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生态旅游和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了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提出了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调查了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发展现状,指出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分析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调查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发展现状,指出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龙栖山自然保护区现状和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阐述了自然保护区发晨生态旅游的必要性,探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是当今世界最佳形式的旅游活动,自然保护区为生态旅游提供了最佳生态基础条件。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对生态旅游的理解,并以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为例,论述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探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开发在我国旅游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旅游的开发,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科学的管理和规划指导下,以保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和资源为前提,实施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旅游资源开发,可以有效缓解资金和社区发展的矛盾。首先分析了生态旅游开发对自然保护区的促进作用,并对当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管理的有效策略,以期为我国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可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生态旅游不断升温为自然保护区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与此同时,也对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与保护提出了挑战。本文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提出了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必须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并且指出了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生态旅游和自然保护区的特点、意义,分析了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的各种影响;提出了实施生态旅游应注意的事项,以及解决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之间矛盾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是武夷山发展旅游的重要战略措施。本文分析了该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和重要意义,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是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若开展不当,也会给保护区带来负面影响。文章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负面影响后,提出了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三大原则。  相似文献   

11.
远古时期先民们以山居为主,与山岳的关系密切。"活物论"时期,山岳在先民眼中是与人平等的"活物";万物有灵观念产生后,山岳也有了"灵魂",进而产生了山精信仰及以山精为对象的图腾崇拜、自然崇拜;随着山岳信仰的发展,山精逐渐由精灵向神灵转化,于是产生了山神的观念。在五帝传说时代,由于对山岳的不断祭祀,山岳信仰的政治化倾向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12.
儒家山水自然观偏重阐释人化自然的伦理道德意蕴,包含三个层次:一、将自然山水人格化、道德化,在观山临水过程中体味人生智慧与从政技巧;二、将自然山水作为儒家自我精神独立的象征,赋予其永恒不竭、奋发自强及遁世无闷的超功利的内涵;三、在对山水自然的文学化表现过程中,多将山水意象作为寄寓兴谕的媒介。这三方面均在魏晋诗坛得到不同程度的继承和发展,在理论认识上出现从阮籍、嵇康的"旧自然说"到陶渊明"新自然说"的嬗变,在诗歌创作方面则逐步弱化山水意象的兴谕功能,逐渐将其作为独立的审美客体来观照,为晋宋之际山水诗的成熟、定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流民进入粤东北山区具有地区性的差异。粤北地区开发较早,土著势力强大;粤东山区开发较晚,流民势力远远超过土著,因此流民往往能以家族力量为基础,在一些山区形成稳定的定居点。大量流民进入粤东北山区,虽然造成了当地秩序的一度失衡,但也促进了粤东北山区的开发。同时,由于流民对于山区的过度开发,导致了粤东北山区生态的恶化和资源的紧缺,从而引发了清中期粤东北大量人口,向赣南、粤中等地区迁移。因此可以认为,明清时期粤东北的流民活动,对粤东北山区社会风貌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营口地区目前尚存并且可以确认的高句丽山城遗址有13座,分别为城子沟高丽城山山城、青石岭山城、赤山山城、奋英村山城、鹤羊寺山山城、烟筒山山城、孙家窝堡高力城山山城、白果农场东升山城、田屯村东高力城山山城、田屯村西高力城山山城、海龙川山城、马圈子山山城、茶叶沟村高丽城山山城。这些山城主要分布于大清河、碧流河、沙河、熊岳河流域。目前学术界对营口地区高句丽山城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营口地区现存高句丽山城遗址现状的调研和介绍,以及对相关历史地理问题的考证。  相似文献   

15.
丹东地区目前尚存并且可以确认的高句丽山城遗址有9座,分别为凤凰山山城、铅山山城、山城沟山城、高台堡山城、老孤山山城、城顶山山城、东山山城、虎山山城、娘娘庙山城。这些山城主要分布于鸭绿江、浑江和叆河流域。目前有关丹东地区高句丽山城的研究主要侧重对该地区现存高句丽山城遗址现状的调研与介绍,以及对相关历史地理问题的考证。  相似文献   

16.
实现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通过利用外资来加快广东山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本文运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方法论述了广东山区利用外资的重要意义,并在分析当前山区利用外资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东山区利用外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罩子山苔藓植物的实地考察和标本采集鉴定,统计了罩子山苔藓植物的科属种组成,分析了罩子山苔藓植物的区系成分,并就植物区系丰富性和植物区系成分与我国8个不同的山地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utilised a two-part mixed-methodology to examine the value placed on jud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 by a sample of qualified mountain leaders in the UK. Qualified leaders (= 331) completed a web-based survey and a smaller sample (= 8) were then interviewed. Survey data showed that mountain leaders place greater value on their judgements and decision-making when compared to the technical skills of mountain navigation and rope work; however, the process for developing these judgement skills was unclear. Interview data identified that judgement skills appear transferrable from other domains experienced by the leaders (e.g. emergency services, military) but are then recontextualised and modified for effective use within mountain leadership. The leaders facilitated this via a nested reflective process that combines in-action, on-action and on-action/in-context aspects that rely on metacognition. This combination of reflection and metacognition allows for rapid development of judgement making skills in-context. Implications for mountain leadership train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一山一水一圣人”这一观念成说的形成,与“山”、“水”、“圣人”间内在的和时空上的关联密切相关。前者主要体现在三者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哺育和发展上,而后者在中国传统古籍有关记载中有着明确的印证。“一山一水一圣人”作为一个抽象概括的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87年和2000年遥感影像数据,选取生态环境脆弱的河北太行山区的子牙河和大清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河北太行山区子牙河流域和大清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变化,再运用SWAT水文模型模拟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水文效应,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山区流域应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切实保护林草资源,增强水资源涵养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