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儿"作为西北民歌的一种,在西北地区广为流传。近年来,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也加剧了"花儿"传承的窘迫境遇。论文将通过深入挖掘莲花山"花儿"的艺术价值,将莲花山"花儿"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下去,同时提升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并探寻"花儿"在当代的传承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花儿",盛开在西北大地的一朵娇妍的民歌奇葩,野芳幽香,浪漫迷人,旋律动人,韵味独特,歌词淳朴清新,蕴含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具有独特而珍贵的艺术价值。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甘青两省交界地带,历来有传唱"花儿"的风俗习惯。我们要结合本地实际,利用地方资源,让"花儿"进校园,发掘西北"花儿"的教育功能,让"花儿"民歌在校园绽放。一、"花儿"进校园,是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的生  相似文献   

3.
宁夏六盘山"花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文章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框架,借鉴Charteris-Black的隐喻批评分析方法,分析了"花儿"中的隐喻体系,并探究了隐喻在"花儿"唱词中的特点和功能。研究发现:(1)"花儿"中隐喻始源域表现形式多样化,且具有地方特色和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2)"花儿"中隐喻有"单喻"和"双喻"两种形式,反映了"花儿"中爱情的初识、赞慕、初恋、热恋、相思、成婚和离别等阶段;(3)隐喻使得"花儿"唱词具体化、形象化和诗性化,韵味十足、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4.
"花儿"是在甘肃临夏地区回、汉、藏、东乡族等十多个民族中最为盛行的、保留着多民族民俗与古老乡村文明清晰轨迹的艺术表现形式,东乡族"花儿"是其中的代表者之一。从当前流传的"花儿"内容和形式来看,东乡族"花儿"保留着古老文化中的原汁原味,与周边地区的"花儿"共同演绎出西北悠久历史文化的生命力,以马金山为代表的东乡族"花儿"歌手们传承祖辈的传统,用自己的声音让西北固有的历史文化跌宕起伏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的大山之中,唱响了黄河流域民俗与民风的壮歌。  相似文献   

5.
"花儿"是在甘肃临夏地区回、汉、藏、东乡族等十多个民族中最为盛行的、保留着多民族民俗与古老乡村文明清晰轨迹的艺术表现形式,东乡族"花儿"是其中的代表者之一。从当前流传的"花儿"内容和形式来看,东乡族"花儿"保留着古老文化中的原汁原味,与周边地区的"花儿"共同演绎出西北悠久历史文化的生命力,以马金山为代表的东乡族"花儿"歌手们传承祖辈的传统,用自己的声音让西北固有的历史文化跌宕起伏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的大山之中,唱响了黄河流域民俗与民风的壮歌。  相似文献   

6.
"花儿"的概念最初是从甘肃、宁夏以及青海一带通用汉语之间,西北各个省市的移民开始进入新疆地区,"花儿"也在这样的趋势下进行了改变,作为西北民间独特的艺术内容,也逐渐随着地区的改变传入了新疆。在新疆传唱的全新花儿被广泛的称之为"新疆花儿"。  相似文献   

7.
"花儿"是我国西北高原流行的重要的民间歌谣,从形成到今天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花儿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参与了社会文化流行的社会现象,本文从音乐社会学视角出发,参照音乐社会学原理,分析花儿在"音乐流行"系统理论中所属的类型及其流行与传播的社会背景,呈现花儿传承的内因结构,考量花儿传承中各种主客观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分析在社会文化生境不断变迁的今天,如何对"花儿"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理论思考和科学引导。  相似文献   

8.
洮岷花儿,是一种发源悠远的地方性古老民歌,有单声部的"南路花儿"和多声部雏形的"北路花儿"。洮岷花儿作为民族音乐的基础,实际上是一个音乐文化事象和群体的音乐文化事象丛。文章通过对两种"洮岷花儿"音乐特征及综合对比分析,寻找蕴含在中国民间活态音乐中类似的音乐特征,把花儿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价值的象征,研究其音乐文化的流变。  相似文献   

9.
洮岷花儿,是一种发源悠远的地方性古老民歌,有单声部的"南路花儿"和多声部雏形的"北路花儿"。洮岷花儿作为民族音乐的基础,实际上是一个音乐文化事象和群体的音乐文化事象丛。文章通过对两种"洮岷花儿"音乐特征及综合对比分析,寻找蕴含在中国民间活态音乐中类似的音乐特征,把花儿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价值的象征,研究其音乐文化的流变。  相似文献   

10.
从研究文化传播意义的角度出发,分析甘肃"花儿"传播的内在机理以及"花儿"传承中主要面临的问题,以花儿"申遗"成功后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花儿"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契机,重点探讨了甘肃"花儿"未来发展的策略,对甘肃发展文化强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花儿"是中国西北地区流传至今的一种古老民歌.2006年以来,"花儿"相继被列入我国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应对"花儿"失传的危机,应将"花儿"引进大中小学的课堂,以学校教育的方式保护和传承这一优秀的乡土文化.  相似文献   

12.
"花儿"是在中国西北地区非常流传的一种民歌。因为流行地区不同,同时,发展历程中受到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所以,"花儿"的流派和风格是不同的。本文主要对"花儿"的艺术形式和演唱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地上朵朵花,老师是花下肥泥巴",是我们学校教师对学生表达呵护之意和奉献之心的生动表达。教师不仅是花园里扶植、除草、疏剪工作的辛勤园丁,而且还是花儿的养分。要想让花儿向阳怒放、茁壮成长,就要为花儿提供充足的"营养",做好花儿下的"肥泥巴",成为花儿成长的一方沃土。一、帮助作"肥料",关爱每朵"花儿"  相似文献   

14.
"花儿歌手"是花儿这一民间艺术形式长期塑造的产物,他们熟悉花儿曲令和编唱规律,同时也深刻的理解其美学意义,既是花儿的创作者、演唱者,也是花儿最重要、最有力的传承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15.
回族"山花儿"是西北花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宁夏独有的一种民歌形式。独有的地理环境,民族历史和特有的文化使得"山花儿"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得到传承。我国目前缺乏对保护传承人的法律规定,对传承人的法律条文不完善,对非遗传承主体的法律地位及相关法律权益都没有明确规定。加之随着环境资源的开发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山花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不断丢失。因此,推动"山花儿"在传承中的法律保护机制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莲花山花儿会是花儿表演的艺术场,是自然环境与乡间情怀、传统与现代、经济与政治等力量相互交织而成的文化场,也是倾听、解读、研究花儿事象的第一现场。在日益物化的社会背景下,花儿会的声音表现出对娱乐性、现代性的呼应,花儿的原生意味在减弱,花儿的自生能力在退化,歌手心灵的自我放逐也有收束成社会性格的取向;花儿会的功能,也由"口头对话"的原生展演逐渐异化为物质"狂欢"的场所。这是乡村文化被物化侵蚀后的被动选择,是对乡村社会的疏离与逃离,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初衷的偏离。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从介绍新疆回族"花儿"的特点入手,分析"花儿"目前的发展情况和传承现状,大胆构想如何更好地促进"花儿"的传承,使其为丰富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花儿"不仅注重言语符号本身的建构,更注重这种话语形式所产生的表达效果,透过这种修辞文本往往可以窥见其深层情感的体悟等。使用人本主义层次理论、格式塔异质同构理论、心理补偿功能与机制等心理学理论,解读"花儿"修辞文本,发现"花儿"修辞文本表现心理世界,心理世界影响"花儿"修辞文本。  相似文献   

19.
花儿,是西北地区独有的民歌形式,与传统意义上的民歌关系密切。宁夏山花儿是西北花儿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分析宁夏"山花儿"的传承及对人智力与非智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哈哈哈......"或许你们没有听到,这是花儿在笑,是花儿在享受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