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现代口述史学是20世纪中期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追溯口述历史的渊源,可以发现中国其实有着较为悠久和丰富的口述史传统.1949年后,我国口述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自我探索,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与国际口述史接轨,再到新世纪以来的纵深发展.口述史拓展了包括历史学在内人文社科的研究途径和视野,同时通过出版等传播途径参与到公众精神生活的建构中.  相似文献   

2.
2007年第2期<北京档案>上刊登了糜栋炜先生的文章<国家综合档案馆何必越疽代庖--探讨从事口述历史的合理性>,笔者读后有感,试循着作者文章之脉络,对从事口述历史的合理性继续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兰台世界》2013,(4):8
<正>近日,抚顺市档案馆副馆长高群和"抚顺7000年"网站创始人卢然,来到抚顺著名文史专家、已87岁高龄的姚云鹏老先生家,就抚顺"千金寨、欢乐园"历史,向老先生一一请教,从而开启了抚顺档案馆与"抚顺7000年"网站联手开展"口述城市历史"的序幕。口述人姚云鹏老先生1926年生于抚顺千金寨,解放前曾做过抚顺《建设日报》记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姚老配合抚顺市  相似文献   

4.
刘征 《湖北档案》2006,(6):18-19
口述史学是发端于海外的一种记录历史的形式,其在人类社会的应用可追源至上古时代,希腊史家希罗多德(Herodotus)、中国史家司马迁等皆广泛应用口述历史,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中古及近代,例如,十九世纪法国史学家米什莱(Jules Michelet)在书写<法国革命史>时就援引了大量来自大众的口头证据.但是到了近现代,口述历史的应用却渐渐衰落.  相似文献   

5.
王玮 《四川档案》2020,(5):35-37
<正>出于编史修志或校庆工作的需要,口述档案工作在高校日渐盛行。口述档案不仅能填补现有文献记录空白,推进校史研究,还可以守护大学集体记忆,传承历史文化精髓。随着口述档案工作持续推进,口述档案资源的文化和教育价值日益显现,其呈现形式更具生动性、内容主题更具多样性、传播效果更具感染力,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独具特色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6.
"口述档案"一词最早是在1980年9月英国伦敦召开的第九届国际档案大会上,由肯尼亚国家档案馆馆长卡梅那·哥姆贝(M·Kagombe)博士,在其报告"口述历史与档案"中提出的.而"口述档案"的概念始源于1984年国际档案理事会出版的<档案术语词典>,词典的法文词条为Archives orales(口述档案),西班牙词条为Archivo oral(口述档案).  相似文献   

7.
山西拥有丰富的口述历史资源,很多的学者也借鉴口述历史的形式建构了山西的整个历史文化框架,使得很多珍贵的史料得以记录并保存,但是整体来说传播效果和影响力有限.本文旨在研究山西口述历史的传播路径,一方面可以梳理、分析山西口述历史的资源和传播现状;另一方面还可以扩大山西口述历史的传播效果,帮助山西民众乃至全国全世界民众了解山西.  相似文献   

8.
王宇英 《出版广角》2012,(11):70-71
在数字化时代,口述历史的纸媒出版似乎并不具有明显的传播优势,如何在坚守住口述历史作品品质的同时,突破小众传播局限,成为优质的出版物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口述历史作品水平的优劣、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呈现过程,要保证口述历史纸媒作品的质量,需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相似文献   

9.
口述历史类电视节目的兴起和热播,丰富了电视文化的形态,意味着电视媒体也开始从静态的聚焦于文献正史转向了开掘动态的民间社会资料.不过,由于作为一门学科的口述历史在中国还远未成熟,口述历史的理论界与传媒实践之间的沟通还不够充分,口述历史类电视节目的理论与实践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口述历史"这一名称经常滥用或被误用,口述历史的操作规范没有被遵守,口述历史和访谈类节目常常被混为一谈,口述历史的特质没有得到体现,等等.这些都妨碍了电视口述历史类节目的健康发展.本文尝试以央视颇具代表性的口述历史节目<电影传奇>为中心,探讨口述历史在电视节目应用过程中的得失,以期对口述历史类的电视节目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邓绍根 《青年记者》2017,(25):69-71
口述历史被誉为“倾听过去的声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如民间传说与口头传说——从官府采风到史迹实考——歌谣采集与民俗故事等;但口述历史作为一门现代学科产生于美国.著名美国口述历史学家唐纳德·里奇将口述历史定义为以录音访谈的方式搜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①1980年代开始,西方口述史学传人中国,并在港台现代口述历史的启发下,中国现代口述历史正式起步.  相似文献   

11.
口述历史、口述档案是近年来在档案学术刊物上使用频率颇高的两个词汇,这标志着档案界对口述历史收集工作的关注,反映出档案馆人从事口述历史的文化自觉。最近,糜栋炜先生在《北京档案》[1],从分析口述历史、口述档案两个概念入手,判断口述历史“已经超越了现阶段我国档案工作的边界。”乍一研读其推理,其超越边界的论断也不无道理,但细细思考一下,便发现糜栋炜先生的推断还是错了。关于口述历史、口述档案的概念以及口述历史、口述档案之间的关系,糜栋炜先生说:“口述历史,是通过走访历史事件当事人,或与当事人一起工作、生活过的人,把他们…  相似文献   

12.
口述历史具有史料性质,深受国外图书馆的重视。国内地方文献工作若开辟此领域,对其发展将有较大的拓展。这既是对即将逝去的口头文化遗产的抢救,也是图书馆补充馆藏、形成特色的方式之一。口述历史资源建设在图书馆有三个执行层次,其中第三层最具挑战性,即建设口述历史项目创造新的史料,须经过学习、计划、宣传、培训、准备、采访、整理与服务等步骤。  相似文献   

13.
高校档案馆作为口述校史的组织者,具有自身的资源优势,同时也肩负着口述校史"把关人"的任务。"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中媒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的信息都要主动或被动地经过个体或群体的"把关"向大众传播。文章拟从活动组织者、访谈引导者、信息鉴定者、叙事构建者、反馈连接者五个方面对高校档案馆所担负的"把关人"角色进行分析,以明确其定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清末,随着智识阶层的文化觉醒,思想启蒙的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下层。面对文盲阶层占绝大多数的下层民众,启蒙者们采用了以讲报演说为主要手段的口语启蒙方式。这一方式与下层民众的文化层次相吻合,迎合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取得了开启民智的初步效果,并对公共舆论空间的扩展、智识阶层的现代化转型和平民文化的兴起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口述档案是历史档案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根据人们对往事的回忆而整理成的文字资料。其在国外发展相当迅速,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档案部门的重视。目前我国各级档案部门收藏的档案绝大部分是各级政府部门在其运作过程中所形成的文件,所以关照的对象主要是政府部门及其决策,缺乏基层具体操作过程和普通老百姓的态度和反应。  相似文献   

16.
作为跨学科的应用,口述历史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文章以“图林老姜”的口述访谈为例,探讨口述历史作为方法运用到网络图林史研究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试图揭示口述历史在这一领域运用时应关注的基本原则以及存在的信息失真的问题,提出应谨慎对待口述历史真实性的问题,提倡应多方挖掘口述史料,交叉比对、相互印证各种资料,并鼓励访谈双方建立情感联系和交流,以保证口述历史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范围内口述历史研究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口述历史的研究与实践。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是开展口述史工作的重要阵地。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有其特殊性,对于图书馆业务与功能的进一步发展与延伸具有重大意义。首都图书馆专门成立了口述历史采访小组开展这项工作,并制定了较为规范的工作方法和流程。  相似文献   

18.
“口述档案”概念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述档案"概念不科学,也没有必要树立。现在人们认为的"口述档案"其实不是档案,而只是一种辅助档案利用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Cataloging oral histories presents many difficulties, especially for catalogers who have primarily worked with published materials and for institutions without funds or staff dedicated to managing oral history collections. Methods for cataloging oral histories can vary widely among institutions. In this article I examine the issues and considerations involved in providing intellectual access to oral history interviews and offer a possible cataloging method to libraries holding unprocessed oral history materials. The cataloging procedures discussed here have worked well from a workflow standpoint as one of the initial steps to create access to oral histories at Columbus State University, a medium-sized academic library.  相似文献   

20.
No abstract available for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