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量薄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很多,下面只介绍在中学物理实验室里使用的几种方法:一、根据透镜成象公式测定法当物距u大于焦距f时,有实象存在.只要测量出物距u和象距v,便可由成象公式:1/u 1/v=1/f求出焦距f.见图1.  相似文献   

2.
《物理教学》1990.6期刊登了一篇《一个光学问题的佯谬》的文章。该文对单薄透镜和照像机镜头在成象规律的差异上进行了讨论和解释。该文在讨论中将照像机镜头简化为薄透镜进行论证解释欠妥。本文将从几何光具组的基本理论、光学议器的基本原理出发,对薄透镜和照像机镜头的成象规律间的差异进行说明论证。  相似文献   

3.
“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要求教师既要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 ,又要让学生全面扎实掌握基础知识 ,进而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下面就透镜成像情况谈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以期收到抛砖引玉的效果。现行《高中物理教学大纲》 ,不要求学生利用透镜成像公式进行定量计算 ,那么定性研究透镜成像规律就变得尤为重要了。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先分组实验 ,然后利用透镜成像公式进行定性讨论 ,最后归纳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具体作法如下 :实验前引导学生讨论透镜成像是折射成像。所以成实像时 ,像与物在透镜异侧 ,…  相似文献   

4.
凸透镜成像问题是中学几何光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通常是运用透镜成像公式、放大率公式以及结合透镜成像实验来讨论成像性质的.当物距取不同数值时,物体所成的像呈现出正倒,虚实,放大缩小等多种变化。由于这种变化的多样性对学生掌握成像规律造成一定困难。为此,笔者采用物像关系(v—u)图象讨论其结果明了且便于记忆.  相似文献   

5.
中学物理实验数据处理 ,基本上是两种方法 :一是将实验数据列表 ,通过相关物理公式的计算得到实验结果 ;另一种是图线法 ,将实验数据用图线描绘出来 ,从图线中分析实验结果。从目前高中物理课本看 ,要求用图线法处理实验数据的实验有两个 :1.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测定性实验 )2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验证性实验 )从方法上看也可分为两类 :1.所得图线为直线 (实验中有关物理量是线性函数 )。测电源电动势 ε,内阻 r的实验中 U=ε- Ir的U- I图象 (图 1)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 ,当小车质量 M不变时小车牵引力 F和小车加…  相似文献   

6.
对<大学物理>中有关光心的求法进行了简化.用平板法确定空气中任意球面厚透镜、薄透镜组的光心;利用成像公式和作图法确定折反系统、厚反射镜的光心.  相似文献   

7.
1用途和特点 (1)用途 利用高速旋转的活动光屏来演示透镜成像。 (2)特点物理教学中的透镜成像演示实验,找准最清晰的成像位置需要反复多次移动光屏才能成功;在说明物体与透镜距离的变化,成像也会随之变化的原理时,操作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8.
1.常规实验的分析 牛顿环是证明单色光干涉的普遍采用的实验,它的实验装置见图1.光源采用发单色黄光的钠灯,它所发的单色黄光到达半透明的光束分裂片后,经反射到达一个平放在玻璃板上的平凸透镜的凸面上。黄光的一部分从透镜的凸面上反射,另一部分透过透镜,到达底玻璃板,由玻璃板上表面再反射回来。两部分反射光透过光束分裂片后进入一台低分辨率的显微镜(低倍显微镜),就能在这台显微镜中看到明暗相间的环纹——牛顿环。  相似文献   

9.
三、透镜成像和测定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是基本的、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光学元件。透镜成像的现象、原理和规律是物理课中几何光学的重点内容。对于透镜成像的现象 ,学生看到的不很多 ,想得也不细 ,甚至有些误解 ,因此使他们通过做实验得到正确、深刻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课本中安排的分组实验内容看起来很简单 ,但是将它做好、使它充分起作用并不容易。再者 ,还应当补充一些能解决某些难点问题、提高设计能力和有趣味的实验。本文将对此做些介绍和讨论。1.初中分组实验——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个实验不一定要使用光具座 ,可以将蜡烛、凸透镜…  相似文献   

10.
液体压强的概念及液体压强的公式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五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做好“研究液体的压强和深度的关系”这一实验,对于学生建立液体的压强概念和推导液体压强公式有很大帮助.但按书中所设计的方案来做实验,很难做成功,难点有三:一、要使平底玻璃管竖直浮于水面,装沙量要适当很难掌握,往往要重复几次花费很多时间,使得在一堂课里要完整的取得一组数据很不容易,想取得三组数据困难就更大了.  相似文献   

11.
透镜成像中的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用 表述,这种方法亦称之为公式法。若将其公式法转换为图象法来处理,更能直观地反映几个变量间的依存关系。 先在图纸上作一直线MN。其次在MN上过相距任意长的两点A、C作MN的垂线AB和CD。令AB、CD的长度分别等于u和v的数值,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2.
高中物理 (人教版必修本 )第二册“光的衍射”一节中的“泊松亮斑”实验 ,是本节三个实验中最难做的实验。有关该实验的方案 ,已有不少刊物发表过。纵观这些实验方案 ,不难发现 ,有的不明显 ,有的易出现干扰因素。例如 :①在透明胶片上撒墨水 ,易产生中心有孔的嫌疑 ;②在透镜中间沾上小钢珠 ,易与透镜对光的偏折相混 ,产生思维干扰。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理解“泊松亮斑”这一有趣而又奇特现象的产生过程。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 ,设计了一套操作简便 ,效果明显的实验方案。1 实验器材图 1①光源 :JGQ -2 5 0氦氖激光器。②不透明圆板 :直…  相似文献   

13.
定量验证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的实验仪器种类很多,但往往缺少真实感,学生感到单调无趣。现在街头巷尾都有出售玩具飞机,用它来验证向心力公式,实验数据与理论公式F=mv2/r的计算结果十分吻合。图1用单线悬挂的玩具飞机,当机内的干电池馈电时,能在水平面内...  相似文献   

14.
就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中可能涉及到的误差来源进行估算与讨论,并从理论上推导出产生误差最小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透镜实验光源的改进河北师范学院物理系韩字璞,王平军,师善雨《透镜成像》是中学乃至大学物理光学实验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实验中光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成像的效果,而绝大多数学校均用烛焰作物进行实验,笔者认为它的教学效果差,弊端多。一、实验改进笔者将实...  相似文献   

16.
在几何光学的教学中,透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多数情况下,使用固定焦距的透镜,但具备可调焦距的透镜显然是十分有用的。它一方面可以说明透镜的焦距是由其表面的曲率决定的,另一方面能用来详尽地说明人眼的调节作用。此外,在研究透镜的放大率与焦距的关系时,也可进行实测的映证。为此,在以往的设计中,可调焦距透镜采用柔软的透明膜作为表层,内部灌注清水作为折射煤质。当改变焦距时,是通过加压来改变透镜的表面曲率。这样设计的透镜有一个缺点,即坚硬度差,很难满足实验的要求。另一种较好的设计见下图。基本思路是用电场来改变水表面的曲…  相似文献   

17.
这个教具,实际上是把教科书纸面上的透镜断面加以扩大,用有机玻璃板制成水透镜,以实际的光束演示透镜的作用,简单易行.使用玻璃或塑料做透镜的材料成本高,制作起来也很费工,所以用有机玻璃条状板,沿着透镜的断面轮廓弯曲后,两侧再用有机玻璃平板夹起来粘好,中间充满水,就成为水透镜.  相似文献   

18.
实验课是一个多环节的教学过程,一般讲每做一次实验首先应进行预习,再连线、操作测量等等.在这诸多的环节中.预习是十分关键的.但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实验教学的质量,本文仅对预习问题谈点浅见.1提高学生对预习环节的认识实验课要不要认真预习,这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但从目前实验实践来看,在一些教师和同学中却没有很好的解决.在重理论轻实践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学生把实验课看成是“使用使用”仪器、“测量测量”数据而已,对实验前预习采取看一看,走走过场,懂不懂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干脆就不看实验目的、原理、公式推导以及注意事项,而只看一看实验步骤就动手做.结果实验时思路混乱,照着讲义看一步,操作一步,非常被动.这样做一方面使实验得不到满意的结果,造成少数学生除改实验数据,抄袭别人实验报告的不良倾向.另一方面实验时学生很容易损坏仪器设备.  相似文献   

19.
该仪器是将一块完整的凸透镜分割为两块,安装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可沿“凸”型架上下移动,下部分可沿两个滑槽前后或左右移动。这样两块透镜既可吻合好相当于一块透镜,又可分开。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结构,因此它与普通光具座配套使用后,既可替代普通透镜完成一般实验,又能完成普通透镜所不能完成的特殊实验。该仪器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可操作性强。演示效果明显、直观、生动、新鲜有趣。  相似文献   

20.
从多电离基氨基酸的解离公式推导其等电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几种常见的多电离基氨基酸的解离公式,推导出它们的等电点,得到如下公式:pI=1/2(pK1′ pK2′)或pI=1/2(pK2′ pK3′),并对推导过程及适用条件进行详细讨论,取得了由上述公式计算的理论值与实验测定值相符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