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改不仅是教材的改革,更是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就在于"教育者同自己的教育对象的每一次接触都能激发他们心灵的热情".那么,这种激发学生心灵热情的真谛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把民主精神、科学方法和革命情操熔为一炉的深沉的教师之爱.只有这种深沉的教师之爱,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心智,转变学生的行动,在将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过程中,发挥有效的感化和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感化一直以来,对于学生和班级的管理,我们崇尚的是"师道尊严",津津乐道的是"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是祸害"。作为教师也总想通过自己的威严,甚至声色俱厉的批评以达到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班风的效果。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如此不倦的努力却往往事与愿违。无奈之余,我们又多了一句感慨:恨铁不成钢啊!但作为教师的我们可曾意识到,铁被炼成钢的过程中,历经的不仅仅是千锤百炼,还有那必不可少的轻敲水浸来增强  相似文献   

3.
冰心老人曾说:"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和谐"一词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在新形势下,用爱和美创建和谐班级,必能促进学风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心灵得到舒展,精神上得到愉悦,人格得到健全,  相似文献   

4.
张志艳 《成才之路》2010,(24):12-12
赏识鼓励教育,是以挖掘、激发、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为主旨,是一座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教师如果能够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促使不同差异的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道德应当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更先进的要求.教师教育学生,不仅通过言教,而且通过身教;不仅要用丰富的学识教人,更要用自己的品格教人,即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行为去影响、启迪和感化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6.
罗蓉 《教师》2014,(23):106-106
正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应该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我们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尤其要关心学困生的成长: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用诚心去打动他们,用道理去教育他们,用智慧去启迪他们。在学困生转化工作方面,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辩证思维,应运用唯物辩证法眼光去看待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整个成长过程。1.松严须有度"教不严,师之惰。"这古训道出了教师责任的重大。学困生本来对自己  相似文献   

7.
焦杏霞  李志明 《考试周刊》2013,(94):185+54-185,54
"问题学生"的出现,其原因复杂。"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转化"问题学生"是一项既艰苦又让教师充满成就感的工作,教师要始终明白自己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用爱心感化每一位"问题学生",只要有爱心,就能进入他们的心灵世界,因材施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教师应该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相似文献   

8.
品读     
<正>教育,请给人以心灵的自由。教育的职责是什么?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镇西如是说。给人以心灵的自由指的是学校要努力为师生提供适合其自由发展的环境。教师应当是精神自由的,要允许教师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让教师用思想照亮学生的梦想。学生应该有着舒展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知识是力量,良知才是方向,健全人格的塑造才能让学生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什么东西也不可取代的感化学生心灵的一种手段。教育的艺术首先应包括说话的艺术——跟人的心灵打交道的艺术。"而教师的语言大部分体现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口头语言评价,或许每个人的表述方式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过程应该是主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思维过程。"新的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倡导的是开放的、快乐的、主动建构的教与学。作为一位教师,要乐于给学生创造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首先,要有爱学生的情感,以自己对知识的不断追求来感化学生;其次,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数学。要创设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把课上得生动、风趣,让快乐充满数学课堂,融入每一位学生的心扉。那么,如何构建快乐数学课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呢?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更是被高度重视。农村由于经济条件落后、硬件设施不齐全、教师素质低等,在教学中遇到很多困难,留守儿童与单亲孩子的增多更是给我们农村教育带来了挑战。我们应该用爱去感化学生,帮助学生走出心灵的创伤,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自己应该在家人和老师的关怀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世界教育进入智能化的教育世纪。教育大趋势将是教育开放化 ,教材超前化 ,教学系统化 ,课程创造化 ,目标适应化 ,交流国际化 ,手段多元化 ,培养智能化和考核经常化。作为教育工作者拥有什么样的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仅从教师的修养和观念上加以阐述。一、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启迪 ,精神对精神的感化 ,人格对人格的塑造 ,因此教师的人格是很重要的 ,而教师的人格魅力在于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心理素质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并有独创性 ;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  相似文献   

13.
曾有人这样说:“爱是启迪学生心灵的基础,爱能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爱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学经验让我深深地明白:作为教师我们应当针对学生的特点倾注爱心,用心去关爱他们,去教育他们感化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陈光 《快乐阅读》2011,(23):146-147
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创新性的教育理念,通过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培养其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教学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相似文献   

16.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就是通过言传和身教去启迪、感化、熏陶和塑造学生的心灵.师德是教师的道德修养,是教师生活及其行业的准则和规范,是教师思想素质的直接反映.教师的师德如何,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打动心灵的秘诀”,教育是一种复杂微妙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育只有在学生真正意识到那是对自己真诚的关怀和爱护的时候,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把感化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劝导、给学生以宽容,从而促使学生的思想、行为等向好的方向转变。下面,笔者谈谈感化教育的六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后进生的转化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教师情感雨露的滋润。尤其是后进生更需要教师的理解和真诚的思想交流。因此,教师要重视与后进生的情感交流,平时多沟通,用自己的心灵火花去撞击他们的心灵,产生共鸣。教师应该在教育中用宽容感化良知.用温暖滋润学生心田,用关爱呵护他们成长,维护后进生的自尊,逐渐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和希望。  相似文献   

19.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就是通过言传和身教去启迪、感化、熏陶和塑造学生的心灵。师德是教师的道德修养,是教师生活及其行业的准则和规范,是教师思想素质的直接反映。教师的师德如何,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作为教师,应该把阳光撒向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生活充满色彩,应该给学生以精心的呵护,真诚的赏识,用爱心激发学生学习、发展的动力,这是学生所期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