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学生是十三四岁的初中生,热情奔放。课堂上,我领着学生洙浴《春》的温馨,探索《死海不死》之因,同情《孔乙己》之不幸;课堂下,我和学生活跃在操场上,漫步在林荫下,亭台间,我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虽然学生几乎占去了我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我也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崇拜。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学习应该是在这样活生生的动态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呼唤充满崇高人性的对话。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让学生轻松、快乐、自信地学习,这是我一直追寻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缪老师执教的《春联》,令我感受颇深,为之喝彩,为之感叹之余,又给了我深刻的启迪。苏教版语文第七册《春联》是一  相似文献   

3.
我的课堂上曾有这样的一件事情发生:一学生不喜欢语文课,却用压岁钱买了MP5,下载了如《诛仙》、《箭定天下》、《光之子》、《狂神》等小说在课上偷偷地看,到  相似文献   

4.
课堂中有很多美的因素可供教师挖掘,譬如学生的自信之美、个性之美和成长之美,课例译林新版《英语》六下Unit 5 A party(Story time),展现了教师在挖掘课堂之美时所做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正>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要与时俱进,在注重学生知识的教育同时,还应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在新课标、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该懂得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的教学中,我以课文教材作为载体,让课堂的教学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做到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生活中的趣事丰富了课堂内容,同时也赋予课堂以生命力,让  相似文献   

6.
肖复兴的《荔枝》一文,充满浓重的母爱,贴近学生生活。母爱的教学易迁移于老师之爱,家庭之爱,课堂之爱。所以,我采用研读的理念教学《荔枝》,让爱驻课堂。  相似文献   

7.
《草船借箭》一文我教过十几次了,每次都是先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再通过生生、师生互动来分析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感悟到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识人之智,神机妙算的特点,每次教学都比较顺利。可是,这次教学《草船借箭》时,课堂上却被学生问倒了,显得十分尴尬。有学生问:  相似文献   

8.
于漪老师说:“应创设余音缭绕的气氛,让学生带着美感下课堂,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下课堂。”一节完整的中学语文课教学,应如一篇“形散神聚”的散文,课堂结束前的几分钟,应如散文的高潮,当为精彩之笔。因此,优化课堂教学,不仅导入要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还应该终曲耐人寻味。为此,我将课堂的结尾归纳为以下十种。 1、 音乐渲染,美的升华 《我的小桃树》:让学生闭上眼睛蓄梦,并说说你的梦是什么?你的梦是什么颜色?然后放音乐《明天会更好》。在音乐声中构筑一个优美的意境,主题在美中升华。 2、 妙用诗句,画龙点睛 《驿路梨花》:用诗句“…  相似文献   

9.
学校让我上一节引领课,思忖了许久,我和学生们共同学习了《我喜欢》一文。这是一篇清新隽永的散文。见微知著,捧着这篇文章,托着沉甸甸的教案,上完《我喜欢》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课堂需要在哪些方面引领呢?一、课堂需要田野品性——学生视角——角度《我喜欢》一文源于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这是丰富情感的自然流淌。学生们阅读《我喜欢》的视角自然是童真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学习应该是在这样活生生的动态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呼唤充满崇高人性的对话。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让学生轻松、快乐、自信地学习,这是我一直追寻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缪老师执教的《春联》,令我感受颇深,为之喝彩,为之感叹之余,又给了我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犹如一潭潺潺流动的活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堂活力的源头就来自于学生在课堂中迸发的思维,教师必须学会捕捉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在执教《轮轴》一课时,我对"诞生精彩观念"有了更深的体悟。《轮轴》是小学科学与技术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自行车和起重机》的内容。虽然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上好《诺贝尔》这节课,我做了充分的准备:钻研教材、上网查资料、做课件等,可课堂上的我仍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某个环节岔开去,影响下一个教学环节,从而完不成预设的教学内容。内心渴望将一节行云流水、完美无瑕的课展示给听课老师,以至于课堂上,我和我的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可一节课上完了,发现学生仍在原地踏步。当听完周雨明老师那淡定自若、风度儒雅的《诺贝尔》一课时,才知道自己的课堂少了一份从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往往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它包括课堂教学的顶层设计(整体架构)与教学引导策略(教学实施路径)。我在面向高中生的"赏析江苏民歌《茉莉花》"一课的教学设计中,从《茉莉花》的音乐文化之美、音乐形态之美、音乐情韵之美、音乐足迹之美等四个方面去架构课堂,依据由表及里、由点及面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关注、体验、比较、探究等课堂活动去认识《茉莉花》的艺术、文化价值,获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课堂之所以精彩,不是因为教师讲授得到位、学生训练得扎实,而在于它能在学生的生命里留痕。(《点燃教育精神之灯》《人民教育》2011年第3-4期)当我读到这句话时,不由得想起去年暑假吴正宪老师在我县上的一节  相似文献   

15.
王志刚 《班主任》2011,(3):26-27
为了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提高课堂管理质量,确保学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课堂学习中,我制订了《班级课堂学习守则》(以下简称《守则》),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守则》的制订  相似文献   

16.
这堂课的磨砺与呈现,是我对《核舟记》的致敬,亦是我对文言文教学的一次觅途. 一、人逢知己,奇巧辉映——我眼中的《核舟记》 言及《核舟记》,便不能忽视两种颇具代表性的上演于初高中课堂的教学情景:一者,为了品味活灵活现的核舟人物,教师安排学生登台再现核舟内人物的行为活动,从所坐位置、动作神态,乃至言语内容等方面,细读文本,并给学生创造想象和发挥的空间,课堂氛围热烈,教学情境其乐融融;二者,高中教学《赤壁赋》,谈及“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对于“客”之谜,许多学生会以《核舟记》为证,自信作答曰:“客,鲁直、佛印也.”  相似文献   

17.
《活了100万次的猫》这本绘本在中国的翻译和出版与我本人有一些关系。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绘本《活了100万次的猫》时,下面有一位学生眼含热泪。几年以后,那个学生到出版社做编辑,便一心想出版当年感动她的这本绘本。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她如愿以偿,引进了这本书并做了责任编辑。我应她之邀,为这本绘本撰写的封雜南吾是:“在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中小学教师讲授儿童文学的课堂上,我曾一次次地感慨:一本《活了100万次的猫》就足以让许多成人对儿童文学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8.
周文良 《快乐阅读》2013,(12):112-112
在《新课标》思想的引领下,如何让课堂教学呈现出新的面貌,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是老师们都在探索的重要课题。我们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明确了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交流、展示的场所,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出了“颠倒课堂”的概念,在此概念的思想引领下,我们在改变着课堂,收获着成功。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在面对学生时,我试着用充满诗意的心情走进课堂,学习充满诗意地展开教学.这得益于我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在我初进职业学校时,看到的学生和我理解的学生形象相差甚远,他们一个个充满了乖戾之气.在教室的走廊、操场、校园的小径上学生们会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他们(她们)嬉笑怒骂,毫无顾忌.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村骂、国骂不绝于耳,骂人者和被骂者都喜笑颜开,没有伤心与羞辱之感.在职业学校教书的教师,尤其是女教师,都有点怕学生.原因是许多学生无视课堂纪律,在课堂上讲话、睡觉,对老师的教育教学置之不理,有的甚至公然在课堂上与老师顶撞.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文《杨修之死》节选自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既能认识人物、了解故事,又能学会用历史的、辨证的观点看问题。针对这篇小说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这样的尝试。一、人物对比,明晰矛盾所在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竞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