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著名的教育评价学者斯皮尔伯格说过:“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评课,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教育评价的理念。如何评好课,直接关系到授课教N4"后的工作与学习方向。为此,笔者以为,课堂教学评价要改变传统的以“评教”为重点,转到以“评学”重点,评课应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课堂、解剖课堂,以学生的学、参与及互动情况来检验、改进和促进教师的教,这才是评课的真正目的。作为评课者,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又要评价学生的学,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评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一、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因此,在评课时应从重点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师生互动和学生的学情,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作为评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评课时,应重点关注学生的以下几种状态.  相似文献   

3.
韦有强 《小学语文》2010,(12):31-32
在校本教研和教学研讨活动中,评课是重要的一环。然而,在评课中,大家的评课着眼点往往放在评“教”。我认为评课也应从学生“学”的视角出发来评,从学生“学”的状态、过程、收效来评价和检验教师的“教”,以达到改进教师的“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的过程其实是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学、教、评三者具有本质的联系,基于核心概念和核心能力(双核)的学-教-评相融合(学教融评)的课堂模式对发展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具有推动作用.作为“学教融评”教学的出发点,“双核”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与实施都应该紧紧围绕学科“双核”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来进行.平江中学在构建“学教融评”课堂时遵循了如下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活动设计,以情感体验为载体进行德育追求,以能力为目标进行学教融合,以效率为追求做到教评融合.践行“学教融评”的课堂能够做到以回看入境引发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以探究生成帮助学生自主交流与获得,同时借助学情评价帮助师生进行教学补救.与此同时,“学教融评”的课堂还特别重视发挥教师教学自我评价的助力作用,并以“小抄”(认知结构知图)替代部分学科的传统作业,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发展他们的思维潜能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借助语文课程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可以准确地定位学生当下的学习状态,更精准地落实教和学的目标,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我们教师需要时刻保持"教——学——评"的一致性,方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谓"教——学——评"的一致性,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永漷说:其是指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生学习的即时评价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6.
听课者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入学生的角色中,才可能设身处地,放下架子,俯下身去,真真切切地做一回学生,使自己处在"学"的状态中。评价一堂课的优劣应该是"学生说了算"。尤其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听评课的焦点,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质量,通过学生的学来回溯和观察教师的教。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提升,学生的知识是否获得增加,学生的潜力是否得到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体现,这些都是衡量课堂优劣的依据。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评价课堂教学;着眼学习状态,从学生的情绪情感去确定评价的指标和权重;力求精致,用细致观察的方式方法去评价;追求教学和谐,看教师如何适应学生,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评价。  相似文献   

7.
一、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因此,听评课应从重点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学情,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作为评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听评课应重点关注学生的三种状态:学生的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状态;学生的交往状态。  相似文献   

8.
赵钦良 《教育评论》2023,(5):153-155
从课程视角看,教-学-评应是一致的。评学教一体化的内涵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评价、学生的学、教师的教都必须指向教学目标,协调统一。教师要深度解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制订学习评价目标,将评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把握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而对后续的教学作出调整,以期达成教学目标。正确认识评、学、教的关系,有助于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章洪光 《考试周刊》2015,(32):72-73
本文通过师生问卷的调查分析,在分析学生的消极学习状态和传统"重教轻学"的课堂评价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草根式课堂研讨,制定了"以学评教"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量表、观课表,提出关注学习状态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实践性策略:设计课堂观察表,团队分点评课,转变"以教论教"为"以学评教"的评课视角。  相似文献   

10.
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因此,在听评课时应从重点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师生互动和学生的学情上,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几种状态作为评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中的一切的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均应指向学生.一切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这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目标的落实最终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课堂教学评价要改变传统的以"评教"为重点的现象,把评价的重点转到"评学"上面,以此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视角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看一堂课的效果,就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评价教学目标、过程、方法、语言、板书、教态等,过于关注教师讲得好不好,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新的课堂评价视角不仅关注教师,更关注学生,特别是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3.
段志贵 《教育探索》2008,(10):61-62
新课程改革为数学教学确立了全新的理念,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也势在必行。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既评教又评学为着眼点,以关注师生课堂状态为着力点,以改进课堂教学为归宿点。  相似文献   

14.
教学质量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评课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方式,有助于优化教师的教育理念,改善教育教学能力,钻研教学艺术,总结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是一种主体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课堂,应以主体发展为价值取向。所以,新课程评课应从传统的以教评教向以学评教转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评课:一评执教老师教案的设计是否完整;二评执教老师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三评教学方法、手段是否适当;四评课堂是否为真实的课堂;五评课堂中学生是否确有收获。总之,一堂公开课如果执教老师的教案设计完整,教学目标达到了,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当,课堂为真实的课堂,学生确实增长了知识,能力上有所提高,就应该认为是成功的公开课。  相似文献   

15.
基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评价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张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改变传统教学评价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的状况。使得课堂教学评价真正回归到"学"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才能对一节课做出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风向标,它反映的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学的起讫点都是分数。而正是这种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评价又反作用于教学,使教学活动越来越偏离其本源性的目标,最终把教学禁锢于应试的怪圈之中,这在数学教学中反映尤为突出。因此,数学教学的改革,关键是教学评价的改革。 一、突破课堂教学评价的传统导向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1.由评教师教转到评学生学,由评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转到评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后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评课,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禁锢,让课堂更开放,更富有生机与活力。2.评价…  相似文献   

17.
<正>崔允漷、雷浩提出:以课程为视域点看待课堂教学,将其作为“灵魂目标”既是出发点又是最终归宿,至于“教、学、评”则属于围绕目标进行的专业实践。基于这一观点,本文认为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引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以“学习目标制定—评价任务实施—教学环节落实”为框架。具体来讲,教学设计要以目标为依托,无论是教师“教”、学生“学”,还是进行过程性评价,其属于相互联结的一个整体,并以课堂学习目标为最终指向。基于此,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8.
胡梦琳 《湖北教育》2023,(12):50-51
<正>“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思想旨在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即借助评价优化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并且评价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这种教学思想要求教师遵循“学习目标—评价目标—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设计教学活动,即先设计学习目标,确保课堂教学核心、方向正确;然后依据学习目标设计评价目标,以检测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最后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中应嵌入针对教的评价细则。  相似文献   

19.
彭祥威 《湖北教育》2023,(12):54-55
<正>“教-学-评”一体化是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的集教、学、评于一体的教学思想。它要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共同指向教学目标,三者相辅相成,不能各自为政、相互割裂。这种教学思想将教学目标、阶段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流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八年级《动物笑谈》的教学为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达成“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分析的视角概括出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的三因素结构,即学-教一致性,教-评一致性和评-学一致性。"学-教一致性",或者说"所学即所教",是指在目标的指引下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之间的匹配程度;"教-评一致性",或者说"所教即所评",它是指教师的教学与对学生评价的匹配程度;"评-学一致性",也就是说"所学即所评",它是指学生的学习与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之间的匹配程度。然后从实证的角度对这个三因素理论模型进行了检验。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内部一致性效度检验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教-学-评一致性可以解构为三个因子,并且这一结构的信度和结构效度较好,因此,在理论上建构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