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乒乓世界》2000,(12):38-38
套胶和底板一样,是乒乓球器材中具有高技术水准的产品,套胶性能对选手的技战术应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新开发的“大自然”细节套胶(包括“雷电”、“云雾”、“狂飙”三个品种),在适应和控制40毫米球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雷电”套胶最显著的特性在于力量和速度方面对40毫米球的作用。“雷电”正胶对传统快攻型进行全新诠释,通过橡胶成分分配的调整,来调整胶粒分子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在击球瞬间,将套胶中产生的弹性势能迅速转化为球的动能,并大大减少了其中的能量损耗,使球速提高20%。  相似文献   

2.
“729”第一代胶粒产品到现代“729”系列套胶,“729”人经过不懈的努力,用全新的理念解决了乒乓运动中的“提高球速,旋转不强;加强旋转,球速降低”这一矛盾。在传统理论中,套胶的软硬往往是指海绵的软硬,而“729”人经过多年努力,提出了套胶整体的软硬度,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海绵软硬度。  相似文献   

3.
从 “7 29”第一代胶粒产品到现代 “729”系列套胶,“729”人经过不懈的努力,用全新的理念解决了乒乓运动中的“提高球速,旋转不强:加强旋转,球速降低”这一矛盾。 在传统理论中,套胶的软硬往往是指海绵的软硬,而“72扩人经过多年努力,提出了套胶整体的软硬度,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海绵软硬度。从前期“729”套胶到现在的“729一4了套胶,在性能上取得了长足的改进,尤其现在的“猎豹”系列套胶及日本海绵系列套胶都是用非常优质的胶皮与非常优质的海绵合理搭配,从而得到的性能优异的套胶。 “猎豹”套胶系列,借助德国海绵的独有特性及“729,,胶…  相似文献   

4.
在40MM乒乓球正式启用前后,红双喜开始了针对40MM乒乓球的专业器材研制。通过半年多的研究、试验、试用和改进,在2001年1月7日开始的第27届北京“红双喜”杯乒乓赛期间正式推出狂飚、狂飚Ⅱ.狂飚Ⅲ三种定型套胶。这三种套胶均为反胶,目前已在国家队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狂飚Ⅱ是红双喜2000为悉尼奥运会王励勤和闫森双打夺冠而研制的,适合快攻结合弧圈打法。研制时,将40MM乒乓球的因素考虑了进去。狂飚Ⅱ是继G888后,速度、旋转和控制三种特性结合得非常完美的又一款套胶。一般速度快的胶皮,难以保证旋转…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乒乓球比赛中球速越来越快,回合也越来越少,加上接发球技术水平的提高,常常是只打了一两板,一个球就结束了。为了让观众看得清看得懂球赛,增加其观赏性,国际乒联主席徐寅生提议举办一次采用大球的国际邀请赛,以考察使用40毫米直径的乒乓球对降低球速和旋转,增加比赛的观赏性产生多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乒去乓来     
主题:欲说打磨好困惑本人打球近两年,可到目前为止还时时在改变拉球方式:有时球过去了,很转,但球速太慢,还是不行。想加强球速,大概以打的拍形撞球。啊!真厉害, “嘭”的一声巨响,球速极快,像一道白光。仔细一看……球下刚了!我现在应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7.
回看过去的网球比赛,球速很慢,切削球和下旋球是随球上网的首选技术。而现如今,随着球拍科技的发展,球速越来越快,很多选手选择在随球上网时使用强力上旋球,这样缩短了他们靠近球网的时间。因此你不能在大力随球上网击球中浪费丝毫向前的身体势能和衔接时间。这里的文字和配图,可以让你学会我称之为“前移式随球上网”技术,它会让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的来到网前。  相似文献   

8.
《时尚球类》2006,(3):47-48
在大多数保龄球比赛中,“球速”往往是影响成绩表现的关健因素它在保龄球比赛中,不再只是单纯的“质”与“量”的问题,过与不及都会对球员的成绩有微妙的影响。运用球速是一种“技巧”,而不是单纯的“肌肉使用”近来,由于球道条件与设备不断改进,球速不但只是单纯的配合球道状况加以调整,适当的控制球速,更已成为主导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很多选手都说,38毫米与40毫米没有什么不同。我很高兴,这意味着他们对大球适应得很好。这次比赛,我觉得回合多了,精彩的球也很多,随着球速的变慢,运动员可以尽情侧身,尽情地拉大动作发力。比赛精彩了。  相似文献   

10.
张庭然  罗炯 《体育学刊》2015,(1):123-129
为揭示不同高度脚背正面射门的生物力学机制。招募12名受试者对地面球、1/2膝关节高、膝关节高3种位置进行脚背正面射门和空踢各10次。利用2台JVC9800摄像机、国产JP6060多维测力平台进行运动学及动力学同步测量。结果显示:地面球、1/2膝关节及全膝关节3种高度射门,球速、足速经多因素方差分析均有显著差异,其中地面球球速最快、1/2膝关节高度次之、膝关节高最小;实验组受试者摆动腿大腿前摆与后摆、小腿后摆等各运动学指标在不同高度位置射门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小腿前摆运动学数据在不同高度射门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支撑腿与球垂直距离跟各高度射门的球速、摆动腿足速度、触球即刻膝角、小腿前摆角速度、小腿前摆幅度、小腿前摆时间呈显著相关,而3种高度位置的射门球速与支撑腿着地所受地面反作用力不存在线性关系。结果说明:脚背正面射门击球点高度越低球速越快,故脚背正面射门想要获取更快球速就应该在球高度处于较低位置时将球踢出;通过控制支撑腿与球垂直距离可以控制脚背正面射门的球速、球路、动作时间;支撑腿受到的地面反作用力与踢出球的球速无关,故支撑腿在踢球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固定支撑、维持平衡,从而使摆动腿发力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11.
一、选题依据在现代乒乓球比赛中,提高击球力量越发显得重要了。因为击球力量是加大球的速度和增强球的旋转的基础。比赛中哪一方击球力量大,哪一方的球速就快,或是旋转强烈,容易取得主动权,并能给对方造成心理上的威胁。《现代乒乓球技术的研究》一书中指出:“增大击球力量无论是用于对付强烈上旋的弧圈球或转与不转的削球,都具有重大作用”。增强击球力量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不少文献也阐  相似文献   

12.
陈彬 《乒乓世界》2007,(2):101-101
速度,是现代乒乓球技术起着主导作用的制胜要素之一,也是我们取胜的法宝之一。我们的训练,指导思想就是建立快速的意识和风格。然而,如何行之有效地提高球速,许多人还存在一些误区。例如,速度包括很多方面,其中球的运行速度是一项关键环节,提高球的运行速度,是掌握主动、产生杀伤力、控制节奏的重要得分手段。但有人认为只要击打球的上升期就能加快球的运行速度,可在实践中并不尽然。若都在上升期击球,有时不仅达不到提高球速的效果,反而会影响速度,影响发力,影响衔接技术。因此,要想全面提高球速,必须重视对于制造球速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3.
网球单项技术稳定性评价标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利用特制比赛、多球计分、三维图像解析等方法,对不同运动等级、性别的20名网球运动员正手攻球的比赛成绩、成功率、准确度与球速进行实验测量。主要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与秩相关分析方法分析性别、运动等级与球速对网球单项技术稳定性评价标准的影响。结果发现:网球单项技术稳定评价标准具有球速快的条件性,并对运动等级具有选择适应性(成功率有利于评价初学者技术的稳定性而高水平运动员更适合用准确度评价),但无性别区别性。  相似文献   

14.
白日梦     
每一个休闲球员都不只一次地幻想过:与职业球员打场球,不知道是什么滋味?这是休闲球员的终极白日梦。电视提供了我们一个错误的印象,让我们觉得,好象自己也可以客串一下,和一位ATP或WTA的职业球员上演一段对手戏。其实,从尾端、中高角度拍摄的视觉效果,并没有把球的旋转真正反映出来,雷电般的球速也变得缓慢。看起来辛吉斯像是在打月亮球,你会说,我  相似文献   

15.
王昊天 《乒乓世界》2013,(12):111-111
Nittaku的Moristo和Hammod两大经典系列,虽然流淌着德系和日系的不同血液,却都依靠高速度、脆弹的特点跻身当代经典套胶之列,奠定了人们对Nittaku套胶的印象。若以当代的眼光来审视这些经典,似乎有些剑走偏锋,将特点放大而不够均衡:Moristo的抓球能力有所不足,而Hammod只有喂饱了胶水之后才开始“听话”。均衡二字看似简单,实则颇有内涵。  相似文献   

16.
球线是网球运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挑选一条好球线的重要程度绝不应逊于挑选一支好球拍。一条高质量、匹配球拍、适合打法的球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球拍的特性,使击球更有力,球速更快,落点更准确。正因为如此,网球圈内有“诗”为证:“三分球拍七分线。”  相似文献   

17.
冰峰 《乒乓世界》2003,(8):43-43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乒乓套胶的选择中.迷茫的我终于发现729套胶正是我的最爱。  相似文献   

18.
1 什么是“飘球”? 所谓“飘球”,是指在比赛中未能准确击球,球打在了拍面的前部且没有击中球的正面,此时球向前飞行会产生晃动,而且落地反弹很不规则,这种球是令接球的人感到别扭的一种击球。虽然这种球常常是比赛中的“意外”击球,但因为这种球有特殊的效果,有些职业高手在比赛中就故意打这种球。当对手采用发球上网战术的时候,一旦遇到球发到外角的情况,他们便可能使用这种击球方法,利用拍面的前端击球,以削减球速,并将球打到对方的脚下。此外,当对方发动猛烈攻击时,为了赢取时间有时也采用这种打法。  相似文献   

19.
深泽 《网球天地》2013,(8):136-136
业余球友平时经常提醒自己要注意“盯球”,当球速很快时,球拍和球撞击的瞬间,你是看不清楚的。这个时候,你还需要盯球吗?峰瑞告诉大家,理论上说,击球者的眼睛应该自始至终不离开球,但有两种情况除外。一就是球拍和球撞击的瞬间,这时,更多凭借的是感觉,而不是靠眼睛去盯球,再说看也看不清楚。二是球被击出去的瞬间,眼睛还停留在击球位置上,并没有立即随球而动,费德勒在这方面的示范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硬度游戏     
姚远  王昊天 《乒乓世界》2014,(8):112-112
国产胶皮常搭配不同硬度的海绵,来调控套胶整体性能,通常只是微调,实际性能差异不大。外套的“硬度游戏”玩法不同。手感差别更为明显,通过硬度的调整来突出某方面的特长,并成为独立型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