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建军是新世纪涌现出来的颇有锐气青年文学批评家,他的批判精神的资源来自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世界现实主义文学原则及其鲁迅的批判精神。他的批评风格是真诚的,也是深刻尖锐的,他有着强烈的人文意识。他对于当下中国文坛的贡献在于不留情面地批评了被商品经济所扭曲了的所谓名家作品。指出了这些大名鼎鼎作家和批评家的“消极写作”和“流氓批评学”的消极性和腐朽性,揭露了我国当前文学的真相和精神病象。  相似文献   

2.
谢有顺的批评具有鲜明的批判立场与品格,主张存在是文学的基本维度,提出文学是灵魂的叙事、人心的呢喃,提倡灵魂叙事。谢有顺的文学幻梦,体现出他远大的胸襟与磅礴的气象,以及当代批评家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与文学使命感;但同时也显得过于理想化与绝对化,尤其是对我国悠久的文学传统与精神的背离与误读,反映出很多当代文学批评家的通病。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家,李建军坚持理性的批判精神,强调文本细读和修辞分析,捍卫批评的学理与人文良知,坚持原则,奉实事求是为文学批评的圭臬抑或第一尺度。他的文学批评实践,体现了他的文学批评理念。在文学批评风气有待改变的环境里,他的文学批评经验,自有值得研究和总结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学批评中语体风格的不同表现取决于批评家的“写作”姿态,批评家对于文学观念、人格追求、精神世界等方面的不同侧重导致了文学批评在语言色调和表达方式方面的不同。从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中可以看出,批评的语体风格是由“叙述”性走向了“描绘”性,从语体风格所体现出来的视角特征中,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批评家的“写作”姿态,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促使批评视角转换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文章总结了著名青年文学批评家熊元义的批评观:在批判粗鄙存在观和虚无存在观的基础上提出了辨证批判现实的科学存在观;在中国文坛价值多元与众语喧哗,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正处于一种低迷飘浮状态的今天,熊元义的文艺批评是当代文坛中一支“响箭”。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批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难以割舍的一块阵地。英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提出了“审美意识形态”“作者意识形态”“读者意识形态”的创新性概念,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伊格尔顿不仅吸取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的成果,而且借鉴了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解构主义等20世纪新潮理论成果,伊格尔顿最终走向的政治批评是与他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批判立场、目标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莱昂内尔·特里林(1905-1975)是二战后美国少数几个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文化批评家之一。他始终把文学看成文化历史的一部分,认为文学谈论的是个人与文化之间处于危机的道德问题。他的批判性自由人文主义思想与个人、社团和社会背景息息相关。他对狭隘的犹太人意识的超越,对自由主义、现代主义不遗余力的批判,都从不同侧面构成了他独特的批评立场和人文视域。  相似文献   

8.
莱斯利·费德勒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文化批评先驱、文学评论家和作家。在他蜚声评论界的文学评论著作《美国小说中的爱与死》中,他对美国经典文学中的“魔性”特别青睐。这些融合了心理分析、神话和社会学维度的批判在将经典作品“祛魅”的同时,也间接体现了他文化批评思想中的“魔性”。  相似文献   

9.
当代著名批评家王彬彬往往以社会学批评方法从事批评实践活动,表现出三方面主要特色:儒宰的入世精神和浩然正气;对道德与人文精神的坚持和对现实的批判;学理性和文学性俱佳的文本形式。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当代文学批评中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批评功能的角度,考察本世纪上半叶中国三种主要的文学批评形态。第一种是介入创作的批评,批评家用经验、智慧和热情拥抱作品,通过批评心得的诗意传达激活创作的灵性;它和创作一同前进,扶植文学新人的成长,推动文学流派的发展,体现了批评的“艺术关怀”;鲁迅、李健吾、胡风等人可视为其代表。第二种批评追求独立的精神文化价值,它注重阐释作品中可能存在的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的意义,它为了拓展批评主体的知识领域,适应批评自我建设的需要,介绍使用西方各种批评方法,推进了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体现了批评的“学术关怀”;王国维、潘光旦、吴世昌等人是其代表。第三种是为社会政治服务的批评,它在社会矛盾尖锐的改良与革命年代发挥了文学的意识形态批判作用,体现了批评的“社会关怀”;由于偏重于作品社会政治意义的引申发挥,批评很难在审美的层次上展开;钱杏屯阝、周扬等人是其代表  相似文献   

11.
谢冕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文学批评家之一,其主要贡献集中于新诗方面,但其开拓精神、研究视角、批评方法乃至语言风格,都影响了当代中国文学的创作和研究,甚至越出了文学的范围之外。他早年生存和成长的背景不仅影响了他对文学的选择,而且养成了他视文学为济世手段的庄严、神圣和虔诚的信念,从而在对以诗学以中心的五四以来新文学乃至新文化的研究中,注入了具有他个人特殊风格的开放观念、忧患意识乃至本能般的对僵化的文化模式地批判精神和近于汪洋恣肆般的诗情。他自八十年代初自领风骚,富于先锋性和敏感性,长于对文学现象高屋建筑式的把握,既能推波助澜,又能逆潮流而动,对文学现象加以适时地批评和引导;在今天他似乎比以往更为执着地呼唤和坚持文学的理想,希望能给社会人心以导引。  相似文献   

12.
在梁实秋的批评实践中,他执着而坚韧地尊奉古典主义理论,将批评的矛头直指浪漫派,认为新文学运动是一场“浪漫的混乱”;梁实秋批评实践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文学批辞的批评,他把当时中国流行的各种批评归纳为“印象主义的批评”和“科学的批评”,在古典主义文学思想的统领下,分别对其加以批判。  相似文献   

13.
神话原型批评是二十世纪的一个重要批评流派.加拿大文学批评家诺思罗普·弗莱于1957年发表《批评的解剖》,标志着它的成熟.在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中,他以文类对应四季,对于文学形式之一的“传奇”也有深入的探讨.本文以他的另外一部著作《世俗的传奇》为启示,希冀通过对弗莱的“传奇”这一文类的研究进而分析中国小说“三言”中的女性传奇故事的结构,意义以及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在从事小说创作的同时也写下了大量的批评文字。较之同时代的文学批评家,他的文学批评有其独到之处。他站在文学求真的立场上反对文学的政治化和商业化,主张回归文学的自然本性。文学的求真是为了表现文学对人一种向善的力量,起到一种精神教化的作用。同时,在求真扬善的文学批评中,他也一直在追求着文学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南朝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是最早直接提出文学要“写真”的主张的。“写真”说是刘勰的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串《文心雕龙》全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分析刘勰的“写真”说,有助于我们了解他的整个文学观。  相似文献   

16.
胡风理论局限的形成,与他的“大时代”感受与认识直接相关,同时,还可以追溯到他的左翼与非左翼截然对立而难以统一的观念及其笔下的社会庸俗学表现等方面。但是,鲁迅的影响是胡风成为左翼文学批评家更为重要的“根”,在“世界观”与“创作方法”关系的认识上,他与瞿秋白、周扬是有根本差异的,他的声音始终与左翼批评家的“共识”存在相对抗的一面,这对于他的批评理论建构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俄罗斯文学有兴趣的读者,大约都是知道或听到过所谓“别车杜”的说法。这一称呼乃是指俄罗斯19世纪著名的“三大批评家”:别林斯基(1811-1848),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杜勃罗留勃夫(1836-1861)。他们在哲学、美学、批评方面的理论建树,倍受世人与后来者的仰视。“三大批评家”中,车尔尼雪夫斯基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那就是他不仅是位大批评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小说家,长篇小说《怎么办?》(1862-1863)、《序幕》(1877)等便是他影响深远的杰作。说起小说《怎么办?》,让人想起一位俄罗斯文学专家说过的话:“俄罗斯文学是提问题的文学”…  相似文献   

18.
艾略特作为二十世纪英语世界伟大的宗教诗人和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的宗教文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宗教与文学》一文。他认为只有符合文学标准且表现了基督教思想感情的作品,才是伟大的作品;另外,必须以道德批评和神学批评来补充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9.
文学批评家王彬彬成名比较早,研究现当代文学,或者研究鲁迅、五四知识分子,他都很出色.也都有相关论著行世。但他作为批评家,最引人注目、最深得人心的似乎还是关于时代和社会问题的批评.这一点恰好与他文咩研究中的“心理人格论”方法相统一,一些拥有广泛影响的作家作品.经他一观照,就有了暴露真相的感觉。其实创作心理、创作意图等并不是新式方法.那么,王彬彬为什么能做得如此有新意呢?这是不是和他“不做职业批评家”的心态有关?也是不是与他常常客串杂文创作有关?这些既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也是王彬彬作为个案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法国文学批评家阿尔贝·蒂博代的《六说文学批评》在文学批评史上享有很高声誉,他把文学批评分成三种类型:自发的批评、职业的批评和大师的批评,并认为这三种形态组成一个和谐的文学批评“共和国”。本文尝试对这三种形态作简要的描述和评论,并指出其文学批评“共和国”的思想是符合文学批评多元化之实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