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英殿,在紫禁城西南部西华门内,其北为方略馆,南为御书处,殿的东庑称凝道殿,西庑称焕章殿。清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设置武英殿造办处,雍正七年改名为武英殿修书处,由监造处和校刊翰林处两部分组成,专职印刷、出版书籍。监造  相似文献   

2.
王铭珍 《北京档案》2004,(12):44-46
其实,紫禁城内有关宗教的建筑是很多的.例如,御花园内有钦安殿,供奉有火神爷,是皇家祭祀火神之所.东华门文华殿内,供奉有先师孔子神像,是皇家祭祀孔圣人之所.西部有再华阁,三层楼阁都供佛,梵宗三界,天神通力.中正殿、寿安宫、英华殿也都设有佛堂.  相似文献   

3.
清乾隆38年(1773),根据安徽学政朱筠的建议,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了一部分当时罕存的宋元古籍,四库馆副执事金简用木活字排印出版了这批古籍,乾隆帝以“活字”不雅,改称“武英殿聚珍版。乾隆41年(1766)9月,将这部丛书颁行东南五省,并准许翻印,于是各地纷纷照本开雕,苏州、浙江、福建、江西书局、广东广雅书局先后出版,这六种版本通称作“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其中将武英殿的活字印本称作“内聚珍”或“殿本”,将地方印本称作“外聚珍”。下面拟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的这几种版本的异同做些浅略的介绍。1刊刻时间和种类殿本在…  相似文献   

4.
清宫武英殿刻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的宫廷刻书是在明宫廷刻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由内务府领导,世称“内府刻书”。因内府刻书以武英殿为刻书中心,所刻图书统称“武英殿刻本”,简称“殿本”。据统计,清代各朝刊刻的殿本书达七百余种,清宫武英殿刻书在清代的文化发展、历代典籍的保护、利用和传播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 清宫武英殿刻书处的设立 清代的宫廷刻书最早始于入关之前。清顺治三年(1646年),修成《大清律》,同年刊刻,次年颁行全国。这是目前所知清代入关后宫廷最早的刻书之一。刻书地点仍在明代宫廷刻书处“厂”,并利用原有工匠承办…  相似文献   

5.
正大高玄殿位于北京故宫外的西北角景山西街的南口西侧,迄今已有470余年的历史。本讲就围绕这座明清皇家御用道观,讲讲明清时期这里发生过的那些事儿……嘉靖皇帝修建大高玄殿缘起明朝永乐皇帝修建紫禁城时,在皇宫内已建了两座道家宫殿,一座是玄穹宝殿(位于紫禁城东六宫东),一座是钦安殿(位于御花园正中)。明朝皇帝特别是嘉靖皇帝经常在殿中举办各种祭祀、道场。  相似文献   

6.
武英殿本《十三经注疏》是历史上唯一的经、注、疏及音义四者俱备的《十三经注疏》官方刻本,其中殿本《仪礼注疏》以监本为底本,审慎参校,校正了监本中诸多舛误。武英殿本《仪礼注疏》于各卷后皆附《考证》。《考证》是广义的校勘记,具有文本校勘和文义考订的双重性质,开《四库全书考证》之先河。其校勘成果对卢文弨《仪礼注疏详校》和阮元《仪礼注疏校勘记》等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寺沟大寺庙位于山西省偏关县城西25华里的寺沟村南,又称护宁寺,属元代建筑。 寺庙坐落在黄河岸边,长城脚下。据出版于1994年的《偏关县志》记载,护宁寺“面临长城,长城下是万丈悬崖,崖下滔滔黄河,恶浪翻滚。南有深涧,涧水潺潺,浪花飞溅。悬崖上长城蜿蜒曲折,山梁烽台成行排列,护宁古刹别致典雅,苍松翠柏,景色迷人。”如今的护宁寺,整个建筑群仅存正殿一间、过殿一间、东西配殿各一间以及东西角楼和第二进院落中的禅房一间。院落中杂草丛生,碎石满地,院墙部分坍塌毁坏。所有殿宇均破旧不堪,砖瓦被盗,屋脊残缺不全,屋顶上长满野草。有的殿宇已…  相似文献   

8.
一、以时代区别的:如宋本、康熙本、嘉庆、道光间本。二、以地区区别的:如蜀本、江南本、淮南路本、麻沙本巨、以单位区别的:如内府(宫廷)本、殿本(清武英殿)、监本、(国子监)、司本(茶盐司)、库本(内库、公使库、经厂库)郡斋本(郡是官署之称)、藩本(明朝藩王府)、书院本(学校)、局本(清朝在各地所设之刻书局)、书坊本(又称书棚本、书肆本,书坊即是书店)。  相似文献   

9.
唐玉华宫建于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其前身是建于武德七年(624年)的仁智宫,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废宫为玉华寺。显庆四年(659年)至麟德元年(664年),玄奘在玉华寺翻译佛经。玉华宫不仅是一处重要的初唐离宫,而且在中国佛教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金锁关镇玉华村。玉华宫的主体建筑数量,有宋人张"九殿五门"和今人"十殿五门"两说,而此两说的产生与对紫微殿的认识有关。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考证,认同"九殿五门"之说,玉华宫建筑中无紫微殿和显道门。玉华宫建筑布局应该是由中路、东路和西路三组建筑群组成,中路建筑是专供唐太宗居住和日常活动的场所,东路是太子居所,西路可能是随驾妃嫔的住所,至于百官居处则另有所在。玉华宫晖和殿与耀和殿名称在文献中的演变与宋代避濮王赵宗晖之名讳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一、花园的修建及珍藏。建福宫花园,位于紫禁城的内廷西六宫之西北部,俗称西花园。乾隆七年(1742)开始兴建,乾隆二十八年(1763)竣工。花园占地4000多平方米,园内建筑以延春阁为中心,北有敬胜斋、吉云楼;西为碧琳馆;西南有静室;南有略呈月牙形的堆山、玉翠亭;东有游廊;东北有静怡轩、慧曜楼;东为建福宫、抚辰殿等。建福  相似文献   

11.
笔者曾整理袁克文藏书题跋中的经部部分,刊布于《文献》2011年第4期、2012年第1期,现将其史部题跋整理公布于此。一、平阳段子成蒙古中统本《史记》跋《史记索隐》一百三十卷,半叶十四行,行二十五字。宋讳多缺笔,刊刻谨严,当即《天禄后目》载"平阳道参幕段君子成求到善本,募工刊行"之宋本。惟脱佚前无名氏序,为微憾耳。中统本即从此出,而谬误特甚。如《田敬仲世家》作《后齐世家》。其最显者游明本①,又出中统本,无栏侧耳题,校  相似文献   

12.
《南史》的梁代部分以姚察、姚思廉父子所撰《梁书》为主要史源,保存了大量的《梁书》原文。在两书传钞刻写的过程中,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书的某处文字产生错讹,而另一书的相应部分仍存其真,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互相比勘来校正两书文字。这种方法前人早已用及,如殿本刊刻时曾以两书互勘来校正讹文(可参看《梁书》《南史》所附之“考证”),而诸多读史札记也曾利用此法纠正了不少误字,如王懋兹《读书记疑》卷十三《南史存校》、  相似文献   

13.
山西芮城县广仁王庙,是全国现存的保存较好的唐代木构建筑之一,经过修缮,成为一座四合院式的庙堂建筑。广仁王庙中,有两方唐代《龙泉记》碑石,纪年分别为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这两通碑石,在重刻石与原石之间,以及各传世录本之间存在着文字上的差异,对刊刻时间的认识也有不同,都有待比勘与考证。与河东地区很多同类碑刻一样,《龙泉记》对研究我国唐代水利发展史具有重要的价值。碑石中"陕虢群牧使"的出现,也在制度层面引发人们对唐代宦官操控马政和两京之间马牧的关注。地处两京门户的陕虢要害之地,其兵马实力的强弱至关重要,关系着中央政权的安危,其群牧使任以宦官正是政治军事格局和中央威权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飞机在3.5万英尺的霄汉里邀游了15个小时,现在在逐渐下降,下面一片波涛汹涌。旧金山到了,金山湾到了!这是我踏上大洋彼岸的第一块土地。金山湾(San Francisco Bay)区,有三个国际机场——旧金山、奥克兰和圣荷西国际机场。可是,大多数旅客都到旧金山国际机场起降,因为它拥有比较齐全的检视设备,建筑规模也最大。此处在旧金山市区以南14英里,耸立于金山湾之西,每天飞机起飞一、二百架次。我  相似文献   

15.
<正>这是位于古城阆中陕西会馆正殿前的十二生肖花坛,坛内花木芳香,郁郁葱葱。别看它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花坛,却隐藏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原来,此花坛的泥土不在这里,它本源于古陕西会馆北面护城河外一个近两米高、六米多宽的小土丘。传说当年秦地商人来四川做生意,由于南北气候差异,偶有水土不适之状,凡来阆必会带上一篑秦土,据说取此土煎服即可治愈腹泻。久而久之,到阆中的陕商(或称秦商)多了,秦土就越  相似文献   

16.
北京西郊曾是一片风光旖旎的天然景区,湖光山色,林木泉石,颇具江南特色。辽金元明诸朝,这里就陆续建立行宫、别墅、寺庙、园囿。明代清华园和勺园,曾名噪一时。清代初年,来自东北的满族统治者便有在这里建造避暑宫城的设想。因为紫禁城高墙深院,气氛沉闷庄严,加之有许多繁琐的制度,居住其中,了无生趣。康熙、雍正时期,就利用西郊风景,动用人力、物力,广置园囿,确立了清代帝王的园居习尚。此种习尚使清代园林建筑大大超过前代。乾隆推重发达的汉文明,醉心于园囿建筑,不惜巨资,将天下名景汇于圆明之园,建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皇家园林区。北京西郊历经满清六代帝王,筑就几十处大小园林。整个布局以圆明三园为中心,成众星拱月之势。圆明三园、畅春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总称“三山五园”,是中国园林建筑的典范之作。它们体现了完整表现自然美的中国传统造园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的追求。它们集历代皇家园林建筑之大成,又吸收西方建筑成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有清一代,许多重大事件都在这里发生,也使北京西郊园林成为清代盛衰的历史见证。清朝盛时,从西直门到海淀有石砌的御道,沿途数十里,风光秀丽,美不胜收。而今,时移境迁,这一切也如同阿房宫、上林苑的消逝,永远沉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踏访故园陈迹,追念昔日辉煌,我们每个人都能真切实在地感觉到什么叫沧海桑田。今天,我们也许只能在纸上重现它昔日的风采,然而北京西郊曾经出现过的园林,永远是中国与世界园林史上的重要篇章。在西方人眼中,它甚至一度成为中华文明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正>位于大理州宾川县城南州城镇,始建于明弘治七年(1494),后世各代不断添建和修复,文庙坐东向西,有四进院落,由照壁、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后宫(又称崇怪祠)及南北两院、各宦乡贤祠等建筑呈梯形建造构成,各院之间又以特色各异的砖砌石洞相通,曲折迂回,层层别有洞天。文庙紧邻的武庙坐北朝南,与文庙构成丁字形之势,系清康熙初年建成,为一进三院建筑,雄浑威仪,气势不凡。州城文庙与武庙总占地面积30余亩,  相似文献   

18.
提起福建刻书业,出版界似乎言必称“建本”。做为中国古代三大刻书中心之一,建阳麻沙的刻书作坊规模之大、数量之多、技术之精和流传之广,全国少有;其所刻“建本”,确是福建刻书业无可争议的象征。只是,鲜为现代人所知的是,除了麻沙,地处闽西偏僻山区的客家小镇四堡也曾是明清时期中国华南最重要的出版中心之一,它与当时的北京、武汉和江西浒湾一起,被誉为“中国清朝时期的四大雕版印刷基地”,名噪一时。对于中国出版史研究而言,四堡最大的价值在于:这里保存着最完整的书坊建筑、线装古书和雕版印刷工具,这里是目前世界上惟一幸存的古代雕版…  相似文献   

19.
荐书     
《雕梁画栋》《户牖之美》定价:78.00元/本楼庆西主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乡土瑰宝”系列乃畅销书《中国古建筑二十讲》、《中国小品建筑十讲》的后继作品。该系列以图为主,《雕梁画栋》主要介绍了中国乡土建筑木结构的形态,选编了一百余幅图片,近两百张测绘图,每一图都配有相关的文字介绍,选图精美,有丰富的人文蕴涵和明显的工艺特色。《户牖之美》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门窗的发展和基本形  相似文献   

20.
去年八月中旬,我们中国广播电视代表团在罗马尼亚访问期间,特意去海滨城市康斯坦察访问了罗马尼亚暑期广播电台(亦称夏季广播电台)。暑期广播电台设立在黑海之滨玛玛雅旅游站濒临海滩的一座三层小楼里(因为这个广播电台的台址在这个旅游站,听众亲切地称之为玛玛雅电台)。这里是个风景秀美、气候宜人的地方。设计新颖、建筑别致的旅馆群,沿着海岸线掩藏在树林里,座落在草坪、花坛中。海岸上餐厅、冷饮店、酒巴间到处都有,海滩上露天餐座比比皆是。还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