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叫文化?是变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近日,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在演讲中对"文化"进行了重新定义。也有企业文化专家指出,习惯与文化密切相关,习惯是特定社会及其文化的价值观和规范的体现,文化是良好习惯的升华,良好的习惯就是企业文化。习惯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产物,通过个体行为体现着特定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和规范,习惯养成是个体对社会文化的内化。对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是长期积淀形成的,深入骨髓无法改变的,可以让企业员工在任何环境下从事任何事情都会不加思索地坚持的信念和原则。这是对企业文化一个本质的定义。它的关键就在于"不加思索"和"坚持"两个词。槽刻出习惯,习惯出文化。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2.
文化包括特定社会中的一整套知识、价值观、习俗、信仰、艺术等。文化的教育作用主要体现在个人“文化化”和“文明化”过程。教育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传授文化内容,使个人习得知识技能、社会规范、.民俗习惯,形成良好的德行修养,养成合乎规范的行为,为个人顺利进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话本小说“女助男”的角色设计既凸显了特定历史背景下男性急迫的求助心态和女性对于社会的进入和参与,体现出她们作为个体的人的主体意识的初醒,又基本遵循了传统文化对于女性“治内”家庭社会角色的规范和定位,从而具有融汇新旧文化特质于一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张溢  向蓓莉 《今日教育》2011,(12):28-31
教材文化是体现在教材内容及教学活动中的社会文化,代表着社会权威的知识、价值和观念系统,其显性与隐性规范、价值观均渗透着国家及社会为青少年社会化所选择的特定内容。一方面,教材文化直接反映出社会的主流文化和强势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它对社会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流淌在每个民族心灵中体现不同民族特征的东西,其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全面的制约性,中西文化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其差异性在高等教育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本文阐述了中西文化差异对高等教育人才观、价值观、办学观及研究者思维习惯的影响。在人才观上,中国有培养“君子”和“士”的传统,西方则提倡培养“G entlem an”和“Scho lar”;在价值观上,中国突出“社会本位”,西方则强调“个人本位”;在办学观上,中国大学相对封闭,而西方大学则相对开放些;在思维习惯方面,中国的研究者习惯于道德理性思维,西方的研究者则习惯于科学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特定的人类共同体在社会实践行为过程中,主观意识的状况和水平之群体性的反映样态。环境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对自然的认识、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认知状况和水平的群体性反映样态,由“环境认知文化”、“环境规范文化”、“环境物态文化”构成,三种文化交融互摄、循环扩展,形成一个动态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7.
侗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侗族众多的文化事象都与“补拉”、款组织有关,从中可以清晰地清理出侗族特别是古代侗族的道德价值观。侗族文化具有原始质朴的“善”,其道德价值观在结构上有四个方面的内容:(1)与大自然友好相处;(2)以和谐统一为社会道德规范;(3)个体地道德价值观是趋善避恶、抑丑扬美。这种道德价值结构实际上是由类(自然)——社会——个体的具体化过程,同时也是由类——个体——类的辩证综合过程。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包括价值观、行为规范、精神风貌、企业员工文化素质和文化生活等。具体来讲,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哲学的指导下,由目标文化(企业目标)、政治文化(企业民主)、规范文化(企业道德)、制度文化(企业制度)、团体文化(群体意识)、功能文化(为发挥文化教化功能而开展的德智体美活动)和实体文化(企业实体)组成。对企业文化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方法,是管理的“硬件”,而企业文化则是管理的“软件”;科学管理是以“物”为中心的“理性管理”,而企业文化则是以“人”为中心的“灵性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工作。当前,企业文…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大学生是对社会信念和价值观具有敏锐感受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公正世界信念不仅受到当代社会思潮的影响,也受到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将遵守人伦道德看成个体的一种价值评判,具有符合公正、公平的正当性和适宜性;同时,强调团体主义精神,看重“大我”,服从规范;强调“和”“合”,重人情,好面子;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社会公正对待。探讨当代中国大学生世界公正感,要充分考虑到中国历史文化因素,才能正确地了解与评价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公正世界信念。  相似文献   

10.
从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看美国文化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利坚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观,美国电影是该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载体,它的运用方式集中体现了美国的文化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来探讨美国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即美国文化价值的核心——个人主义及其渊源,并由此解读美利坚这个民族特定的性格特征以及在这部影片里所体现的美国宗教、历史、文化以及社会与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1.
秘书职业文化是指秘书从业人员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工作生活环境下,所形成的某种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文化心理和思维方式以及行动模式.而秘书职业价值观作为秘书职业文化的核心,指导和规范着秘书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行为.本文旨在探讨秘书职业价值观的构成要素,合理定位,以及对秘书职业价值观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企业文化以其特殊的文化形式,内含企业的价值规范,体现这个特定组织机构的心理、观念和组成人员的意识。本文以湖北省襄阳地区的日企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初步分析了在襄阳日企的文化理念和企业内涵,试图揭示企业文化作为日本企业精神的原点和支撑,在运营方针、经营理念乃至企业精神方面等给襄阳地区带来的深刻影响,对促进该地区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的改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企业职工文化要“人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职工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根本目的是育人,理想的企业职工文化建设前提是企业职工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树立.我们从树立企业精神着眼,从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做起,就能体现出企业职工文化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4.
学校组织文化是指学校在特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信念、作风、规范、仪式等精神现象。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在学校中形成一种新的为全校师生所认同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也就是要重建学校文化。新文化的重建与旧文化习惯之间由于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科目间的概念系统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会引起冲突,认识并消融这种冲突是新课程实施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唐娟 《文教资料》2007,(9):90-91
称谓,是人类社会中体现特定的人际关系的特定身份角色的称呼。这种称呼总是反映着一定社会或特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父母”、“姑舅甥”、“媵姪娣”“夫妻”四组称谓的分析,考察其所传承的历史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6.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形成和发育起来的一种规范文化,包括企业法规、企业经营制度、企业管理制度、企业领导制度和企业民主制度。具有科学性、强制性、权威性、稳定性、变动性、群众性、有限性、义务与权利并重性等特点。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以至整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此,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二要使企业制度科学化、定量化、规范化、系统化,三要吸收企业职工参加,充分表达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四要体现社会主义民主原则,五要充分贯彻价值观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以此为核心而生成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生活信念、企业风俗、习惯等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巨大作用日渐显现出来.很多企业建立了核心价值观,设计了企业形象,完成了企业识别系统,但是效果不佳,甚至出现一些与企业核心理念背道而驰的反面事件甚至危机.究其根源,笔者认为问题在于企业文化没有落地生根.换言之,就是没有把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流程化、制度化,实现从理念到行动、从口头到书面、从抽象到具体、从上层到基层、从领导到员工的由“虚”而“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一、大学生社会化的涵义和内容大学生的社会化指的是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知行为、心理智能等素质与社会要求相统一的过程。个体的社会化人格就是习惯传统、行为定势和认知结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的总体构成,它体现了个体的社会化道德意识和行为倾向,是一个相对稳固的动态发展过程。人与社会是统一的,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由思想、心理、行为各异的活生生个体所组成,人受社会制约,社会又由人来改造。作为新一代的个体,是由自然人(或生物人)向社会人的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发展中理性完成的。这个发展过程、过渡…  相似文献   

19.
方静 《西北职教》2007,(8):21-21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企业长期磨合形成的产物,是指现阶段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可并且能自觉遵循的一系列的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阳明学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七个方面的文化资源:“心即理”提供精神信仰的内化资源;“致良知”提供信仰与价值确立的本体论资源;“知行合一”提供信仰践行的方法论资源;“万物一体”提供价值理想的伦理学资源;“心物之辨”提供个体日常生活信仰化的启示;“群己之辨”提供社会生活信仰化的启示;“有无之辨”提供圆融个体、社会、国家之价值的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为我们的民族、国家铸魂、筑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