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所以音乐又叫做情感艺术。而且声音与人的感情活动是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的,所以音乐不仅能抒发、激励、表达人的喜怒哀乐和各种情感,还能表达情感的发展变化。人类生活中需要音乐,而幼儿燃更需要音乐。一个孩子如果能积极认真地学习音乐,不但能奠下艺术文化修养的基础,而且有助于人一生的事业,影响其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最善于表现人们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能达到音乐教育“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而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则是通过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使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内在的音乐感受。这种感受能拨动人们美的心弦,激发出精神的火花,能唤起人们对似真非真的美景,对将信将疑的世界的想象。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把情感作为音乐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让学生了解怎么样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使他们在情感体验中引起共鸣,从而达到真正地喜欢音乐和理解音乐。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用心体验音乐情感、陶冶情操,使他们真正地聆听音乐、领悟音乐、享受音乐,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不仅学到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3.
音乐通过有组织的音(主要是乐音)形成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给人们的感受首先是情绪上的反映,如愉快、烦躁、激动等等,而情感又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某种态度。音乐的音响形式是情感的直接载体。因此,音乐能给人以情感的移入,它能更直接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被誉为“最情感的艺术”、“人类感情的速记”。音乐能引起情感的共鸣,音乐欣赏是音乐情感体验的重要通道。音乐对人的情感作用比较直接,声音刺激于人的感官,唤醒着听觉、感觉、知觉和表象,蔓延到大脑神经系统,引起生理变化,改变了心跳、呼吸、血流及运动神经的活动频率,于是就产生了相应的情绪和情感。音乐可以使对立两极的感情相互转化,如通过积极的感情内涵作用于人的感情,逐步取代人们原有的消极感情并使之转化为积极的感情。优美的音乐中动人的旋律、轻松的节奏、悦耳的和声、丰富的音色,可以使人的兴奋与抑制得到调节,使人身心愉快、精神协调、心境良好,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处在积极的情感状态下,从而使人们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4.
包海梅 《广西教育》2007,(9A):44-45
人类文明离不开美妙的音乐。音乐能引起人的遐想,能使人产生共鸣,更能激起人的情感。音乐又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用旋律、节奏等元素构成音乐的特殊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塑造艺术形象的,而音乐自身的美也只有通过体验才能充分体现,所以在音乐教育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参与音乐创作,以巩固学过的音乐语言、音乐表达手段,发挥想象力,同时也能使课堂的教学变得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6.
有消息说要将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列为高考学科。闻讯喜忧参半。喜的是音乐作为素质教育被放到了重要位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能通过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发掘、培养构建人的审美心理,陶冶心灵,塑造人格。忧的是音乐教学活动在学校所处的尴尬地位。  相似文献   

7.
音乐家特别崇拜赋有绝对音乐听力的人。据统计,赋有绝对音乐听力的人仅有O.01%。所谓“赋有绝对音乐”,是指他们能辨别出单个的“悬挂在空中的”音符,而不需要将它与任何其他音符相比较。  相似文献   

8.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儿童天生就有音乐创造的潜能,而音乐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利用音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激活或唤醒儿童的创造潜能,激发儿童的创造动机,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使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到美丽动人的音符世界中,创造性地体验、感受与表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小虫都被大家尊称为“音乐教父”,从他的音乐中很多人都能得到心灵的沉淀和感悟。而《有你真好》这张专辑,也是他现阶段的人生感言。  相似文献   

10.
高万青 《甘肃教育》2001,(10):17-17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所以音乐又叫做情感艺术。因此,用音乐教育幼儿,能陶冶性格、净化心灵、升华情感、启迪智慧,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一、音乐可以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优美悦耳的音乐能使人精神愉快,增强活力。据有关医学研究证明,人在愉快时,血液中可产生一种有利于健康的物质,它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促进消化、解除疲劳的作用。音乐中千变万化的旋律、节奏和速度,既能调节人体的功能,又能对大脑的边缘系统和脑平网状结构产生直接影响。它能让幼儿…  相似文献   

11.
音乐、能给人带来听觉的享受,心灵的抚慰,而一篇描写音乐的优美篇章,更能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让人浮想联翩,心驰神往.人教版第三册巾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都是捕写音乐的杰作,现将这两篇诗歌中的音乐描写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2.
黄灼 《广西教育》2006,(7C):72-73
如果没有音乐,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无论是优美抒情的旋律,或是激情澎湃的乐章,音乐都能让人平静喜怒,能让人淡忘怨恨,能让人转移痛苦,能给人予鼓励的安慰,也能催人奋发上进。在这五彩缤纷的音乐王国里,一提起广西的原创音乐,人们耳边就会响起刘三姐的歌声,其实,广西的音乐远不至于此。在这里,我将给大家介绍广西的原创音乐。有志于从事音乐创作的同学注意了,这可是我们立足广西,走向全国的开始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好的音乐多了,喜欢音乐的人多了,但是“听不懂”音乐的人也多了。人们一方面喜欢音乐,一方面又为“听不懂”音乐而困惑。音乐究竟能不能“听懂”?音乐究竟“叙述”了些什么?这是音乐这门艺术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音乐材料的非自然性、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使得音乐艺术不像其它艺术那样客易“听懂”。人们试图通过文学的形式去诠释它,但是力不从心。既然音乐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就要尊重它;既然音乐是供人们欣赏的,我们就可以充分享用它;既然音乐“什么都没有说”,我们就不存在“听懂”与“听不懂”。  相似文献   

14.
常听学生说"不会欣赏音乐",这个"不会"究竟是"不会"还是"不懂"?研究表明,猪听到音乐会增强食欲,可以快速体重增长。植物听到音乐能激发生长的活力。动物植物尚能如此,人只要拥有健全的耳能就都会听音乐。而"听而不懂"我相信是存在于大多数人中的普遍现象,不是听觉的问题,而是缺乏理解音乐、辨别音乐、鉴赏音乐的知识和方法。本文主要分析了制约高中音乐教育所存在的普遍问题,探讨培养高中学生音乐鉴赏力的重要性以及培养高中学生音乐鉴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颖 《陕西教育》2009,(7):88-88
一、音乐与生活有机结合。营造音乐教学空间 音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把对各种自然现象进行的体验、感悟,进行提炼、加工,并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用音乐去表现高山流水,其目的从宏观上说,能使人们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并融入自然,使人和自然能更好地协调发展。从微观上说,又能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美的产物,它通过声音来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愿望和情感.在音乐进行的过程中,人的思想认识、喜怒哀乐等,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与表现,它能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感. 体验,是指通过自身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而音乐体验则是通过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使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内在的音乐感受.这种感受能拨动人们爱美的心弦,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记听功能及神经反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欣赏音乐的过程,能有效地调动人的想象、思维、技艺、情感等精神活动,有助于发展大脑的想象力、注意力、理解力和记忆力。增长人的智慧。音乐由于速度、节拍和旋律不同,能起到调节人体节律的作用。乐曲的节拍能使肺部扩张,胸部肌肉兴奋,肺活量增大,使肺部得到锻炼。音乐还能调节神经的机能,起到增进食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需要音乐。音乐是人们的精神食粮,是人们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与需求。它能给人以美感和愉悦,它不以说教的方式来传播,而是通过启迪、激励、唤醒、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人得到美的滋润。因此,音乐与人生关系密切,因为“真正的音乐一定是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声音。以人的生存意识为中心.反映人的本质,展示人的心态,  相似文献   

19.
创造力是人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是一种高级的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人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开展积极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新观点、新产品、新工艺的能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想象是在现实刺激影响下,人脑对已有表象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能力。没有较多可用来加工的记忆表象,再造想象就发展不起来。所以培养创造精神一定要和培养创造技巧,即从事音乐活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及粗浅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相结合起来。学习粗浅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音乐素质和能…  相似文献   

20.
音乐艺术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它是以音响为“原料”,通过乐音的运动给人造成听觉上的刺激,这种刺激造成心理反应,再通过模拟、暗示、类比、联想使人产生感受,间接地反映出现实生活和作曲家的意图,所以音乐最大的特点是它能通过旋律表现人类最为细致的心理活动和感情波动。如果我们能感觉到这种变化,也就能在我们心中引起共鸣,从而理解作曲家的感情,推知他的思想、他的追求,这样长期受到熏陶,就会潜移默化,影响人的精神面貌。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丰富音乐知识和音乐经验,发展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与想象力,进一步提高他们感受与理解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可以给学生以美的感受、美的教育。是培养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课外欣赏音乐的条件更好,时间更多,能够大量地听到各种不同的音乐作品。怎样才能使学生欣赏好一首音乐作品,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要求和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