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春秋时,齐桓公出兵追敌,被引进一个迷谷。管仲说:“让老马在前面带路,也许能走出去。”齐王叫人挑了几匹老马,走在前头,果然走出迷谷。 为什么老马认识路呢?原来,马的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识别  相似文献   

2.
老马识途     
4郾后来,人们用“老马识途”比喻富有经验的人在工作中熟悉情况,容易把工作做好。1郾公元前663年,齐桓公率军讨伐竹国,不慎走入“迷谷”。如果走不出“迷谷”,就有可能全军覆没。2郾宰相管仲说:“老马能记住走过的路,找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最前面自由行走,或许能把大家带出‘迷谷’。”3郾齐桓公采纳了建议,找了几匹老马,让它们走在前面。果然,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不久,齐军终于走出了“迷谷”。(责编/白静)老马识途@于昌伟  相似文献   

3.
老马识途     
马的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能识别路途。在草原上,群马能够依靠嗅觉找到远处的水源。马对气味和声音的记忆力很强,能够在迷途中经过曲折的路程,重回原地。《韩非子》中说,春秋时候,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攻打孤竹,返回时迷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他们就让马走在前面,果然找到了回家的路。“老马识途”这个成语就成了对马的赞美。  相似文献   

4.
老马识途     
1.公元前663年,齐恒公率军讨伐孤竹国,不慎走入“迷谷”。如果走不出“迷谷”,就可能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5.
老马识途     
无论是在文章中,还是在口头上,“老马识途”都是常常使用的一个典故。由于使用频率颇高,因此变成了一句俗语。 这个典故的出处是《韩非子&;#183;说林上》,与管仲和齐桓公有关。有一次齐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不管历史事实怎样,老马的故事是绝对可信的,不但马能识途,连驴、骡、猫、狗等等动物都有识途的本领或者本能。  相似文献   

6.
“老马识途”这个典故说老马凭借它的灵性,替桓公三军指途迷津,竟成了出色的向导。老马的作用,全在于一个“导”字。导者,引导、带领也。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也是一个“导”字。语文学科似易实难,似浅实深。面对这样的学科,学生常常会感到茫然无措。教师就得做“识途老马”,带领学生出迷谷,进学宫,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于漪老师讲授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亦把课堂教学重点放在教师的“主导”上面。  相似文献   

7.
学习《愚溪诗序》,大家不免有共同的疑问:“愚公谷”的名称是怎么得来的?课后习题第四题中有一段相关的引文,这是选自《说苑·政理》中的一段古文: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日:“是为何谷?”对日:“为愚公之谷。”桓公  相似文献   

8.
谁最有本事     
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老马吃完草去散步,走着走着碰到了正在洗澡的象大哥,于是哥儿俩就聊上了。他们正聊在兴头儿上,一只小蚂蚁走来说:“我们三个做朋友吧!”老马和大象一看是小蚂蚁,就仰起头,竖起尾巴爱搭  相似文献   

9.
两面三刀     
一水  熊猫 《红领巾》2007,(2):35-37
1.春秋中期,楚国经常出兵攻打齐国的附庸国郑国。齐国国君齐桓公一怒之下,率领齐、鲁、宋、陈、郑、卫、许、曹等八国的军队攻打楚国。2.楚国打不过了,只好与齐桓公议和。得胜的齐桓公准备班师回朝。这时,陈国大夫辕涛涂去找郑国大夫申侯。联军回去时要经过我们两国,吃穿住用都要我们两国承担,倘若叫军队改走东边,一则可以向东边的国家炫耀武力,二则可以减轻我们两国的负担,你看怎样?好!好!这的确是个好主意,你去对齐王说罢!3.辕涛涂就去向齐桓公提出这个建议,齐桓公同意了。红领巾2007.24.正当齐桓公要下令走东路撤军时,申侯跑去见齐桓公。…  相似文献   

10.
《愚溪诗序》第1段写愚溪用“愚”字来命名的缘由,其中提到“古有愚公谷”。因此,准确把握愚公谷典故的内涵,深入理解愚公谷命名的缘由,就成为我们体会柳宗元在愚溪命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一级必登之阶。该文课后练习节选了《说苑·政理》中关于愚公谷故事的一段。读完节选文字,读者,尤其是学生莫名其妙,普遍产生这样的疑问:老人为什么要把马驹给年轻人呢?愚公谷命名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节选的片段如下: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  相似文献   

11.
老马识途     
成语释义老马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科学隧道老马为什么能识途?老马识途这一成语小朋友们可能并不陌生,那么你知道老马为什么会识途吗?难道老马真的比人还聪明?其实这并不是因为老马聪明,而是  相似文献   

12.
齐桓公出猎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①,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字牛~②,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③。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相似文献   

13.
看《钟山》     
一份刊物的突破需作品的强有力支持,此番《钟山》找到了苏炜,并连续两期以“头条”的规格重推。《米调》(中篇)之气显然接着《迷谷》的磅礴而来,作品依然沉郁浑厚,复杂多义。《迷谷》没有正面触及的“文革”  相似文献   

14.
丑马     
有一匹马又老又丑,人们常对它的主人说:“你的马真难看!主人听了觉得很不光彩,就对马说:“都是你连累了我”。马很伤心,就带着它刚生的小马走了。不见了老马和小马,主人很着急,也很后悔,就挨家挨户地寻找。它看见一头角鹿,问:“你看见我的马了吗?”角鹿摇摇头。他找啊找,差点又把一只小花猫当成他的小马。老马的朋友知道了,跑去告诉老马:“你的主人到处在找你呢,你快回去吧!老马听了急忙带着小马—起回了家。老马想:“我很  相似文献   

15.
老马不识途     
老马的孙子小马整天吵着闹着要去城里看看,长长见识。今天,老马终于答应了,他拿出了自己年轻时进城用的地图对小马说:“孩子,你瞧这可是我当年进城时用的地图,古人说老马识途,跟着爷爷走保准没错。”小马  相似文献   

16.
选择的诠释     
飞瀑之所以能飞流直下一泻千里,除了它有深厚的积聚之外,就是因为它选准了一个突破口.千里良驹闯进迷谷,急需的不是在断崖绝壁上的左冲右突,而是冷静地分析出路在何方.撞了南墙不回头,勇是勇了,但这实属不堪称道的匹夫之勇,  相似文献   

17.
选择的诠释     
飞瀑之所以能飞流直下一泻千里,除了它有深厚的积聚之外,就是因为它选准了一个突破口。千里良驹闯进迷谷,急需的不是在断崖绝壁上的左冲右突,而是冷静地分析出路在何方。撞了南墙不回头,勇是勇了,但这实属不堪称道的匹夫之勇,人何苦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相似文献   

18.
那是在内蒙占科尔沁草原一个夜色如墨、滴水成冰的冬夜,父亲和母亲牵着一胆驮载货物的老马,在满腹疑惑与惶恐中走了大半夜之后,终于筋疲力尽地停下来。  相似文献   

19.
选择的诠释     
飞瀑之所以能飞流直下一泻千里,除了它有深厚的积聚之外,就是因为它选准了一个突破口。千里良驹闯进迷谷,急需的不是在断崖鲍壁上的左冲右突,而是冷静地分析出路在何方。撞了南墙不回头,勇是勇了,但这实属不堪称道的匹夫之勇。人何苦要在一棵树上吊死?现代人应该学会选择。  相似文献   

20.
秦美珠 《新读写》2020,(1):17-17
《韩非子 说林》记载了这样一件事: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的途中迷了路。管仲懂得老马识途的道理,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其后,于是找到了路。队伍走到山中,找不到水源,又陷入了困境。隰朋又出了一个主意,他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找到蚁窝,掘地得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