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伴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一线教师们积极地思考探究适合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理念。我们希望改变科学课堂那种“鸦雀无声”的现状,让科学课堂“动”起来,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让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得到充分的实现。我们可以通过创造生活情境,提倡合作学习,关注基础学习,运用赞赏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做到“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8,(29):173-174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音乐教学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要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专业音乐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得到情感的陶冶。音乐是一门艺术性的科目,如果教师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根本达不到实现音乐教学目的。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教学模式,让音乐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吸引学生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音乐中感受美和发现美,让美妙的音乐给学生带来更好的精神享受。本文主要探讨了动画图谱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妙用。  相似文献   

3.
小学音乐课程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启蒙阶段,与其他课程一样,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音乐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在新课改理念下,音乐课堂提倡“互动、参与及共鸣”,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并在此基础之上实现“高效”课堂.要想实现这些目标,则需要教师根据小学音乐课的特点,重视落实教学常规,让小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感受音乐魅力、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阐述构建小学魅力音乐课堂的策略,如“引入多样乐器体验,让学生感受音乐多元魅力”“联系音乐生活实践,让学生感受音乐超凡魅力”“关注音乐教育本质,让学生感受音乐情感魅力”“鼓励学生音乐创新,让学生感受音乐灵活魅力”等,让学生深入体会音乐世界的精彩与奥妙,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许一波 《学子》2015,(6):70
新课改的深入和发展,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小学音乐更应该如此。音乐是一门具有艺术价值的课程,是培养学生们个人情操的必要存在。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将课本知识完美地渗透在歌曲里面,有助于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们营造快乐轻松的课堂氛围,从而让他们快速进入学习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只需要去听教师所传授的内容,进行记忆就可以了。尤其是小学音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针对学生唱不准音、不敢大胆表现等问题,以及目前大部分音乐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教唱、学生跟唱;教师动、学生做”的现状,教师可将旋律线教学法引进课堂教学中,以生动、直观、简洁的旋律线将歌曲旋律展现于学生眼前,让学生跟随旋律线的发展感受不同的歌曲旋律,以此强化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旋律感。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歌词绘制图谱,借助柯达伊手势法体会旋律线的旋律,再通过现场描画音线来强化学生的音乐体验,并以旋律线组织合唱,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有效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体态律动是一种教学方法,它由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斯提出,是一种以听觉体验为基础的教学体系。体态律动从字面上可以认为是借助各种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感受音乐的。在小学低年级教学过程中,体态律动能够真正引导学生们在听的基础上,运用身体各部分将听到的音乐进行完美的“二次表现”,这一过程是学生创造力表现的过程,是表演能力展现的过程。通过优美、潇洒、各具特色的姿态,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自然放松,全身心投入,这对于让课堂焕发活力,构建高效课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教材用全新的视角展示了教学的新理念、新形式、新内容、新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但如何创造出符合音乐课教学规律、教学目标和高效、高质量的音乐教学模式呢?核心就是要让学生从生理到心理动起来,教学从内容到形式,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从课堂组织到任务安排动起来。只有让学生做到真正的“动”起来,真正的主体参与,真正体现音乐课的学科特点和目标要求,才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绪因素,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9.
【案例背景】理论背景: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其他科目有所不同,音乐学科更偏向于对学生学习兴趣、个性发展、音乐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略评价这个环节,而科学完善的评价能有效提高音乐课堂的效率。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不仅是教师评价学生,学生也需要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反馈,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课堂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实现评价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音乐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课堂,高中段的学生已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知识,他们渴望通过实践与探索获取新的知识与技能。他们要求音乐欣赏课不再是单一的官能的音乐欣赏,还应该有情感的体验、理性的认知,音乐的表现与创造的过程。本文探索设计布满“动感”的音乐课堂教学,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布满动感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
陈佳 《小学生》2024,(2):76-78
小学音乐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门学科,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收获更多的音乐知识,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将对体态律动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展开探索与分析,旨在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动”是语文课堂一直追求的目标,“动”才有发展的可能,“动”才有引导的方向.小学语文的课堂最终目标是“动”的课堂,也是小学语文教师们一直追求的.笔者主要从激发学生兴趣,有效调动学生思维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音乐欣赏课堂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得到动态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欲望。  相似文献   

14.
张倩 《小学生》2010,(7):57-58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立足实践,我建立了一种以主体性、创新性等为特征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开放式音乐教学模式,使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活动,让学生在经历音乐实践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音乐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的角色也随即发生了变化.要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突破点就在于让政治课堂真正“动”起来,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呢?为此,笔者做了以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伴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一线教师们积极地思考探究适合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理念。我们希望改变科学课堂那种"鸦雀无声"的现状,让科学课堂"动"起来,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让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得到充分的实现。我们可以通过创造生活情境,提倡合作学习,关注基础学习,运用赞赏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做到"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笔者有幸观摩了某位教师执教的公开课《春》。这堂课生动流畅,整节课的课堂氛围和谐、愉快,让听者感到轻松、舒畅。笔者感受颇多,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学生踊跃发言,发言的内容也很精彩!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了很多参与教学的机会,真正让学生“动”了起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和个性,让课堂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之下,小学音乐教学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音乐课程教学让学生放松身心的同时,也会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之中,教师要完善课堂导入,真正地带领学生认真投入到音乐学习领域之中。教师加强课堂导入技巧的运用,为全方位带领小学音乐教学发展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9.
“高效课堂”的目标是在有效时间内获取最大的学习功效,为此,必须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需要哪些策略呢?一、动起来,化被动为主动高效课堂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辅助角色,这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模式,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各忙各的,他们更多的是以一个“听课者”和“文抄工”的身份来听教师讲课。教师带领学生动起来,就是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真正参与到  相似文献   

20.
叶刚 《云南教育》2005,(19):19-20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名师凭借极具魅力的教学语言,挥洒自如地营造出诗情课堂。让我们穿越时空,再次聆听教者的天籁之音,再次感受课堂的“青春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