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义民庙遍布台湾,代表台湾客家人的一种文化现象;韩国的义冢也不少,充分体现着韩国人的文化观念。此两者的形成过程和文化内涵都很相似。顾其行事脉络,反映了浓厚的传统儒家思想的精神内涵。但从后来的演进和如今的社会功能而看,两者之间又显得有差异。从对台湾义民庙与韩国义冢的比较中,足以看出客家人与韩国人的文化观念之一斑:客家人与韩国人同样保持着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文化观念;相对而言,台湾客家人对其他思想的包容性强,韩国人对儒家思想的保守性强;台湾客家人善于应变,韩国人流于顽固;台湾客家人追求现实的功用,其文化观念为华杂,韩国人追求观念的理想,其文化观念为纯朴。  相似文献   

2.
由赣南师范学院与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主办,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院、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客家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八届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理论暨客家聚落与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7月18日至23日在赣州市山水大厦举行。来自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中原大学、台湾联合大学、彰化师范大学、宜兰大学、逢甲大学、香港大学以及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相似文献   

3.
客家传统社会的民间信仰是多元的,也是极其普遍的。探讨客家社会的民间信仰问题是研究客家传统社会的一把钥匙。汉帝信仰是客家人的一种古老而又特别的民间信仰,研究汉帝信仰不仅能进一步了解、揭示客家地区民间信仰的内容,而且能更好地认识客家社会和客家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人类学、历史学的研究方法,解析客家族群原乡民间“三山国王”信仰在台湾宜兰地区的变迁,提示此种变迁在文化移植问题上具有的现象与意义。汉人移垦台湾自17世纪中叶以后,移垦的居民多数来自中国东南省份,如闽南、粤东等地区,由于客家族群文化习性遵守先人之法观念较为执着,因此生活中保有许多原乡之习俗。台湾宜兰地区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后,嘉庆年间再次由官府配合民间开发的典型案例,由于资料完整,历史发展与目前社会环境变异不大,且田野调查便利等研究条件具备,因此作为本论文研究客家族群民间“三山国王”信仰变迁“王爷公”的时空区域,企图藉明显的历史发展说明客家文化中民间信仰变迁的“土著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加速,赣南客家人长期形成的生产生活和民间信仰活动中产生的丰富多样并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客家民俗体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部分甚至已经濒临绝境.同时,学校体育教育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本文试图从拯救部分濒危赣南客家民俗体育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个案定南瑞狮进校园进行实证研究,寻找客家民俗体育新的成长环境,与学校体育共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由世界客属第十九届恳亲大会组委会筹办,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具体承办的“赣州与客家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1月18日至20日在赣州隆重召开,会议旨在重点探讨客家社会的结构和文化以及赣州在客家民系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来自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和中国大陆等国家和地区共80多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正>由赣南师范学院主办,客家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五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于2014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江西赣州隆重召开,来自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韩国大田大学、台湾元智大学、台湾高雄师范大学等海内外4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本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的主题是"客家文化遗产研究",围绕这一主题,学者们展开讨论和交流。  相似文献   

8.
<正>客家民间信仰在客家传统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客家传统社会离不开民间信仰,民间信仰也总是以传统社会为依存;要理解客家传统社会,就必须理解客家人的民间信仰。然而,长期以来,客家研究界的关注点基本都是停留在"客家"的定义、客家源流、客家文化特质等问题的探讨和争论上,而对客家民间信仰关注不多,即使有过一些成果,往往都是零散的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9.
赣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中央苏区时期曾培育创造了艰苦奋斗、创造"第一等工作"等苏区精神;赣南也是世界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客家先民在历经关山、转徙万里的过程中,凝练出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和博大精深的客家精神。在近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赣南师范学院继承和发扬苏区精神和客家精神,培育形成了具有赣南师范学院鲜明特色的大学精神——赣南师院人特有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10.
客家民系是比较保守的民系,虽然客家人迁徙到各地,却仍然传承着源自于传统之儒家礼俗。然而,礼俗会因为社会变迁、族群融合而有所变化,婚姻礼俗亦然。客家人的婚姻礼俗常因时、因地、因人而有所不同,使得客家婚姻礼俗随时代而有所变迁。台湾的客家婚俗,也随着时代与地域之不同而有所差别,至今仍可看出源自于原乡古代的礼俗。客家人的婚姻观念是以“广传家族、繁衍子孙”为主要目的;传统客家婚姻礼俗极为讲究,每一项婚姻礼俗都代表客家人的文化精神与理念。探讨台湾客家婚姻礼俗之变迁,可说明台湾客家婚姻礼俗,乃源自于大陆原乡,论其渊源皆以《礼记·昏义》:之“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礼为依归,但在台湾又有所转化,演化成在地化之客家婚礼习俗。现代台湾客家婚礼,都已经过简化,古老完整之婚姻礼俗,已不多见,客家年轻一代,更不复知晓客家婚姻礼俗之文化意涵。本文探讨台湾客家传统婚姻礼俗内容,彰显客家文化中的婚姻民俗与精神信仰,有助于认识台湾客家婚姻礼俗丰富之内涵。  相似文献   

11.
7月10日上午,赣南师范学院举行海峡两岸大学生"客家文化寻踪"夏令营欢迎仪式。中山大学副校长、著名历史学家、赣南师院客家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陈春声教授,赣南师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孙弘安教授,台湾中央大学特聘教授、客家学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收集CNKI涉及台湾客家研究领域论文312篇,运用文献计量、多维尺度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大陆台湾客家研究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发现,台湾客家研究单位主要集中于赣闽粤等客家聚集区的福建师范大学、嘉应学院、厦门大学和赣南师范大学(原赣南师范学院,下同)等高校,刘焕云和谢重光等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赣南师范大学学报、嘉应学院学报和两岸关系等期刊为刊发台湾客家研究的主要期刊,客家文化、台湾和客家为排名前三的高频关键词,经过社会网络分析发现,大陆台湾客家研究主题较为松散。  相似文献   

13.
台湾的客家人,多为从粤东梅州迁徙而至。历史以来两岸客家族群一直保持不同形式的互动。从移民初期的民间信仰互动,到清代中后期直至民国时期的以宗族为单元的寻根问祖成为两岸互动的重要形式;1980年代以来,两岸民间活动则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历史以来两岸客家人的互动交流印证了两岸客家人同根同源的史实。当前在两岸交流上应该加强原乡客家文化的保护与研究,加快民间交流互动的力度,不断推进两岸关系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台湾民间信仰中“客家义民信仰”的性质曾在台湾学界引发论战,占人数优势的闽南籍学者宣称台湾客家义民信仰是“孤魂野鬼”,使台湾客家籍学者与客家义民庙方相当反感,究其因,还是跟数百年来两方言族群间“历史心结”有关。其实此民间信仰性质,仍须回到清代社会发展脉络中进行考察。清代台湾客家与闽南两籍仕绅对台湾客家义民信仰论述认知有异,而这又与清代“台湾闽客械斗”风气有关。另外在台湾客家义民信仰中,台湾北部新竹县新埔镇枋寮义民庙与苗栗县城的苗栗义民庙为同时兴建,是北台湾历史最悠久的数间义民庙。但因前庙香火极为鼎盛,相关史料与研究成果较多,所以对清代该庙两百余年间的“自我论述”与“他人论述”的历史叙述做一探讨,以观察清代台湾客闽族群关系与台湾客家民间信仰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赣南、闽西和粤东这三个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中,赣南尽管以其众多的客家人口及保留完整的客家文化,被誉为了解客家、体验客家的最理想的基地,但在社会范围之内,它显然受到了一定的冷落,以至于在一般公众心目中,但凡言及客家,必称闽粤。这就使得赣南客家人在相当程度上“失语”,从而造成赣州这一目前国内最大的客家聚居地“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6.
<正>客家文化高级论坛由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中心发起、联合海内外客家研究机构于2010年共同倡导成立,秘书处设在贛南师范学院。客家文化高级论坛以促进客家学术研究为根本宗旨,以时代性、世界性、科学性和持续性为基本要求,通过设立"主题演讲"、"青年论坛"等形式开展学术讨论和交流,是近年来在海内外较有影响力的客家文化学术交流阵地与平台。截止目前,  相似文献   

17.
台湾美浓是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当地民间信仰中,由福建古田传播而来的"三奶夫人"信仰,在台湾客家地区较为少见,然而在南台湾客家居住地的美浓,发现詹姓家族通过移民的方式,将夫人信仰辗转带到台湾六堆地区,并历经日本殖民时期的皇民化教育,美浓詹屋家族仍维系"三奶夫人"信仰于不坠,更难得的是保留了随其先祖来台历经百年之久的神龛。"三奶夫人"信仰在美浓发展过程中,因受到今日台湾少子化社会的影响,对"三奶夫人"的信仰也有减弱之势。  相似文献   

18.
王贵民 《考试周刊》2012,(75):27-27
本文主要在赣南客家传统吉祥图案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五种赣南客家人常用的吉祥符图及其文化内涵,并总结了赣南客家传统吉祥图案研究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嘉应学院学报》2014,(5):F0003-F0003
<正>5月7~9日,我校客家研究院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在我校客家客家研究院合办"变迁中的客家社会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共有来自美国布朗大学、西印度群岛大学、日本神户大学、印度尼西亚大学、马来西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內中山大学等知名学者20余人参会.我校校长、客家研究院院长邱国锋教授亲切会见了与会学者,并进行了学术交流.中山大学特聘教授陈志明博士、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前院长房学嘉教授主持了会议开幕式.根据会议安排,与会学者就"屋与仪式"、"南美的客家人"、"东南亚的客家人"、"公益慈善"、"社会变迁"五个主题进行了发言和讨论,真知灼见不断.  相似文献   

20.
客家民间传统工艺是客家先辈们凭着艰苦创业的精神创造和发展的。赣南客家民间传统工艺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传统手艺已被现代工艺所取代。保护和研究客家传统手工工艺刻不容缓,应坚持弘扬客家文化、光大客家精神、发展客家经济为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