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观察报》(以下简称《观察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同为2001年步入中国财经媒体的两匹“黑马”,因其成功的市场化运作,获得了业内外的普遍认同。同为经济类报纸,报道内容、读者定位都大致相同,然而,其报道风格却不一样。这两大报纸的不同风格体现在哪里?各自成功的秘诀又在哪里?我从2003年1月6日出版的两报内容大致相似的两篇文章来作一评析。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一些答案。同一内容、不同思路2003年1月6日,也就是上海开通磁悬浮列车的第六天,两家报纸相继进行了跟踪式报道,…  相似文献   

2.
王媛 《新闻传播》2005,(9):47-48
《经济观察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同为2001年步入中国财经媒体的两匹“黑马”,而《中国经营报》则被视为中国经济类大报的霸主,这三家报纸同为经济类报纸,报道内容、读者定位都大致相同,然而,其报道风格却不一样,这三大报纸的不同风格体现在哪里?笔者对此问题作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3.
改进会议报道,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最近看了《中国记者》2006年第一期的两篇文章——《政策解读的意义与原则》、《政策解读报道:来龙去脉皆新闻》,颇受启发,借此也发表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4.
关新仁  石华 《视听界》2000,(6):37-38
南京有线电视台作为南京地区的重要新闻媒体之一,毫无疑问在走新闻立台之路。我们将南京有线电视台的《南京报道》与南京电视台的《南京新闻》作了比较。发现两台新闻有许多雷同之处。如两台都是以本市新闻为主。一般动态为主,都追求快节奏、短新闻、大容量。采取口播导语加采访录像方式,解说词  相似文献   

5.
新竞争环境下证券报的财经新闻报道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第四季度,《每日经济新闻》和《第一财经日报》两张财经日报相继在上海诞生.这是中国报业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此前,中国内地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财经类日报,只有《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等财经周报或周二报.或者是财经类报纸的分支——以《上海证券报》为代表的证券类日报。财经类周报以深度报道见长,证券类报纸以细分市场的专业性报道见长。由于《每日经济新闻》和《第一财经日报》兼具了时效性强和覆盖面广的优势,对于俗称“三大证券报”的《上海证券报》、  相似文献   

6.
时政报道的现状和走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伊莎 《青年记者》2007,(14):32-33
时政报道无疑是各种新闻题材中的“王者”,是新闻皇冠上的“明珠”,有业界人士预言这是中国新闻界最后一块蛋糕。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起,《南风窗))和《中国新闻周刊》大约在1999年末率先明确地打出了时政牌,随后许多市场化新闻周报、杂志都开始在靠前的版面设“时政”板块,以“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南风窗》、“凤凰周刊》为代表的媒体走在这个潮头的前列。  相似文献   

7.
周宁 《新闻记者》2007,(11):58-60
海外主流媒体涉华报道模式①一直是新闻学者们关注的课题之一,它既折射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又为中国政府的对外关系决策提供参照与依据。本文选取美国东部、西部和中部较有影响力的四家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和《芝加哥论坛报》为样本,以今年1月1日至5月31日为抽  相似文献   

8.
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为代表的中国对外传播媒体,为赢取文化话语权和良好的国际形象,越来越重视对外传播中的价值观导向策略,这些成功策略体现在:报道及时、真实、客观、全面;呈现异质声音,开放舆论环境;主题渗透人文关怀;坚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宏观叙事和微观写照;审美化手段编码新闻图片。同时也有些许不足,如未能完全做到客观全面的报道;塑造官员能指符号的刻板印象;缺少反面的对比参照物等。  相似文献   

9.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本次向全国“两会”派出了20多名记(包括1名评论员),其人员构成主要来自于《南方日报》和(《南方都市报》,所有的前方采访稿件都在集团内部报刊上共享。在报道的行政组织上,整个采访团队由集团统一安排;而具体的报道内容和规划以及后方的编辑仍由各报自行负责。此外,与旗下南方网进行的“报网互动”是南方报业今年“两会”报道的新型模式。无论报纸还是网媒,尽管各自都有独有的特质,但南方报业的下属媒体仍然在“两会”报道中集中体现出共有的、可以归纳为“南方理想”的新闻气质。亦即在“两会”这一报道平台上,利用密集的议程设置,诸如房价、医改、股市、死刑复核等主题——一如既往地追问社会公正与公平、个人的时代遭遇和感受、施政的正当性和有效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69338部队新闻报道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两年来先后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和《军事记》等45家军地报刊上刊稿380余篇。这与该部队的“党委报道日”分不开。  相似文献   

11.
企业台的主题宣传要想做到让观众爱看.真是一件很难为的事,因为企业台所面临的现实是,要以工业化的主题报道内容为主而不是生活化内容。它必须承担繁重的宣传任务.属于“宣传重点”类的新闻无论是条数还是时长都要非常可观.才能充分体现作为企业党委喉舌的属性。其实不只是企业台面临这样的现实.新闻事业的中国特色.就是任务性、指令性的主题宣传报道任务越来越多、越来越重。比如,中央台的《新闻联播》节目2006年至今主题报道的数量增长了164%,主题报道的时长增长了177%:2005年1-8月份《焦点访谈》上级指派的选题占到了总选题的48%。如何才能做好主题宣传呢?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两会”报道佳作纷呈,3月8日新华社对外部播发的《中国“弱势群体”感受政府关爱》一稿,立意高远,主题鲜明,是新华社播发的一篇独家新闻,更是一篇难得的对外报道精品。精读,脍炙人口;细品,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13.
都市报经济报道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鑫 《新闻记者》2005,(11):60-62
在短短几年中,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每日经济新闻》等为代表的财经类报纸在上海街头的报摊上占据了醒目位置。同时,上海报业市场上的都市类报纸的代表如《新闻晨报》、《青年报》等,也纷纷开出了各自的财经专版。  相似文献   

14.
截至5月19日,解放军报参加四川汶川抗震救灾报道的39名记者,共在《解放军报》刊发抗灾救人事迹的稿件481篇(幅),为《中国国防报》、《解放军画报》、《中国民兵》和中国军网提供了多达数十个专版和专题的稿件,生动反映了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光辉形象和精神风貌。受到军委领导和广大读者的赞扬和肯定。  相似文献   

15.
《新闻前哨》2009,(10):7-7
徐文谦2009年第8期《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撰文说,新闻隐形失实不易察觉,比如下面这些法制报道,乍一看都是客观报道,但深入思考,就能发现其中问题不少:  相似文献   

16.
女性报道和女性报道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从全球的角度展现妇女和媒体研究在两个最主要的研究方面所得出的研究结果(一是女性报道,一是女性报道者),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媒体女性报道的数量在全球各种形式的媒介调查中,女性报道在全球媒体上出现的数量不尽如人意。美国有一专门从事女性报道调查研究的小组“女性、男性和媒体”(WMM)在1989年至1995年七年间每年都对美国二十家主流报纸进行这方面的调查,其中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等美国著名的大报。199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1995年1月间在所有这些报纸的…  相似文献   

17.
吴山  颜伟 《新闻界》2001,(6):62-64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趋好,经济类报纸的发展趋势也如火如荼,但这同样也意味着经济类报纸市场更为激烈的竞争。经济类报纸如何在日益激烈、不断发展变化的报业市场环境中准确把握自己的位置,从而达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经济类报纸如何组织更好的传播内容、采用更好的传播方式、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等等问题成为业内人士探讨的热点。在我国经济类报纸市场中,《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这三家经济类报纸先后进入中国报业市场发展、扩张,并随之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先行者、竞争者的市场地位。同时,…  相似文献   

18.
周水 《传媒观察》2013,(11):21-22
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调查报道越来越成了民生新闻的重头戏。中国电视调查报道,最红火的时代莫过于上世纪90年代。1993年5月,《东方时空》问世,电视新闻改革走出了第一步。在此之后,中国的电视新闻报道进一步走向深度调查。1994年,《焦点访谈》开播,1996年《新闻调查》创办,在这以后,大量的调查和深度报道在中国大地上风起云涌。电视调查第二个高峰,是在进入新世纪后。2002年1月,《南京零距离》开播,新闻的收视率首次超过了电视剧。民生新闻的异军突起,掀起了地方台、都市媒体的调查报道热。  相似文献   

19.
所谓突发事件,1994年8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国内突发事件对外报道工作的通知》中说:“突发事件包括突然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恶性事故,涉外和涉港台澳事件的对外报道,要充分考虑事件的复杂性,敏感性和报道可能产生的影响。报道要有利于我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工作中,很多电视记者都会有这样一个感受,以揭露和抨击丑恶现象为主要内容的批评性报道,虽然在采访制作中可能遇到阻力,但播出效果肯定是如石击水,反响巨大;而以褒扬先进,弘扬主旋律,解疑释惑为主题内容的正面报道,则往往是“易做”而“难工”,难以引起太大反响,正面报道到底应该怎么做,怎样才能充分发挥电视评论正面报道的舆论引导功能,成为电视评论从业人员必须加以重视的“难点”和“重点”。 2001年,北京电视台的新闻评论龙头栏目《今日话题》相继推出几个大型系列节目《迁喜》(2001年1月4日-2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