《陕西教育》2011,(10):55-55
在教学中我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学生:“老师。我不喜欢语文。”“老师,我不爱上语文课。”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使学生从心底喜欢学语文呢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许许多多的语文教育专家、语文老师都深刻地认识到:语文课当有语文味。怎样的语文课才有语文味呢?应是返璞归真的语文课才有语文味。什么是“返璞归真”的语文课呢?那就是去掉外在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的课。即读书声声声入耳的课。亦谓之原生态的语文课。语文课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才能激发情感和品味语言。感悟出蕴含在文本中的原汁原味,才是程少堂老师在《语文味研究回顾》一文中所说的有“语文味的课”。程老师在文中还强调说:“语文教学就是语文味教学,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杨宏丽老师既富有教学的纯情,又富有教学的智慧。她认为“站在语文教学这一方净土上.需要用我们的纯美的心去经营.只有纯美的内心才可以成就语文教学这一纯美的事业”。从语文教学的一线到语文教研领域.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新课程中倡导“以教学和实践结合为本”,其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语文教学中“实践与真情”,“团结协作”和“创新发展”,就是“以实践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语文老师应在洞悉“以人为本”思想历史渊源的基础上,将实践与教学在继承中发扬,并将这种理念实践在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现代语义教学的高耗低效.跟语文教学局限于课内。脱离生活、脱离实际有很大的关系,教师仅仪把知识传递作为自己的使命.平时紧紧用着考试转.考试大纲要求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老师殚精竭虑于教学生懂“怎样解题”.学生疲于应付练习、考试.因此教师的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教学模式是封闭的.教学方法是僵...  相似文献   

7.
最近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和张庆老师的《语文教学必须倡简》。于老师通过具体鲜活的例子,总结出语文教学要精讲、多读、勤写,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张庆老师从“追寻新课程的本质、削枝强干集中目标、三维目标的整合、突出基本教学手段”四方面谈了语文教学要“简”。读后引起了自己的一些思考,想与同仁们交流.  相似文献   

8.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所以语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语文教学渗透于学生的生活中。学习语文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的内容也不仅仅是教科书.教师必须要树立“大语文观”.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把生活与语文教学融合起来.为语文教学注入源头活水.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回归生活。让生活成为教材.把社会当作课堂.努力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9.
王冬梅 《课外阅读》2011,(9):282-282
“执子之手,与尔携老”,用这句话来形容一个语文老师与语文的关系不知是否合适,可我就想这么说。执教十几年以来,我对语义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有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很多老师反映.在新课程面前有一种束手无策的感觉。而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完善起来的传统的教学常规,又无法规范语文教学各个层面的操作问题。在目前“均衡”与“和谐”被广泛关注的背景下,非常迫切地需要有一套基本的学科操作要求来规范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初,华东师大出版社推出“语文狂人”王泽钊的三本新书;《高考语文.小菜儿一碟》、《中考语文,小菜儿一碟》.《王泽钊老师讲作文》。三本书里,有近百篇好文章.有数十堂浓缩的“王氏语文课”。循着讲课的脉络,便会发现,为何学生“看到课程表上有王老师的语文课.就特别高兴”。三本书再现了王泽钊个人教学精华.引导中学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轻松应对中、高考。王泽钊.  相似文献   

12.
语文本来难教.新课程背景下似乎更加难教。语文老师的病症往往在于角色错位.认为自己是一个“教学生语文的老师”,急着去“传道授业解惑”.急着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笔者以为,平时精讲精批.扮演在而不在、不在而在.有巾有无、无中有有的灵动的角色.才能满足不同学生在不同场合、不同  相似文献   

13.
陈瑞昌 《江苏教育》2007,(12):23-24
方海莲老师的《透视语文教学的“伪思考”》一文,直面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表面化、程式化、“空壳化”现象,指出这些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伪思考”.学生个体没有真正进入能动状态,因而不能达于内心,无法“自由言说”。方老师又说学生流于“伪思考”,与语文教学中教师过分依附既定的目标任务有关,与“预设”抑制了“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作为做语文老师,不光要有语文老师的感性,教会孩子各种语文知识,也要有数学老师的理性思考,把逻辑思维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数学的“加减乘除”是最基本的运算方法,我试着把它们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其中语文阅读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演好这个重头戏作用非常大,可以增长学生的学科知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可见语文阅读训练必须抓。关键是怎样抓?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在抓语文阅读训练,可是有的流于形式,有的收效甚微,有的甚至还没有跳出问答式的阅读模式。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个驰骋于三尺讲台的语文老师,有必要用自己的语文教学重新诠释“阅读训练”,结合我自己多年的实践,结合我校语文课题组的部分研究成果,再次谈谈“语文阅读”。  相似文献   

16.
前几天看到一篇研究“素读”的文章.不禁令我想起南通素有好评的“素读”提倡者(笔者臆断)陆文蔚老师.对老先生的预见和倡导再次深感景仰!三十多年来南通师专的一代代中文学子秉承老师们的衣钵在南通这块沃土上教学生学语文.而且大多不会忘记老师们传统的、有效的语文教学法:  相似文献   

17.
“教学难.教文化课更难”。这是目前职高教学不用争辩的事实.本应是最有魅力的语文课,长期以来也并不受到学生欢迎。近年来甚至有人声称:“职业中学语文教学走进了死胡同!”那么面对课堂上昏昏欲睡的学生.我们需要的不仅是责备和谩骂.更不能放手不管。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家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8.
过去,语文教学基本上是“教教材”,现在,人们提倡“用教材教”,这样,如何使用语文教材就成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其中有许多地方值得研究。本期刊发三位老师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谈了各自的看法,可供读者朋友参考。欢迎大家参与“热点”栏目的讨论。第九期的话题是:口语交际教学教什么。  相似文献   

19.
杨秀 《学语文》2009,(1):52-52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举,用兴趣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古语有:“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只有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热情地投入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来,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顾名思义,就是从语文教学实际出发,根据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结合本地、经济、文化、资源特点,设计课程目标、研制课程教材、制定课时计划、实施有效教学,进而形成一套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教学系统。而长久以来,农村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皆由老师理所当然的一手包办,完全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语文是什么”“语文教什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