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论文,非常注重立意,强调文章要“以立意为宗”,“意在笔先”。所谓立意,即立定题旨,也即确立文章所要集中表现的思想、观点,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文章的主题。 立意,在文章写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作用。如果说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骼”的话,那么,立意便是文章的“灵魂”了。一个人要是只有骨肉,四肢发达,但没有思想,没有灵魂,那岂不成了一个毫无智能的“躯壳”?文章的题旨,恰似人的“头  相似文献   

2.
古人论文,非常注重立意.凡历代有成就的文人墨客,都主张文章要“以立意为宗”,”意在笔先”.所谓立意,即立定题旨,也即确立文章所要集中表现的思想、观点,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古人论文,非常注重立意。所谓立愈,即立定题旨,也即确立文章所自集中表现的思想、观点,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文章主题。 立意,在文章写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作用。如果说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骼”的话,那么.立意便是文章的“灵魂”了。一个人要只有骨肉、四肢发达,但没有思想、没有灵魂,那岂不成了一个毫无智能的“躯壳”!一箱文章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作用的强弱、效果的好坏,其决定因索和衍量的关性,主要取决于立意。 “立意”既然如此重要,所以古人一向主张“意在笔先”,这样写起来才能心有“主…  相似文献   

4.
王志 《新闻知识》2002,(6):25-26
在中国古典文论中,“立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立意即主题,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古人说:“意在笔先”,意思是在动笔之前应将文章的主题考虑清楚,否则写作就会迷失方向。对于新闻记者而言,辛辛苦苦将素材采访到手之后,整理成文,却又常感到文章  相似文献   

5.
都知道写散文要讲求立意,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深邃、耐读,且意味深长。而新闻是客观事实的记录,为什么也要追求立意? 笔者认为,如果在新闻采写中将“立意”运用得当,不仅能大大增强新闻的可读性、耐读性,也能让记者由“记录员”、“传播员”向事件的“发现者”、“思考者”、“参与者”转变,从而使记者的综合能力不断得到磨炼与加强。  相似文献   

6.
姜海燕 《新闻三昧》2000,(11):44-45
所谓“散文式”新闻,就是提倡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向散文式方向发展,要求“新闻要像散文那样讲究‘立意’,努力创造出深邃的‘意境’,尽量使用白描手法,结构要像散文那样富于变化,语言要像散文那样生动凝练……”本文试就“散文式”新闻在立意、意境方面作一探索式的诠释。散文式新闻贵在立意.以意取胜。所谓立意、即一篇新闻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也称为主题思想,它是新闻的主体和核心。立意是新闻记者在  相似文献   

7.
一篇新闻报道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颂扬什么,批评什么,主要是通过新闻作品的立意来表达和体现的。古人写文章很重视立意。唐代的杜牧说:“凡为文以意为主。”“无意”是不能“为文”的。清初的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新闻的立意(即我们常说的稿件的中心思想),也是如此。一篇新闻的价值如何,其立意十分重要。新颖、鲜明、深刻的立意,往往使读者、听众、观众象进入新的天地一样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8.
在“新”和“深”上下功夫□刘照丁文章的“新”和“深”,主要是对文章的立意而言。新闻中的立意怎样才能“有新意”“有深度”呢?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实践告诉我们,立意要“有新意”,就要抓住新的人物或选择新的特点去传播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或新的意识,正所谓“于世...  相似文献   

9.
《桐乡粪桶畅销留给我们的启示》这篇评论好在什么地方?我琢磨的结果是:它立意深刻、新颖,明晰,在表现手法上有电视评论的特色。先说这篇评论的立意。立意,就是选择主题,确立中心思想,这是一篇评论的灵魂、生命。清代的叶燮在《原诗》中说:“志高则言洁,志大则辞宏,意远则旨永。”也是说的文章立意高远对统领全篇、遣词造句和文章流传久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众多的亚运报道中,《中国的月亮也是圆的》(人民日报1990年8月3日一版)显得别具一格。首先表现在立意上。“作文须先立意”。文之立意犹如人之气质。立意高洁则文章俊秀。亚运报道迄今为止已不可计数。其中不乏精彩之作。象亚运工程建设这种同类题材的报道,由于报道周期长,报道对象单一,要想出“新”,只有在立意上下功夫。《中国的月亮也是圆的》(下称《月亮》)正是在这方面成为同类题材报道中的佼佼者。《月亮》是一篇亚运工程建设的总体报道,作者用一个别开生面的开头——一个早已被科学家澄清的“误传”至今却被人们津津乐道,得出一个不同凡响的立意:中国的月亮也是圆的!这个立意颇具气势。更重要的是它击中了时弊,在读者中产生了共振。这些年,见惯了冲击中国市场的  相似文献   

11.
曾经听到一位文学编辑讲过:“我选稿的第一标准就是要有新意。”这话很有道理,也可能是许多编辑的共同感受. 凡是文艺创作,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要有新的东西.创作的含义就是“创新”,比如立意新、题材新、构思新、语言新等等.小说也好,诗歌也好,散文也好,都不例外.其中重要的是立意新. 新意,就是有新的见解.见解新,文章才有生气。老生常谈,人云亦云的文章,还有什么生命力?比如,一篇散文,都是别人写过的内容,或是人家讲过的道理,无论再怎么下功夫,也不会成为好作品.古人讲的“惟陈言之务去”,“文章切忌随人后”,都是这个意思。而古人提出的“领异标新”  相似文献   

12.
立意是申论文章写作的灵魂,一个好的立意,要做到正确、明确、唯一、深刻.而在考试中,由于对题干要求和给定资料的理解不到位,考生很难提炼和选择出好立意.针对这些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三步立意法”,增强立意选择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丁海宴 《现代传播》2002,(6):114-115
立意 ,习惯地理解为作品的中心意义。或者叫作品的主旨、主体思想。这种解释基于一种“名词化思维”。即 :立意是什么。或者什么是立意 ?“……是……” ,产生的一定是关于对象的解释 ,一种逻辑的认知结果。其结果可以是一种精神 ,一种境界 ,一种品质 ,一种个性 ,甚至是一种心态 ,而实际上 ,立意是动词性的。意义是什么 ?这只是立意的一个条件。立意的另一层含义 ,则是意义的形成、制造和构建。即 :意义的造型。意义没有形成意义 ,还不是意义的全部。换句话说 ,意义的造型不是意义之外的操作 ,而是意义本身的动作。是立意概念中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意”或“立意”,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论题。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诗清立意新。”(《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近代古文家林纾也说:“文章唯能立意,方能造境。”(《春觉斋论文》)“意”究竟指的是什么?清人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缘起》中作了精辟的阐释:“诗有内有外。显于外者曰文曰辞,蕴于内者曰志曰意。”由此可见,志与文、意与辞都是文学作品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志、意是指作品的内在因素,相当于内容的概念;文与辞是指作品的外在表现,相当于形式的概念。古文论中,“意”的含义因文而异,大致  相似文献   

15.
领导者主持、指导公文的拟制,首先应当考虑公文的立意,即“以立意为宗”,“意在笔先”。但以往研究公文的立意,大多停留在公文执笔者层面,而忽视了公文拟制的领导者层面。下面运用领导决策理论,探讨确立公文主旨的步骤方法。一、设疑提问,启动立意领导者在决策之前所要做的第一  相似文献   

16.
“意”或“立意”,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论题。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诗清立意新。”(《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近代古文家林纾也说:“文章唯能立意,方能造境。”(《春觉斋论文》)“意”究竟指的是什么?清人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缘起》中作了精辟的阐释:“诗有内有外。显于外者曰文曰辞,蕴于内者曰志曰意。”由此可见,志与文、意与辞都是文学作品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志、意是指作品的内在因素,相当于内容的概念;文与辞是指作品的外在表现,相当于形式的概念。古文论中,“意”的含义因文而异,大致  相似文献   

17.
言论,从广义的理解是一种“发言立论”的文章,即一般意义上的议论文。从狭义的理解──写作实践看,言论是就新近发生和变动着的事实展开的评论,如同新闻一样十分强调其时效性。它要求作者用自己思想的“雷达”去捕捉社会各个领域的鲜活话题,联系时事现实去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立意的新颖是任何文章都孜孜以求的,但对于言论而言,其“新”显得更为重要。这种一事一议、篇幅不大的文章,如果所言内容是“昨日黄花”,所谈道理是人人皆知的大道理,这种文章就毫无价值。所以,这“新”可谓言论的命脉所系。一 材料的新鲜,是言论具有新…  相似文献   

18.
文以意为主     
文章贵在立意,所谓立意,指的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作者动笔写作之前,必须明白自己要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贬斥什么,然后才能确定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表达。古人云:“常谓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辞不流。”(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可见,立意是写作的关键。下而以两篇同写“荷花”的文章比较分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意在笔先”.这句话是说凡做文章者,必须在动笔前确立主题思想.新闻工作者也是如此.在现代传播过程中,记者作为传者的主体,是靠“立意”去影响受众的.传者“立意”,难在“常写常新”.否则,就会出现“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传播弱效,甚至无效.于是,同仁们刻意追求新闻立意的角度,已成为家常便饭.我从童年时玩的“万花筒”(学名叫“多棱镜”)受到启发:转动“万花筒”,不同棱面,有变幻无穷的成相效果.传者写作新闻,是生活现实的二次成相,也需“多棱”观察.于是,我在十几年的传播实践中,尝试“多棱立意”,用新闻之笔去描绘色彩斑斓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古人一贯重视文章中的说理,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指出:“论如析薪,贵能破理”。就新闻评论写作而言,要写出一篇上佳之作,不仅要有好的选题、好的立意、好的结构.还要有好的说理。新闻评论中的说理,指的是运用议论的表达手段论证某个观念、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元代郝经所说:“文有大法,无定法。”意思是,文章有不同的写法,无一定之规;但是写文章的一般规律,即文章的“常法”还是可以总结出来的。笔者认为新闻评论写作的“常法’坝U是说理的创新思维。今天,人们需求的独特化和多样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遏制的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