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立功的成立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功是1997年修订刑法新规定的一种量刑制度,对其研究相对薄弱。正确认识立功的成立条件,是司法实践中正确认定立功,从而对有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准确量刑的前提。关于立功成立条件,各家观点不一,主要有二要件说、三要件说与四要件说。对立功条件的分析归纳要源于法律的规定,忠于法律的规定;作为一种量刑制度它必然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所以对立功成立条件的重构要以便于司法操作为宗旨。据此,重构后的立功之成立条件应包括前提条件、时间条件、行为条件与有效性条件四个方面。前提条件是犯罪分子实施了犯罪行为;时间跨度界定为“从犯罪成立之后至判决、裁定生效前”的时间段;行为条件是犯罪分子实施了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行为;有效性是立功是否成立的关键性条件。没有必要将主观方面单列为立功的成立条件。重大立功与立功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只是程度上的不同,所以重构后的立功成立的四个条件之原理对重大立功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2.
立功是一种正义的行为,立功行为有助于司法机关揭露犯罪、查证犯罪、惩罚犯罪.尽管犯罪分子犯了罪,对社会造成了危害,但是其协助司法机关揭露犯罪、证实犯罪、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对社会有益的行为,具有正义性.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犯罪分子对其所犯罪行悔悟,应当给予鼓励.因此,刑法规定对有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给予从宽处罚.但我国现行刑法中关于立功条件的规定存有值得反思之处,而目前关于这些反思的理论研究还不是很多,本文旨在从此角度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立功制度若干疑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功的主体除犯罪冉然人外还应包括犯罪单位.立功的时间应始于犯罪分子构成犯罪之日,终于有罪判决、裁定生效前.提供合法获取的立功线索、材料可以构成立功,通过非法手段或非法途径获取立功线索、材料不能认定为立功.检举、揭发对合犯不构成立功,检举、揭发连累犯不构成立功,检举、揭发他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可以认定为立功.  相似文献   

4.
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的,应认定为"揭发型"立功。共同犯罪案件中,无论是实行犯、组织犯、教唆犯,还是帮助犯,犯罪分子只有揭发的是共同犯罪以外的他人的犯罪,经查证属实的,才成立立功。在一般犯罪案件中,"揭发他人犯罪行为",应该理解为揭发与本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无关的他人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5.
《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立功的时间为犯罪分子"到案后",对于此时间节点学界有着诸多诟病,有人提出了"到案前"立功论、"犯罪后"立功论等学说,但这些学说仍有无法解决的问题。立功的成立并非只有时间一个条件,而是有诸多要素共同决定,这些要素之间也会相互影响和变化,所以立功是否成立的判断需要全面考察构成要素。另外,立功的构成要素中不包含被告人人身危险性的减小。  相似文献   

6.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犯罪分子因其在缓期执行期间的表现不同而有不同的后果,本文对理论上关于实际执行死刑的条件、在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期间既有重大立功表现又有故意犯罪的处理、死缓犯故意犯罪后核准执行死刑的时间等问题的争议进行了评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立功制度是我国现行刑法中一项重要的刑罚裁量制度和刑罚执行制度.综观世界各同的刑法典,极少有类似我国刑法立功制度的规定.我国的立功制度存在着有悖公平、违背人性、瓦解社会道德等致命的缺陷,我国刑法应该取消立功制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收集证据不同于提供证据、认证不同于对证据的审查判断的理论指导,公安、检察机关只是立功的查证主体,通常情况下,人民法院是认定立功的主体,当检察机关根据案件需要做出酌定不起诉而终止诉讼程序时,立功的认定权由检察机关享有和行使。人民法院对立功证明材料应进行实体和程序上的双重审查,程序审查集中在立功证明材料的来源方面,实体审查意味着应对立功证明材料进行质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涉罪企业不断增多,刑事合规的建立为企业提供了事前预防机制,而事后补救机制则需要完善单位自首立功制度。当前单位立功制度处于“既无法条也无解释”的尴尬处境,建立单位立功制度不仅体现了刑法原则,也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文章对单位立功制度的正当性进行了证成,分析了现行立功制度构成要素,对单位立功和自然人立功进行了比较,并讨论了单位立功后效力归属的问题,以期构建行之有效的单位立功制度,从而拓宽企业轻罪路径,更好地保护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立功运动首倡于1946年9月,由山东鲁南军区副司令员郭化若提出,起初是一项针对山东鲁南区民兵开展的思想政治运动.从实施主体看,立功运动历经民兵思想政治运动、全军思想政治运动和全党全军全政全民群众性运动三个阶段;从实施范围看,立功运动经历鲁南区、山东省、华东区并推向全国.1947年2月,立功运动发展成为在各行业各领域广泛...  相似文献   

11.
成功要趁早     
佚名 《家教世界》2008,(11):7-7
有一个国家打胜仗后,大摆宴席庆功行赏。国王对王子说:"孩子,我们胜利了,可你没有立功。王子遗憾地说:"父王,你没有让我到前线去,叫我如何立功呢?"有一位大臣连忙安慰他说:"王子,您才18岁,以后立功的机会还多着呢。"王子对国王说:"请问父王,我还能再有一次18岁吗?"  相似文献   

12.
浅议立功的起始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条文对于立功的起始时间没有进行明确限定,但相关司法解释将一般立功限制为"到案后"表现。由此,学界在立功的起始时间问题上出现了诸多不同的看法,司法实践中处理结果也不尽相同。从现行法律规定和关于立功起始时间的不同观点出发,对立功的"到案后"限制进行了简要评析,认为应该取消"到案后"限制,合理界定立功的起始时间,充分发挥其制度机能。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设立立功制度的依据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1997年修订刑法设立了立功制度。设立立功制度既有必要性,又具有可能性;既有理论上的依据,又有实践上的理由。设立立功制度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职工教育》2007,(12):28-28
云南省总开展"节能减排"立功竞赛活动本刊讯近日,云南省总工会下发通知,决定在全省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中广泛开展"节能减排"立功竞赛活动,以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这次"节能减排"立功竞赛活动的主要内容有6项:一是结合行业和企业特点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即向节能减  相似文献   

15.
立功原本是刑事政策的内容之一,以功利性作为其本质,在其经过法律化后也不会改变。但过分的功利性的存在,也给制度的实践带来了问题,学者们据此提出要通过导入公正来改造立功制度的价值取向,要公正先行或者公正、功利和谐共存。实际上,这些措施无法改变立功的本质,作为刑法整体应当公正优先,但不能由此得出立功也以公正为本质。  相似文献   

16.
英雄     
杨奇斌 《下一代》2013,(1):32-32
“在一栋破败的建筑物里,英雄为了解救人质正与犯罪分子展开生死决战。英雄技胜一筹,把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逼得走投无路。为了分散英雄的注意力,犯罪分子一脚蹬下一根原本就歪歪斜斜的房梁,巨大而沉重的房梁当头向人质砸去。人质手脚被绑,动弹不得,只能惊恐地闭上眼睛扯起嗓门大叫。一声巨响之后,  相似文献   

17.
1999年12月13日的《湖北日报》载文:《綦江虹桥垮塌案终审判决——林世元因检举立功被判死缓》。乍一看,令人大惑不解,既然检举立功,为何不仅不凭功受奖,反而因功获罪?读者不免替林世元叫屈。然而,细看下文,方才得知:林世元本是虹桥垮塌这一震惊全国的大案的主犯,已由法院依法判处死刑,后来他主动检举揭发其他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因而立功折罪,被改判为死缓。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人的作品中普遍流露出建功立业的思想倾向,他们认为人生奋斗的目标应该是达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其中,立德重于立功,立功重于立言。随时以国家利益为重,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以“学而优则仕”作为建功立业的手段和途径,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相似文献   

19.
北师大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六课第一站"犯罪与刑罚"中说:"刑罚,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任课教师把刑罚的适用机关等同于刑罚的执行机关。一、刑罚与刑罚权所谓刑罚,是指国家创制的、对犯罪分子适用的特殊制裁方法,是对犯罪分子某种利益的剥夺,表现出国家对犯罪  相似文献   

20.
前些时,陈伯达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学习会上讲话,有这么一段:‘从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的科学界还没有出现过广大的立功运动。虽然贡献是有的,但是功还是太小了。从今天起,我们要更积极地为人民立功,为祖国立功,真正做一些事情。有个别科学工作者采所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态度,这是不好的。应该而且必须求有功。不求有功,就是过失。那能不求有功还能无过呢’?这段话太使人激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