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论是报纸广告、电视广告,还是户外广告、电梯广告,都是单向的。广告受众对话语权占有的相对有限性、对广告效果反馈的无力性,使得广告商和受众之间不能形成很好的互动。由于广告的目的是为了让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广告的投放就更要在互动上做足功夫。本文从不同的互动理论来分析广告互动,认为广告互动是广告商和受众之间的纽带。  相似文献   

2.
网络电子杂志是通过网络杂志互动平台发行的供读者免费订阅的新型杂志.电子杂志以其时尚、多元的特点,组合应用了flash、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技术.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感观刺激和互动参与的欲望。近年来,随着电子杂志业务不断壮大、分类不断细化.其注册用户数量也呈几何速度增长。同时.传统媒体的广告缺陷在与新媒体的较量中逐渐显露:更新周期短、价格高、空间有限、广告效果难以评估等等,于是,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投放广告的方向转向新媒体的时候.电子杂志成为一个“叫好又叫座”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普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大众的主流阅读方式.丰富的内容呈现方式和表现场景带给读者更加沉浸的阅读体验,也帮助读者不断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文章以互动解谜游戏书为例,从写作方式、表现形式和功能设计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其利用场景建构读者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并阐释沉浸式阅读和深度阅读之间的关联,在此基础上指出5G时代阅读产品场景构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破了阅读的空间隔阂,新型的数字阅读社群正在形成,阅读成为一项以技术为载体的空间互动实践。聚焦赛博空间视角下的数字阅读,实践中的个体、信息、情感被纳入到虚拟的信息化场景中,以互动仪式的方式实现情感凝聚与空间互动。开放性的虚拟互动打破了阅读的封闭性,数字阅读空间中的用户价值、场景价值被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5.
移动互联环境下,用户的数字阅读行为日益普遍,沉浸式互动体验传播也因此有了新的用武之地.沉浸式体验理论和沉浸式传播理论为沉浸式互动体验传播在数字阅读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沉浸式互动体验传播可以提升读者的阅读审美体验,增大读者对数字阅读产品的接受程度,强化作品的教育引导功能.然而,沉浸式传播技术的更新、传播形态与作品内容的契合、对读者阅读心理的满足才能保障数字阅读产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6.
移动媒体不断发展,地铁广告迎来新的挑战。武汉地铁广告传播中表现出噪音干扰多、互动不足、创意缺乏等问题。本文从场景化营销理论出发,利用武汉地铁广告传播的特性来探讨地铁广告改进策略,提出连接消费者、增加技术手段、拓宽渠道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占琦 《新闻知识》2023,(5):67-73+95
沉浸式文旅的风靡,使真人NPC作为一种新兴职业进入大众视野。从游客到玩家,从凝视到参与,从观赏到互动,沉浸式文旅体验中,真人NPC通过符号表征建构自我身份,既是文旅游戏的“摆渡人”,又是体验互动的“掌控者”,全知视角固化其角色地位和玩家认同。真人NPC通过符号包装重塑文旅场景,全感官包裹增强现实性的“真”,开放叙事再造合法性的“善”,深度互动营造戏剧性的“美”,全感官演绎场景维度。通过符号消费生产文旅价值,耦合游戏空间、文化空间和消费空间,黏合玩家对文旅场景的集体记忆和文化认同,促进空间消费。真人NPC已作为沉浸式文旅景观存在,但“工具人”“舒适物”“消费品”的刻板印象,易使其在符号消费和过度营销中迷失自我,从而导致情感耗竭。  相似文献   

8.
广告互动传播的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告互动传播的思想产生已近半个世纪 ,但只有现代互动媒体的问世 ,广告互动传播的概念才能形成并得以实现。广告互动传播的实现主要有两种 ,一是延时性实现 ,二是即时性实现 ;而在即时性实现中 ,网络广告、数字电视广告、手机广告成为三种主要的形式。由于媒体间呈现整合趋势 ,因此互动一体化也将成为广告传播的总态势  相似文献   

9.
正对于广告产业和广告教育来说,这是一个思维颠覆和蜕变的时代。传统的Advertising受到严峻的挑战,"big data+big idea"的数字营销趋势使大规模投放广告时代转变为精准投放时代。面对媒体权力下移、分众化越来越明显的现实,广告也从自我独白转向与消费者的情感对话,越来越强调与生活者的互动。以大众传播和市场营销为核心的广告传播理论体系正受到数字化营销的冲击。左走或者右走,广告已走入末路?  相似文献   

10.
郑家鑫 《传媒》2021,(1):37-38,40
移动视频直播打破了虚拟场景和现实场景的传播界限,为受众创造了一个具有双向互动、动态开放的沉浸式场景,受众在其中可自由表达自我,充分满足了受众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与情感需求.本文以媒介场景理论为指导,从场景构成的空间与环境要素、受众状态要素、社交关系要素三个维度入手,对移动视频直播场景进行解构分析,希望能够全面认识移动视频直播的本质规律,为后期传播策略调整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元宇宙背景下,广告传播即将进入一个重新场景化的时代。所谓重新场景化,即在新的场景技术可供下,广告传播虚实场景的高度融合与交相强化,虚实场景与感官感受的高度融合与交相强化,以及在此基础上感官感受功能的完整复制与提升,从而使得广告传播永恒追求却一直未能达成的真正体验式与完全沉浸式传播的实现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转型大潮之下,我国教育出版机构纷纷投身在线教育出版,并由固守传统观念转向注重场景营造,积极开发沉浸式产品,然而当前其普遍存在虚拟产品精准度低,教育成效转化率与场景感知率不匹配,终端平台融合性差,教育出版虚拟场景与实际场景不吻合,用户关系维护乏力,虚拟、现实空间的用户情感积累融合不够等问题.各教育出版机构要深刻把握沉浸式场景构建的虚实共生关系,在智媒新技术应用的基础上从产品、平台及用户三个层面着手,开发多元产品,建设集成平台,强化情感联结,以提升用户的沉浸式阅读学习体验,获得新的发展空间与优势.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档案数字叙事凭借其沉浸式和互动性特点,使档案数字叙事用户与档案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用户在档案数字叙事空间中进行互动,从而获得情理共鸣。论文依据兰德尔·柯林斯提出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从互动仪式链构建的空间界限、符号焦点、用户群体、情感基础四个方面分析档案数字叙事服务的仪式运行机制,对档案数字叙事服务的仪式构建提供可行方案,最后对档案数字叙事仪式链进行情感能量分析。通过引导用户在档案数字叙事中的情感积累,构建差异化的档案叙事互动市场,为档案利用与赋能提供理论方法,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王川川 《传媒》2020,(2):67-69
近年来,网络自制节目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不断向沉浸式传播方向发展,通过突破时空局限,实现技术增长和视听体验的沉浸式包围;通过突破情感壁垒,实现节目主题和文化情感的沉浸式交融;通过冲破单向维度,激发受众参与和社交圈层的沉浸式互动;通过冲破线性结构,构建故事讲述和多层语境的沉浸式叙事。在这种策略的指引下,最终实现提高观众黏度、提升节目品牌、延伸艺术想象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外部环境趋冷信号持续释放下,2019年我国媒体广告市场进入新一轮盘整期,融合与变革成为媒体广告市场突围关键词。伴随互联网流量红利殆尽,营销传播流程环节正经历体系化重构与再造。以往为媒体广告市场贡献最大增量的互联网媒体2019年首次出现负增长,互联网内部数据整合与模式变革需求迫切。分媒体来看,互联网广告分化调整信号显著;电视广告刊例、时长双降;户外广告投放费用缩减;传统广播广告跌幅创五年新低,在线音频广告向场景化、智能化发展;纸媒跌幅趋稳。大盘承压下,媒体广告运营"超限战"时代来临,从丛林意识到底线意识、从产品意识到价值意识、从风口意识到落地意识,成为未来一年媒体突破既有运营桎梏,打破竞争边界,在市场与技术、社会的融合互动中寻找运营突围点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青年记者》2012,(20):87
尽管Facebook和谷歌等互联网公司在移动广告领域举步维艰,但Twitter却如鱼得水,已经显示出早期的成功迹象。该公司高管表示,多数时候,Twitter每天的大部分收入都来自移动广告,而非桌面网站上投放的广告。其中一大关键原因在于:手机上看到Twitter广告的用户,更愿意点击或与之互动,而Twitter则可以借此收取广告费。  相似文献   

17.
根据当前服装企业品牌微信广告的发展现状,明确微信广告的应用价值,结合微信平台支持的各项先进功能,提出个性公众号打造,利用朋友圈开展口碑营销;LBS精准信息投放,借助漂流瓶推进情感营销;二维码扫拍互动,整合媒体资源,实现立体营销三点有助于服装企业品牌进行微信广告传播的策略,结合服装行业特点,充分发挥微信的广告传播力.  相似文献   

18.
牛玉慧 《出版广角》2016,(16):70-72
新媒体时代的突出特点在于其互动性打破了传统媒介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实现了媒介与受众的互动。本文在分析互动广告的传播特点基础上提出互动广告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新媒体互动广告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为基础,沉浸式演艺中的个体在空间中表现为“沉浸在场”这一新型在场方式,基于其形式、内容和作用特征,沉浸式演艺的复合媒介、叙事文本和互动体验这三大要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构成介质空间、叙事空间和应答空间“三位一体”的空间生产机制,在个体与空间的双向互动过程中建构起沉浸式演艺的空间价值,通过场景塑造、合理应用科技激发空间效能,内容表达、彰显空间的文化价值,主题IP培育、构建文化传播话语体系这三方面实现沉浸式演艺的价值表达。  相似文献   

20.
伍刚 《中国广播》2009,(4):20-21
本文结合全球互联网发展趋势,根据中央台新媒体工作会议精神,客观分析了中国广播网历史上第八次重大改版的定位特色,突出“音频、新闻、互动”三大要素,力求“依托母体、回归网民’,实现“以音频为核心、图文和视频为两翼、以互动为手段、达到台网融合一体”,致力建设全球最大的中文音频门户网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